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合并明显的消化系统表现,甚至仅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因此,明确COVID-19患者的消化系统表现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我院350例COVID-19住院患者消化系统表现,为COVID-19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四医院COVID-19住院患者资料,如一般情况、起始症状、疾病危重程度、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指标等.对COVID-19非危重组及危重组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肝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中位数检验、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50例患者均为COVID-19确诊患者,男性176例(50.3%),女性174例(49.7%);年龄范围17-94岁,中位年龄59岁;非危重组254例(72.6%),危重组96例(27.4%).首发症状以发热、干咳、乏力、胸闷等为主.262例(74.9%)出现发热,189例(54.0%)患者出现干咳,237例(67.7%)出现乏力,195例(55.7%)出现胸闷,212例(60.6%)出现纳差.79例(22.6%)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腹痛等症状.42例(12.0%)患者出现腹泻,48例(13.7%)患者出现呕吐,3例(0.9%)患者出现腹痛.5例(1.4%)患者以单纯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150例(42.9%)患者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ALT、AST、TBIL、DBIL至少一项升高),其中73例(20.9%) ALT升高,98例(28.0%) AST升高,60例(17.1%) DBIL升高,27例(7.7%) TBIL升高·此外,275例(78.6%)血白蛋白(ALB)浓度降低.非危重组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比率(52/254,20.5%)与危重组患者(27/96,28.1%)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34,P0.05).非危重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异常比率(87/254,34.3%)与危重组患者(63/96,65.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8,P0.05).非危重组ALB降低的比率(182/254,71.7%)与危重组(93/96,96.9%)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26.322,P0.05).无论是非危重组,还是危重组,肝功能指标升高多数不超过2ULN,ALB降低多数在30-40 g/L范围.腹泻组ALB降低的比率(39/42,92.9%)与非腹泻组(236/308,76.6%)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5).不同白蛋白浓度分组之间的发病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OVID-19住院患者部分合并消化系统症状,以腹泻、呕吐症状较常见,少数患者以单纯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易于误诊.部分COVID-19患者合并肝损伤,多数轻微,无肝衰竭发生,提示新型冠状病毒可能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非危重组与危重组相比,消化系统症状的发生率总体相近,但是危重组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及异常程度更高.COVID-19患者多数可出现血白蛋白浓度降低,腹泻患者更容易出现血白蛋白浓度降低.以上结论有助于临床医生加深对该疾病的认知,并提高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
骆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7):1840-1841
目的探讨冠状位CT扫描在鼻咽癌颅底侵犯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3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比较两种体位对鼻咽癌颅底侵犯的检出情况。结果轴位扫描所见肿瘤侵袭、转移灶中173例经冠状位扫描证实;轴位扫描无骨质侵袭及转移者16例中,经冠状位扫描见4例骨质破坏;轴位扫描所见10例难以确定是否骨质破坏者,经冠状位扫描证实4例骨质破坏,6例正常;另外,冠状位扫描显示了21例轴位扫描未发现的骨质破坏;同时有21例患者轴位扫描可见骨质破坏,但冠状位仅显示12例,且位置不同。结论 CT扫描在鼻咽癌颅底侵犯影像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单纯轴位扫描具有一定局限性,联合应用轴位与冠状位的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螺旋CT在肿瘤三维适形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丽沙  骆忠华 《中外医疗》2011,30(12):175-17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肿瘤三维适形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342例头颈部及体部多种肿瘤的CT模拟定位病例。在CT扫描床上安装定位用平板(炭素纤维材料),按照病人实际治疗位置摆位(仰卧或俯卧),用激光模拟定位灯将靶区中心标记在病人皮肤或热塑膜上。结果螺旋CT在配置激光定位器和虚拟模拟软件后,能确保放射治疗的精确定位,定位精度大大优于过去常用的普通X线模拟定位机,肿瘤靶区定位更加精确。结论 CT模拟定位在适形放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骆忠华  徐标 《医药导报》2008,27(10):1164-1168
目的 探讨杀虫治疗后血吸虫肝纤维化的进展以及姜黄素抗血吸虫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10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 A、B、C、D 4组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 E组小鼠作为正常组. A、B、C、D 4组小鼠感染尾蚴6周后, A组小鼠以吡喹酮治疗; B组小鼠予吡喹酮治疗后以高剂量姜黄素(300 mg•kg-1•d-1)治疗8周, C组小鼠予吡喹酮治疗后以低剂量姜黄素(150 mg•kg-1•d-1)治疗8周, D组小鼠不作任何治疗(实验对照组). E组小鼠正常饲养. 第14周末处死小鼠, 留取肝脏组织, 观察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 测定其肝脏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变化. 结果 A、B、C组治疗后小鼠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 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而MDA含量以及VEGF、Ⅰ、Ⅲ型胶原表达均明显低于D组, 但未恢复正常. 与A组比较, B、C组进一步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显著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及VEGF、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 且高剂量姜黄素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低剂量组. 结论 杀虫治疗后行抗肝纤维化治疗仍属必要. 姜黄素可呈剂量依赖性地通过抑制肝组织VEGF表达, 降低肝组织氧化应激水平而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骆忠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43-774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扫描(MSCT)、三维重建(3D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8例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MSCT、3DCT表现,利用原始的横断面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评价图像质量、病变检出率、临床分期等,观察病变及其周围情况,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评价MSCT和3D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满意度。结果 MSCT和3DCT的图像质量均显示满意,对胃部病灶发现率为100%,对早期和进展期胃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5%和100%,对胃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准确率分别为100%和85.2%。结论 MSCT、3DCT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可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周浸润的诊断十分可靠,能够较好地进行术前分期,为胃癌的术前准确评价提供了可信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性变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多以消化道出血、脾肿大、脾功能亢进为首发症状,成人门静脉海绵性变多为癌栓引起,除外因肝脏疾病继发门静脉海绵性变,其他患者肝功能检查基本为Child A级。5例超声检查、3例CT、1例MRI、3例DSA检查确诊。所有患者进行内科治疗都能取得短期疗效,但是容易反复,2例患者行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术治疗。结论门静脉海绵性变的临床表现以门静脉高压为主,彩色多谱勒超声可确诊大多数病例。内科治疗能取得较好短期疗效,但易复发。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法主要采取门体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在诊断肺间质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SCT扫描方式,分析40例肺间质疾病的MSCT表现,并对病变区域行多平面重建(MRP),分析MSCT对诊断肺间质病变的价值。结果:MSCT清晰显示肺间质病变,并表现为小叶间质增厚、磨玻璃影、蜂窝征、小叶间隔增厚等征象。结论:MSCT是研究肺间质病变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腰椎峡部裂(spondyloschisis,SS)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成人发病率约为3~10%.由于峡部在三维空间与人体的矢状、冠状、横断面均不平行,使常规轴位CT(2DCT)对SS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螺旋CT通过多层面重建(MPR)成像取得理想切面,清晰显示SS并得以明确诊断.本文将对24例SS患者螺旋CT的MPR成像与2DCT图像对比分析,以探讨MPR成像在SS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骆忠华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50-1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组在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选择了2005年5月~2011年8月120例来我院治疗脊柱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8例,女性32例,年龄18~72岁.将该患者分别用CT普通扫描方式诊断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MSCT)方式诊断,将原有图像进行骨算法薄层重建,之后将重建图像导入CT3D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各显示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脊柱骨折的脱位、骨折、以及脊椎管情况以及固定物的立体形态和其与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清晰、全面、多方位、立体、直观地显示出脊柱骨折的全貌,是医生选择治疗方案、为患者制定手术方式的可靠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