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参数在肺炎支原体(MP)或军团菌(LP)感染患儿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l 521例儿科患儿的血清支原体IgM抗体及军团菌IgM抗体;用免疫比浊法及Sysmex XT-1800i血球仪检测患儿血清CRP浓度水平及外周血各项血常规参数. 结果 在1 521名患儿中,24.39%(371/1 521)的儿童单一感染了MP,10.32% (157/1 521)的儿童单一感染了LP,还有5.06%(77/1 521)的儿童是MP和LP复合感染.相对正常对照组,单纯MP感染组、单纯的LP感染组、复合感染组患儿体内的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年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均低于非MP感染患儿(P<0.05). 结论 贫血患儿抵抗力低,更容易感染MP和LP.CRP与血细胞参数对MP或LP感染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在监测服用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致消化道出血中与胃镜检查的相关性。方法对328例需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和30例对照组,对照组要求不服用口服抗凝剂、无消化道出血征象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分别于服药前、服用1周、1、3、6个月应用隐血免疫双联法(血红蛋白免疫法和转铁蛋白免疫法)检测粪便隐血,阳性者再行胃镜检查,确定上消化道出血与否。结果 (1)治疗组328例检出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阳性40例,阳性率(12.2%,40/328),与对照组(3.3%,1/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阳性40例中行胃镜检查29例,示病理意义24例,另外5例的粪便隐血血红蛋白免疫法及转铁蛋白免疫法却都阳性。结论粪便隐血免疫双联法在监测长期服用小剂量ASA引起的消化道出血中与胃镜检查的相关性好,可作为常规筛检试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PLT)和网织血小板(IPF)参数在急性期和缓解期的变化,探讨PLT和IPF动态变化在治疗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00例健康体检者的IPF数,80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发病2天内)和缓解期(病程1周以上)的PLT和IPF数.结果 ①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体检组的IPF数分别为(4.581±1.927)、(1.493±0.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52,P=0.000).②脑梗死患者急性期PLT数(220.06±60.15)明显低于缓解期(264.44±8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6,P=0.007);而急性期IPF数(4.581±1.927)显著高于缓解期(3.456±1.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19).③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和缓解期的PLT与IPF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11,P=0.019).结论 脑梗死患者IPF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群,脑梗死不同时期的PLT和IPF有明显变化.动态监测PLT和IPF对于脑梗死的诊断、发展及指导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UF-100定量分析与手工显微镜检查方法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的符合程度.方法将100例尿液标本分别用UF-100和尿沉渣定量分析板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结果以UF-100计数结果作为参照分为三组:Ⅰ组(<50/μ1),Ⅱ组(50~400/μ1),Ⅲ组(>400/μl).将定量分析板法计数结果与UF-100计数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Ⅰ组符合程度良好,Ⅱ组符合程度最好,Ⅲ组符合程度一般.二种方法计数红细胞、白细胞结果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F-100与尿沉渣定量分析板法计数尿液红细胞、白细胞的相关性良好(r=0.97;r=0.9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和凝聚胺法(MPT)在尿毒症患者交叉配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MGT和MPT对需输血的56例尿毒症患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在56例尿毒症患者258例次交叉配血中,MGT结果主侧凝集2例(0.8%),次侧凝集49例次(19.0%);MPT结果主侧凝集2例(0.8%),次侧凝集8例次(3.1%).其中MGT次侧凝集49例次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全部阳性.结论:尿毒症患者长期、多次输血后,存在抗体的不规则性,在MGT中,致敏RBC会导致配血困难,结合MPT进一步了解凝集的性质,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对MGT交叉配血次侧阳性采用MPT交叉配血有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在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2009年上半年将临床输血纳入医院医疗质量查房体系,对输血相关文书、输血医嘱、合理输血、护理输血操作流程、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血袋管理等内容进行督查,并现场反馈,提出整改意见。2009年下半年查房结合上半年存在问题进行督查,监督整改措施及效果。结果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各项内容不规范情况明显下降,临床医师输血知识和风险意识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临床输血质量查房对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意义重大,是提高输血质量和防范输血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酶免法(PCR-ELISA)检测鼻咽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PCR-ELISA地以高辛标记端粒重复段特异的探针与PCR变性产物杂交,通过ELIAS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鼻咽部组织中有22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73.3%;18例对照组中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16.6%。结论 检测端粒酶活性对阐明鼻咽癌的发病机制、癌变危险性的估测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血常规参数在肺炎支原体(MP)或军团菌(LP)感染患儿病情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 521例儿科患儿的血清支原体Ig M抗体及军团菌Ig M抗体;用免疫比浊法及Sysmex XT-1800i血球仪检测患儿血清CRP浓度水平及外周血各项血常规参数。结果在1 521名患儿中,24.39%(371/1 521)的儿童单一感染了MP,10.32%(157/1 521)的儿童单一感染了LP,还有5.06%(77/1 521)的儿童是MP和LP复合感染。相对正常对照组,单纯MP感染组、单纯的LP感染组、复合感染组患儿体内的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年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均低于非MP感染患儿(P<0.05)。结论贫血患儿抵抗力低,更容易感染MP和LP。CRP与血细胞参数对MP或LP感染病情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外周血涂片裂隙淋巴细胞对辅助早期诊断百日咳的意义。方法 采集107例疑似百日咳患儿的鼻咽拭子和外周血。采用PCR-流式荧光杂交法进行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根据结果分为百日咳组(n=52)和非百日咳组(n=55);百日咳组按年龄分为<1岁组(n=42)和≥1岁组(n=10),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45)和重症组(n=7)。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各组患儿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测定,血涂片后行瑞氏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患儿裂隙淋巴细胞并计数。结果 裂隙淋巴细胞呈圆形,胞体较小,胞浆量少,胞核上有切迹或裂缝;过氧化物酶染色为阴性,细胞学分类属淋巴细胞。百日咳组患儿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裂隙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百日咳组(P < 0.001)。百日咳组患儿中,<1岁组患儿淋巴细胞比例、血小板计数、裂隙淋巴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1岁组患儿(P < 0.05);重症组患儿上述血细胞计数及细胞比例均高于轻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裂隙淋巴细胞联合外周血细胞计数可为百日咳患儿的早期诊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