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异丙酚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临床麻醉中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全凭静脉麻醉技术也日趋成熟。2004月1月-2005年1月我院对66例行单纯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患者行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效果理想,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下琥珀酰明胶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剖宫产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肌钙蛋白影响。方法选择ASA评分为Ⅰ~Ⅱ级因妊娠足月自愿进行进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H组与R组(n=60)。麻醉前30min起按照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以25mL·min-1的速度分别输注4%琥珀酰明胶(观察组H)或乳酸钠林格试液(对照组R)。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用等量的胶体液来补充,尿液及手术野蒸发的水份用等量的晶体液来补充,术中液体维持均用林格氏液约8~10mL/(kg·h)的速度维持输注。常规生命体片监护,并即时记录术中输液量、失血量及输血量。分不同时间点进行监测血气分析及CTnI。结果由于行血液稀释,H组与R组相比,输液量较多,输血例数较少(P〈0.05)。两组切皮前血压均下降,R组下降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R除R组切皮前较麻醉前变化快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TnI在组内各时点及组间相应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CTnI始终处在低值(≤1ng·mL-1)。Hct在切皮前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毕、手术后4h两组较麻醉前Hct均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CSEA下用4%琥珀酰明胶按照以20mL·kg-1体重的输注量用25mL·min-1的速度输注行AHH治疗。基本达到了中度血液稀释的目的 ,有利于患者循环功能稳定。正常剂量的输液对产妇的心肌损伤不明显,对围术期患者的血液保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中静脉注射治疗术中牵拉痛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将ASA1~2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麻醉平面达胸六以上而术中有牵拉痛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芬太尼2μg·kg^-1、4μg·kg^-1静脉注射。结果芬太尼2μg·kg^-1组有6例患者牵拉痛显著减轻,有15例牵拉痛减轻(可耐受)或无明显减轻,需辅助其它镇痛药或芬太尼加量,芬太尼4μg·kg^-1组在45分钟内19例患者牵拉痛显著减轻或消失,2例牵拉痛减轻(可耐受);副作用主要为呼吸抑制,2μg·kg^-1组有4例SPO2(指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0%以下,4μg·kg^-1组有16例SPO2下降到90%以下,有显著差异。结论4μg·kg^-1剂量的芬太尼静脉注射能使术中牵拉痛在单位时间内显著减轻或消失,但会产生呼吸抑制,2μg·kg^-1剂量的芬太尼不能使50%以上的病人术中牵拉痛有明显的减轻,也会产生呼吸制。  相似文献   
4.
蔡焕友  吴海玉 《安徽医药》2008,12(3):260-261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患者血栓素(TXA2)和前列环素(PG I2)的调控作用。方法将30例择期行肝叶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第一肝门阻断前20 m in静脉滴入5%葡萄糖盐水100 ml;实验组在5%葡萄糖盐水100 ml中加入UTI每kg 1.2万U。分别在肝门阻断前、肝门阻断末及肝门再开放60 m in时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血浆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浓度均增加(P〈0.05),但实验组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P〈0.05),且肝门再开放60m in后TXB2,6-keto-PGF1α和TXB2/6-keto-PGF1α己降到或低于肝门阻断前水平(P〈0.05)。结论血浆TXA2/PG I2比值升高,可能是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乌司他丁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改善花生四烯酸代谢紊乱,抑制TXA2/PG I2比值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观察0.5%甲磺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并与0.5%布比卡因腰麻的效果连行比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膝关节以下改良穿支皮瓣V-Y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庆元县人民医院和丽水市中心医院择期实施改良穿支皮瓣V-Y术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前路超声引导下前路坐骨神经+股神经阻滞组(观察组)与单纯硬膜外阻滞组(对照组),每组37例。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操作时间;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记录患者术后1 h、4 h、12 h、24 h的静息时疼痛强度及麻醉操作摆放时疼痛评分,监测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10、30 min及术毕、术后12 h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24 h内并发症、患者总体满意度等。结果麻醉后对照组患者SBP、DBP、HR显著低于麻醉前,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时体位变动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术后镇痛维持时间较长,患者总体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中止血带的耐受情况上观察组比对照组耐受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膝关节以下改良穿支皮瓣V-Y术患者,操作方便,并发症少,麻醉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加强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减轻临床工作中职业性伤害对麻醉科医务人员自身安全的威胁,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加强麻醉科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我们于2008年9月—2009年9月对2家医院麻醉科的医务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蔡焕友 《中国药业》2011,20(5):10-11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急诊胆道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第1~3天,乌司他丁治疗组给予乌司他丁20万U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患者术中0.5 h、术中1 h及术后的平均动脉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而心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对照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小于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及IL-6和IL-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尿素-谷酰胺转肽酶(γ-GTP)和血肌酐(SCr)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治疗组尿中γ-GTP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且术后第5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组血SCr除术后第3天明显升高(P<0.05)外,余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术后第3天、第5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