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3 毫秒
1.
关于手背伸肌,教科书仅记述起于近侧部的诸肌,不描述“短指伸肌”,位于远侧部的短指伸肌的存在,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的异常返祖现象。我们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一例两侧手背出现附加的食指短伸肌,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发育良好。检查两手伸肌发现在指总伸肌肌腱深面,食指固有伸肌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学生实习的教学标本中,发现一例罕见的双侧卵巢动脉缺如的畸形,简要描述如下.(图1).(1)一般状况:女户约40岁左右,身高1.68cm,发育中等。(2)下腔静脉及肾静脉下腔静脉口径(血管口径均指压扁口径)21.5mm,左、右肾静脉分别注入下腔静脉,左、右卵巢静脉均分别注入下腔静脉,左、右卵巢静脉均  相似文献   
3.
采用成年尸体66(男49,女17)例的132侧上肢,解剖、观察小指伸肌,依其肌腹、远侧肌腱的形态分为五型。具有单一肌腹,远侧肌腱为1支或2支,终于小指者占95.46%。具有单一肌腹,远侧肌腱分别附着于小指和无名指者占3.79%,此型小指伸肌为系统发生的形态变异,具有比较解剖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解剖观测经防腐固定的66(男49,女17)例成人尸体的132侧上肢中,发现8(男5,女3)例10(左7,右3)侧上肢存在指短伸肌,变异率为7.6%,其中男性变异率为7.1%,女性变异率为8.8%,低于1965年钟世镇报告“异常手背肌”的出现率9.2%。本文指短伸肌中,6侧与示指伸肌共存,其中各有2侧分别终止于中指指背腱膜、第2、3掌指关节囊背侧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幼儿为研究对象观察小脑齿状核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特点。方法:采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显示小脑齿状核内的微血管形态及吻合,并测血管密度。结果:本实验首次成功地显示出小脑齿状核内微静脉,且观察到微动脉和微静脉间的吻合。小脑齿状核的微血管多为树根状,分支多以大锐角和弧形发出,且彼此吻合成网,其密度明显高于周围髓质区。结论:小脑齿状核内微血管近似直角和弧形的弯曲,可能是该区易发生出血的形态学基础。其密度较周围髓质高很多,与该部位神经细胞需氧量较大,代谢较活跃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 关节穿刺关节穿刺适用于关节渗出液的诊断性检查、抽吸关节内积液或积血、关节造影及向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性药物。一、部位:确定关节穿刺的部位需熟悉各关节的结构,尤其要掌握关节囊的附着部位,结合关节正侧位X片和关节周围易触及的骨性标志和肌性标志,避开关节周围的重要血管、神经和肌腱,操作中要避免损伤关节面软骨和关节腔内的辅助结构。  相似文献   
7.
香烟烟雾浓缩物和大量吸烟者的尿中提取物中,含有诱发细菌突然变异和使淋巴球去氧核糖核酸(DNA)生成障碍的物质,这种物质也容易引起吸烟者末稍淋巴球染色体的异位。精子形成包括细胞数的急剧增加和增殖细胞的分化成熟,前者需DNA的生成,后者则需蛋白的生成。当睾丸内分泌机能障碍、睾丸温度持续上升(高于37℃)或给予核酸代谢阻止剂、蛋白生成阻止剂时,精子形成很易受到阻碍。此时不仅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精子的发现率也升高。同样现象可见于放射线照射治疗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伴有蛋白生成障碍  相似文献   
8.
9.
<正> 锁骨下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技术以其方法简单、省时易行、血管位置恒定变异小及口径大等优点在临床各科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对锁骨下静脉局部解剖关系缺乏了解,相继出现诸如动脉出血、气胸、臂丛损伤、胸导管破裂等并发症。1973年Darvan·A等撰写专题报告,介绍锁骨下静脉插管的解剖及并发  相似文献   
10.
临床实用穿刺技术讲座(十一)山西医学院局部解剖学教研室(030001)洛树东山西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张荣生纵隔穿刺纵隔是指位于两侧纵隔胸膜之间,被疏松结缔组织包被的胸腔内器官、组织的综合体。纵隔是多种肿瘤或类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肿块可分别来源于肺组织、膈肌、血管、骨骼、神经等组织,胚胎来源不同,病理差异较大,因此,通过纵隔穿刺采取组织活检,藉以明确诊断,作为选择治疗方式的依据。传统的纵隔肿块组织活检除前纵隔肿物可采取切除肋骨或肋软骨的开胸方法外,亦采取穿刺方法。应用B超引导下进行纵隔肿块穿刺活检,能在直视下动态地观察芽刺针的走行方位,准确判断是否进入病灶,避免了开胸探查。一、穿刺部位穿刺前应通过影像诊断明确纵隔肿块的大小、部位,寻找最佳穿刺径路。病人可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决不允许采取半卧位)。所取体位应以进针容易、避开大血管、肿块靠近胸壁,便于操作为原则。根据肿块所在位置可选择胸骨上窝、胸骨左缘或胸骨右缘、剑突下或背部肩胛间作为穿刺点进针。第一肋间隙以上的纵隔肿块可自胸骨上窝穿刺,但因胸骨上窝大血管及静脉丛较丰富,穿刺时应紧贴胸骨柄后方进针。从胸骨右缘进针有可能伤及升主动脉,自胸前壁进行纵隔穿刺常选用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