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血管成像(MRA)对临床表现为纯运动性轻偏瘫(PMH)患者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PMH患者136例,入院后均行头颅MRI-DWI+MRA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特征,将其分为分水岭脑梗死(CWI)、分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AD)、腔隙性梗死(LI)3组,分别于入院当日、第7天行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结果治疗7d后,3组间两两比较,CWI组、LI组与BA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WI组与LI组间无差异(P0.05),提示BAD组进展加重。治疗前后自身比较,BA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症状进展加重。结论头颅DWI+MRA可对不同PMH患者的发病机制有效鉴别,BAD组更容易发展成为进展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妥乐平穴位封闭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与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取神经妥乐平穴位封闭治疗,对照组仅行针刺,不加用神经妥乐平。两组其他基础治疗方法相同,疗程4周。用彩超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的改变。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治疗组分别为(46.0±19.8)、(390.0±99.7)ml,对照组分别为(106.0±42.5)、(339.0±90.3)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穴位封闭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可有效减少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恼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红花,治疗组依达拉奉、奥扎格雷钠联合应用。结果:14d和30d日常生活能力的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20.0%和40.0%,治疗组分别为43.3%和7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33和P=0.019)。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MRI诊断、TCD微栓子动态监测[1]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头颅MRI-DWI+MRA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及时发现大血管病变致分水岭脑梗死、不稳定斑块及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筛选出120例符合动脉到动脉栓塞机制分水岭区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立即启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患者预后。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病情进一步加重2例,对照组病情进展者11例,均为7~10d后脑水肿高峰期出现。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NIHSS、A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MRI-DWI+MRA成像联合TCD动态监测微栓子信号,可及时准确筛选分水岭区脑梗死合并动脉到动脉栓塞的高危患者;采用小剂量尿激酶、波立维、阿托伐他汀、羟乙基淀粉及依达拉奉等药物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含HBV前C C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 ,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 :用PCR法扩增含 1.3倍HBVayw型全基因组真核表达载体pHBV1.3的前C C基因片断 ,应用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构建融合表达载体 ,采用脂质体介导方法将其转染到HEK2 93细胞 ,并用荧光显微镜及ELISA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 :经PCR及酶切鉴定 ,证实成功构建了含HBV前C C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体pEGFP -HB VC ,显微镜下观察及ELISA法证实在HEK2 93细胞中表达了相应融合蛋白。结论 :构建的重组表达载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蛋白与GFP的双功能融合蛋白 ,适合于针对HBV前C C区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6.
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作者对在本院入住的90例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TNF-α、C-反应蛋白(CRP)和NO水平进行测定,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梧丙酯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组依达拉奉、桔丙酯联合应用,2组其他内科治疗相同。结果14d和30d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的有效率对照组分别为20.0%和40.0%,依达拉奉、桔丙酯联合治疗组为43.3%和76.7%,2组间治疗后14d、30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梏丙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ACI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ACI患者血清中hs-CR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CI患者各亚组间hs-CR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含量与梗死体积大小成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hs-CRP含量变化可反应ACI患者的脑梗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在重症肌无力(MG)胸腺切除术前后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确诊为MG的40例患者测定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IL-6水平变化.结果 40例MG患者术前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胸腺切除术6个月后IL-6水显著下降,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腺切除术后IL-6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头颅CT所见脑萎缩与年龄关系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萎缩患病率与年龄的关系,寻找脑萎缩与发病年龄的规律,为防治脑萎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15~92岁的4272例头颅CT进行分析,其中2727例做了脑室、脑沟和脑池的测定。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分组。结果2727例中经头颅CT提示脑萎缩897例,各年龄组都可以发生脑萎缩。35~39岁以上年龄组,随年龄增加患病率逐渐增加。中青年期(15~44岁)、老年前期(45~49岁)和老年期(60~92岁)脑萎缩患病率分别为4.6%、27.3%和81.5%,3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男性正常出现率明显低于女性,而脑萎缩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854.1,P<0.05)。结论脑萎缩的发生与年龄有相关性,老年人脑萎缩的发病率高。45~49岁组至75~79岁组男、女间脑萎缩患病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