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胃泌素瘤的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泌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以难治、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和高胃酸分泌为特征[1-2].1955年Zollinger和Ellison首先报道了2例以顽同性溃疡、高胃酸分泌、胰腺非B细胞瘤为特征的病例,故以此命名为卓-艾综合征(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6例急性胰腺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2例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72h后未再出血,1例手术探查止血,1例反复间歇性黑便,2例大呕血后死亡。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可确诊,治疗除抑制胃酸分泌、局部止血外,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α)是从镶嵌在细胞膜上的大分子前体分离出来的一个50氨基酸肽。TGFα表达最常见于肿瘤细胞系,在各种恶性细胞中刺激DNA合成。推测TGFα以自分泌的方式起致癌或促癌的作用,并受其血清和尿浓度增高的影响。尽管TGFα在体内外肝细胞癌(HCC)细胞中的表达和产生已有许多报道,但血清TGFα浓度  相似文献   
5.
1990年至 1997年 ,我院共对 17~ 35岁年龄组进行胃镜检查 14 216例 ,其中青年官兵 1 404例 ,检出消化性溃疡 (PU)179例 ,现将 179例青年官兵 PU的检出率 ,溃疡部位 ,大小,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率作一统计分析 ,旨在探讨青年 官兵 PU的某些流行病学特点。 1.一般资料在 8年中 ,共检查部队患者 1 549例 ,年龄 17~ 35岁之间 1 404例 ,占部队病员的 90.64%。在 1 404例 ,检出 PU 179例 ,检出率为 12.75%,其中胃溃疡 (GU)36例 ,检出率为 2.56% (36/1 404),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U)138例 ,检出率为 9.83% (138/1 404)。消化性溃疡中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镜对回肓部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a来纤维结肠镜和电子结肠镜送达回肓部被检查者1786例,检出回肓部病变者116例,占6.5%其中男74例,女42例,年龄19岁~82岁,平均46岁,病程1mo~6a,1a内占60%,首发症状以腹痛、腹泻、右下腹肿块为主.结果腺癌9例,恶性淋巴瘤1例,憩室12例,血管畸形1例,回肓瓣脱垂1例,钩虫病1例,炎性病变106例,包括炎性息肉12例,单纯性溃疡4例,溃疡性结肠炎15例,克隆病2例,结核6例,淋巴滤泡增生症11例,单纯性炎症56例.其中病变累及2个部位有15例.上述12例憩室中10例是通过电子结肠镜检出的,1例回肠末端血管畸形也是经电子肠镜发现并通过手术证实的.结论①既往不易发现的回肓部病灶可以通过大肠镜特别是电子结肠镜明确诊断②大肠镜检查的患者,应尽可能将镜头送达回肓部,多部位病灶的发现靠的是医生的耐心和细心.③大肠镜检查诊断阳性率高,能正确判断病变的具体部位、性质与范围,尤其对一些小的病灶如憩室,血管畸形,小息肉,慢性炎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结扎术(endoscopicvaricealliga-tion,EVL)是继内镜下硬化注射疗法之后的又一种新方法,且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1]。我们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VL前后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动态变化,以其探讨EVL对全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1.资料:1996年10月~1997年3月住院患者15例,经临床、B超、CT、胃镜等已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伴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男12例,女3例,…  相似文献   
8.
内镜结扎治疗术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镜结扎治疗(endoscopicbandligation,EBL)最初由Sitegmann[1]于1986年根据内痔弹性橡皮圈结扎的原理提出并在临床使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以后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应用。因其设备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并发症少而疗效确切,已逐渐被大家所接受。由于是“O”型环机械性圈套粘膜表面的病变,组织学上仅见粘膜及粘膜下层发生缺血坏死,4~10d内锐复查可见结扎部位组织团块脱落形成浅溃疡,14~21d后溃疡即可愈合,无全身性并发症,所以其临床除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外,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就EBL的临床应用及…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结肠病(Portal Hypertensive Colopathy,PHC),又称充血性结肠病,是继发于门脉高压的一种以结肠血管扩张为主的病症。长期的门脉高压,不仅引起胃、小肠粘膜的充血性病变,还可以导致结肠粘膜的损害,这种损害伴有明显的炎症。近年来认为它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急性或慢性下消化道出血的潜在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淋病双球菌性直肠、结肠炎的临床、内镜特征,以提示消化科医师对此疾病的注意。方法 回顾经内傍晚诊断的6例淋病双球菌性直肠、结肠炎患者资料,归纳分析其临床、内镜下表现及病理学、细菌学检查结果。结果 淋病双球菌性直肠、结肠炎患者多以肛门搔痒、烧灼感及腹泻为主诉。肠镜下直肠及乙状结肠粘膜均有不同程度水肿、充血,表面附有较多粘液,3例附有脓性分泌物,2例有散在片状出血点及局灶性糜烂及浅表溃疡。病理学检查4例呈慢性炎症改变,2例呈灶性糜烂、坏死,形成浅表溃疡。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4例阳性,6例均培养出淋病双球菌。结论 淋病双球菌性直肠、结肠炎内镜下无特异性改变,但严重者可见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有诊断价值,培养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