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具有独立从事临床工作能力的新生儿科医生的必经途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完善和健全新生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模式,对各种日常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通过分层渐进、顶岗负责,规范临床管理、微信辅助教学,定期技能操作培训,并综合利用患者资源,以丰富的临床教学方式加强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及临床诊疗能力培养,同时锻炼其教学及科研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以期达到每一位学员毕业后能在各医疗单位具有独立从事新生儿科临床工作并具有一定的临床教学和科研能力的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规培医师对新生儿科教学工作满意度较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早期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新生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9例血小板减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总发生率为2.9%(259/9039),重症监护病房的发生率为8.3%(231/2800)。早发型(<72h)113例(43.6%),最常见的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72h)146例(56.4%),最常见的原因是败血症,其次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259例血小板减少症中病死率为8.9%(23/259),显著高于笔者医院同期住院血小板正常患儿病死率1.0%(85/8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4,P=0.000)。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达8.3%;早发型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原因为免疫性,其次是败血症、围生期窒息、宫内发育迟缓、先天愚型、宫内TORCH感染;晚发型常见原因为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该病病死率较高,达8.9%,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与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关系,探讨其可否作为ROP的预测指数,协助诊断ROP。方法 胎龄≤ 31周和(或)体重≤ 1500g的早产儿进行间接眼底镜筛查,根据ROP国际分类法诊断为ROP的患儿为实验组,其中根据严重程度分为ROPⅠ~Ⅳ期;对照组:与ROP组胎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同期住院非ROP早产儿。对所有研究对象在生后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静脉血2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结果 入选的早产儿ROP组48例,对照组50例。ROP组血清中IGF-1、bFGF及VEGF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ROC曲线分析发现,IGF-1具有最好的预测和诊断价值,而bFGF、VEGF次之。结论 ≤ 31周和(或)出生体重≤ 1500g的早产儿在其生后第1周或纠正胎龄31周时取血,若出现IGF-1明显降低(<28.08ng/ml),同时伴有bFGF(<320.65ng/L)及VEGF(<232.89ng/L)的降低,则预示ROP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疾病病种及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疾病构成,比较前后4年主要疾病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变化。结果:8年共收治新生儿25 632例。新生儿总体病死率由前4年的2.19%降至后4年的1.66%(P=0.001);其中,胎龄<28周病死率(25.32% vs. 15.77%,P=0.022),胎龄≥37周新生儿病死率(1.64% vs. 1.02%,P<0.001)下降显著。前后4年比较,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9.43% vs. 10.76%,P<0.001)、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05% vs. 3.40%,P<0.001)、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51% vs. 2.82%,P<0.001)、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25% vs. 1.90%,P<0.001)、脑白质软化(0.77‰ vs. 2.57‰,P=0.001)等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先天性心脏病(16.97% vs. 19.72%,P<0.001)、消化道/腹部畸形(4.19% vs. 5.13%,P=0.001)等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加;新生儿窒息(5.12% vs. 3.33%,P<0.00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2.74% vs. 1.46%,P<0.001)发生率下降。前后4年比较,住院新生儿感染病死率下降(0.89% vs. 0.21%,P<0.001);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死率(30.95% vs. 17.26%,P=0.008)及败血症病死率(3.07% vs. 1.15%,P=0.014)显著下降。试管婴儿平均胎龄[(32.67±0.12)周],较自然受孕患儿[(36.99±0.02)周]小,试管婴儿病死率较自然受孕患儿高(4.26% vs. 1.79%,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10—2017年我院新生儿总体病死率及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呈下降趋势。随着超早早产儿存活率升高,防治早产儿并发症成为早产儿管理的重点。住院患者中试管婴儿平均胎龄较自然受孕患儿低,而病死率较高。出生缺陷发生率升高,且成为主要死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同一地区不同医疗机构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临床对比分析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地区不同医院(A院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B院为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情况及其药敏结果。结果:两所医院新生儿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率2011年高于2010年,B院感染率高于A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超过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以痰液检出率高,大肠埃希菌以血液检出占首位,药敏实验结果显示:(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81.8%~100%),对青霉素+酶抑制剂耐药率也偏高(约70%),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低(0~9.1%),对亚胺培南基本敏感,在B院发现4例耐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普遍敏感,在B院发现2例耐药。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率逐年上升,其中B院稍高于A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高于大肠埃希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同一地区不同医院耐药性总体上相同,但是也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应根据病原学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