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9篇
  免费   306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耳鼻咽喉   49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232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716篇
内科学   353篇
皮肤病学   146篇
神经病学   198篇
特种医学   105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1362篇
预防医学   577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708篇
  10篇
中国医学   451篇
肿瘤学   20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32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258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311篇
  2009年   277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49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骨代谢指标(β-CTX、 TPINP、 N-MID)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治疗后,两组的β-CTX水平降低, TPINP、 N-MID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的β-CT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TPINP、 N-MI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vs. 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RA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骨代谢,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选择20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100例)、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奥氮平片口服,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复方苁蓉益智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学指标及精神行为状态评分。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后,两组言语能力、运动能力、智能、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治疗前,联合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血清缓激肽(BK)、β淀粉样蛋白(A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阿尔茨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量表(ADAS-cog)、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AD)评分低于治疗前,联合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苁蓉益智胶囊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BK、Aβ、IL-6、IL-1β水平,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有效控制病情进展,进而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精神行为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获取47例早期PD患者及35例健康对照者的一般情况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α-突触核蛋白、总Tau蛋白和磷酸化Tau蛋白)及炎症因子(TNF-α、IL-8和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早期PD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脑脊液生物标志物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降低(P0.05),IL-8、C反应蛋白、T-Tau/α-syn、P-Tau/α-syn比值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CRP与P-Tau/α-syn比例组合诊断价值较高(AUC=0.931;敏感性=92.1%;特异性=78.0%)。结论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C反应蛋白水平及P-Tau/α-syn比值是PD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关节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椎旁入路组和经皮微创组,分别接受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血清创伤分子含量以及远期功能恢复情况和矫正畸形效果。结果椎旁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经皮微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总时间与经皮微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当天的血清肌酸激酶(CK)、肌红蛋白(Myo)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和12个月时的伤椎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微创经皮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和创伤程度相当,椎旁肌间隙入路的手术操作更为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QKI-5在肾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方法:应用以慢病毒为载体的过表达技术观察过表达QKI-5对肾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过表达QKI-5能够抑制肾癌细胞株786-O和A-498细胞的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过表达QKI-5使786-O和A-498细胞产生G1期阻滞,而这种阻滞与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表达降低及p21、p27表达增高有关。结论:QKI-5在肾癌中发挥着抑癌基因的功能,可以抑制肾癌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灯盏花素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PubMed等数据库中关于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4月,通过Co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 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Jadad量表对纳入文献的临床试验方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30篇文献、3 312例患者。与单用常规西药比较,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能改善患者各项指标,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 24,95%CI (1. 20,1. 28),P<0. 000 01],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MD血浆黏度=-0. 67,95%CI (-1. 28,-0. 07),P=0. 03;MD全血低切黏度=-1. 20,95%CI (-1. 65,-0. 75,P <0. 000 01;MD全血高切黏度=-0. 56,95%CI (-1. 07,-0. 05),P=0. 03]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DNIHSS=-4. 15,95%CI (-5. 00,-3. 30),P <0. 000 01],并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极速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实时荧光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old immunochromatography assay,GICA)4种方法检测新型布尼亚病毒的特异度和灵敏度,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7年6月1日至9月30日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86例临床诊断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样本,分别应用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ELISA和GICA 4种方法进行检测。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86份患者血清标本中,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IgM-ELISA、IgG-ELISA、IgM-GICA、IgG-GICA的新型布尼亚病毒阳性分别为82份(95.34%)、79份(91.86%)、41份(47.67%)、8份(9.3%)、19份(22.09%)和3份(3.49%)。极速实时荧光PCR特异度为100%,灵敏度达到1×103拷贝/mL,3次重复扩增试验显示其Ct值变异系数均<2%。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进展的1期、2期、3期病程中,极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41份(97.62%)、34份(94.44%)、7份(87.50%),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为39份(92.86%)、33份(91.67%)、7份(87.50%),在1期和2期两个病程,极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略高;IgM-ELISA阳性检出率从1期(28.57%)到3期(87.50%)显著增高,2期、3期与1期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347、7.561,均P<0.01);IgM-GICA的阳性检出率从1期(14.29%)到2期(33.33%)也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P<0.05),但与其他方法相比,其检出率偏低。1期,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3.740、55.080、49.010、64.340,均P<0.01)。2期,实时荧光PCR的阳性检出率高于ELISA(IgM和IgG)和GICA(IgM和Ig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00、46.720、23.700、50.630,均P<0.01)。3期,极速实时荧光PCR、实时荧光PCR和IgM-ELISA表现出同样高的阳性检出率,远高于IgG-ELISA和GICA(IgM和IgG)。实时荧光PCR阳性检出率和IgG-ELISA、IgM-GICA、IgG-GICA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χ^2=6.250,P<0.05)。结论极速实时荧光PCR在新型布尼亚病毒的早期检测中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且重复性好、稳定度高,与传统实时荧光PCR相比大大缩短了扩增时间,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早期快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