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评价运动心电图试验(EET)、双嘧达莫心电图负荷试验(DPET)及联合应用(联合试验AD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83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并在同期内(间隔小于1周)接受。EET、DPET检查。将CAG结果分别与EET、DPET和AT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这两种无伤检查和联合检查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分别为67.2%、60.3%和55.2%,特异性分别为:70.4%、74.4%和92.8%,准确性分别为:69.4%、69.9%和85.3%。结论 EET和DPET联合应用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且费用低、无创伤,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超声技术对冠心病介入性诊疗中临床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指导及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作用。方法:对10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的152处冠状动脉血管段于支架置入术前、67处血管段于术后及21处于高压球囊扩张后进行IVUS检测。结果:IVUS在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斑块的性质方面敏感性高于CAG检查,诊断冠心病更准确,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组152处血管,经CAG和IVUS检查符合介入治疗干预指征的血管67处,IVUS指导置入支架的大小、长度以及置入的位置,支架置入术后,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增加,斑块面积及面积狭窄率降低;高压球囊扩张前后斑块面积差异无显著性,血管总截面积、管腔面积、面积狭窄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US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IVUS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IVUS能准确选择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帮助选择支架大小,支架置入后可精确评价支架扩张是否充分。血管内超声是目前指导支架置入和评价支架置入效果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诊治情况.结果6例成功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术后无致死性肺动脉栓塞发生,原有肺动脉栓塞通过治疗痊愈;随访2~14个月,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应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业已证明,大多数心脏性猝死(SCD)是由心室颤动(VF)或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转化为VF所致。尽管一些药物、外科手术和急诊医学研究对预防心脏性猝死取得了一些进展,但SCD的发病率仍居高不下,在美国每年有30~40万人死于SCD(约占全部心血管病死亡人数的50%、占全部死亡原因的25%)。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有效地预防SCD的发生。现将我院自1996年以来植入的8例ICD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室结构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在诊室测量时血压升高,而在家中或动态血压监测时却在正常范围。本研究观察了白大衣高血压对左室结构、功能及肾功能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初诊或未经正规降压治疗的高血压病患者44例,年龄39~70岁,符合1978年WHO高血压诊断标准,均无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病。按张维忠等的动态血压监测正常值标准分为2组,白大衣高血压组:22例,偶测血压≥160/95mmHg(1mm Hg=0.133kPa),但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在正常范围。高血压病组:22例,偶测血压≥160/95…  相似文献   
6.
左冠状动脉主干(LMCA)由于粥样硬化导致的狭窄是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严重病变,常以顽固的劳累性心绞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猝死率高,预后差。传统观点认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有效治疗方法。自2001年以来,我科采用经皮穿刺无保护左主干支架植入19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预防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IVC)滤器置入术预防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2例PE患者,应用IVC滤器置入术预防致死性PE发生的诊治情况.结果 12例病人成功置入IVC滤器术后,无致死性PE发生,原有PE通过治疗痊愈;随访6~28个月,无滤器移位和相关并发症,无再发PE.结论应用IVC滤器置入术预防PE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药物涂层支架预防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效果.方法根据443例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及复杂程度,分别置入药物涂层支架和普通支架(裸支架),并随访1~28个月 .结果除5例行涂层支架者因支架远端夹层形成而再次置入支架外, 手术即刻成功率100% ,术后冠脉造影显示病变残余率(6±4)%,支架完全覆盖病变,血流TIMI3级.仅1例行裸支架者因支架置入血管发生急性闭塞而死亡.随访期间,发生与支架置入有关的再狭窄33例 ,其中裸支架置入32例(64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仅1例(3处).药物涂层支架置入的再狭窄率(1.23%)明显低于裸支架置入(13.82%),P<0.01 .结论药物涂层支架置入可显著降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9.
20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血液内(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超声检查。结果5例未见明显异常,另15例45处血管共发现30处粥样硬化斑块。提示血管内超声可进一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性质、严重性和斑块稳定性,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UPLMCA)为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疗效.方法:于发病8 h内采用PCI治疗UPLMCA病变患者28例(LVEF均等于或大于0.45).术前30 min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或噻氯匹定500 mg,并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 U 皮下注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常规方法于左主干置入支架,对合并左前降支、左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病变者先予以常规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处理,再行左主干的支架置入.左主干的支架置入均为直接置入,支架球囊释放压力14~18 atm,扩张时间2~3 min,重复造影,如效果不满意者,予支架球囊原位增加2~4 atm压力再扩张.结果:手术即刻成功率100%.所有患者置架处血流均达TIMI Ⅲ级.所有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随访5~11个月,仅1例术后2个月出现梗死后综合征(经处理后好转),其余患者情况稳定.结论:对于LVEF等于或大于0.45的UPLMCA病变患者,及早行PCI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