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58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9篇
  3篇
中国医学   1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激素敏感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激素治疗巩固维持阶段不同减量方案对疾病复发率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41例初治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均对激素治疗敏感。根据激素治疗巩固维持阶段采用的不同减量方案,将其分为每日顿服组(n=22)和隔日顿服组(n=19)。本研究41例激素敏感型PNS患儿中,男性患儿为29例,女性为12例,男、女比例为2.4∶1,确诊时年龄为1.3~14.6岁。采取回顾性分析法对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分析2组患儿PNS首次治疗复发时间、复发率、频复发率、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率,以及激素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规定,通过该伦理委员会审查,并获得批准(审批文号:伦审〔2022〕334号)。 结果①2组患儿发病年龄、性别构成比、PNS临床分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患儿初治时24 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肌酐、估算的肾小球过滤率(eGFR)、免疫球蛋白(Ig)G、补体C3水平,以及足量激素疗程及变态反应性疾病占比、肾功能不全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初治时血清IgE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3,P=0.031)。③本研究41例PNS患儿中,距初始治疗3、6、12个月时复发率分别为12.2%(5/41)、31.7%(13/41)、53.7%(22/41)。与隔日顿服组相比,距初始治疗时12个月内,每日顿服组患儿首次复发时间明显延长(χ2=4.973,P=0.026)。距初始治疗3、6个月时,每日顿服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隔日顿服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距初始治疗12个月时复发率,也低于隔日顿服组[40.9%(9/22) vs 68.4%(13/19)],但是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41例PNS患儿中,60.7%患儿复发有明确诱因(感染或激素减量/停药),对其采取控制感染和(或)激素加量/再次使用足量激素治疗后,尿蛋白检查结果均在4周内转阴。每日顿服组患儿激素相关性眼损害发生率高于隔日顿服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7% vs 5.3%,P=0.257)。 结论激素敏感型PNS患儿预后良好,复发率高,巩固维持阶段采用每日顿服方案可延长复发时间,降低中期复发率。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患儿眼压,早发现、早治疗糖皮质激素相关性眼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木瓜三萜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Akt,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炎症因子表达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木瓜总三萜中、高剂量组(50,100 m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右后足跖注射弗氏佐剂造模,木瓜三萜(50,100 mg·kg-1)灌胃(ig)给药,足容积法测量致炎侧足肿胀、进行关节评分;光学显微镜观察关节滑膜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关节滑膜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人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大鼠致炎后14 d关节肿胀度达峰值,可见模型组关节滑膜组织炎症反应,如滑膜组织增生,炎细胞浸润;关节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明显上升,p-Akt和NF-κB p65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木瓜三萜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抑制AA大鼠足爪肿胀、降低多发性关节评分及改善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降低滑膜组织病理评分,降低关节滑膜组织中TNF-α,IL-1β,IL-6和IL-8含量及p-Akt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木瓜三萜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及促炎因子生成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腮腺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成像对腮腺区肿瘤的诊断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对22例术前初步诊断为腮腺区肿瘤的患者进行磁共振及水成像检查,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制定手术方案。其中15例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6例施行了保留部分腮腺及导管的功能性手术,1例仅接受局部包块切除。结果:①腮腺肿瘤磁共振水成像较普通的X线腮腺造影具有简单、无创、安全以及三维成像等优点;②磁共振以及水成像、三维重建能够更全面立体地提供腮腺肿瘤的信息。结论:磁共振水成像术对腮腺肿瘤的手术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经水成像显示有腮腺导管系统破坏的肿瘤可行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切除术;对经水成像显示具有完整腮腺导管系统的良性肿瘤应考虑腮腺的功能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TGF-β1基因修饰BMSCs对Ⅰ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转染人TGF-β1基因,观察该基因对BMSCs表达Ⅰ型胶原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人TGF-β1基因至BMSCs,采用定量RT—PCR,免疫荧光分析等方法分析转基因后,BMSC表达Ⅰ型胶原的变化。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TGF-β1成功转染至大鼠BMSCs,细胞免疫荧光和定量RT—PCR均证实了TGF-β1表达的增强。结论:转TGF-B1基因可以促使BMSCs合成Ⅰ型胶原。  相似文献   
5.
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评价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8例中龋用Carisolv工具和Carisolv凝胶微创去腐充填 (微创组 ) ,2 2例中龋行常规去腐充填 (对照组 ) ,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有效率为97.4% ,对照组有效率为 81.8% ,两组间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Carisolv微创技术治疗龋病具有安全、有效、无痛、无害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锥形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锥型线束CT在牙槽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 1例需拔牙或行种植义齿病例行锥型线束CT检查 ,扫描层厚 0 .62 5mm或 1.2 5mm ,扫描数据输入重建工作站 ,依据需要进行图像重建 (包括曲面重建、矢状位重建、冠状位重建等 ) ,重建层厚均为 0 .62 5mm。对图像进行分析及测量 (包括骨质厚度、高度等 )。结果 :锥型线束CT可清楚显示牙根与下牙槽神经管及上颌窦之间的解剖关系。能精确测量出上、下颌骨的厚度、高度及任何解剖标志之间的距离。结论 :锥形线束CT ,可精确定位 ,能清晰地描述颌骨的解剖结构及对某些数据进行精确测量 ,对指导牙槽外科的手术设计 ,预防手术并发症 ,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多排CT曲面重建在颌骨病变诊断与治疗中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多排CT扫描后可行上、下颌骨全景曲面重建的特点,探讨多排CT曲面全景片对颌骨疾病的诊断价值及指导临床手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3.以来,对29例上、下颌骨疾病(包括上、下颌骨囊肿22例、颌骨骨髓炎2例、牙龈癌5例)行16排螺旋CT扫描,扫描层厚0.625mm或1.25mm,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GE公司advantageworkstation,AW4.0),对上、下颌骨行不同层面的曲面断层重建,贮存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同时用X光机拍摄口腔全景片,将二种全景片进行阅片对比.结果:多排CT曲面断层全景片清晰,能清楚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骨病变的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及器官(如牙齿、上颌窦、下齿槽神经管)的关系,无颊舌侧骨组织覆盖影,其图像对疾病的定性诊断具有明确的指导价值,而X线口腔全景片有影像失真,在病变处存在颊舌侧骨质相互重叠影.结论:多排CT口腔全景断层片能非常清晰地显示骨病变与周围组织及牙齿的关系,可显示骨质的细微变化,无放大失真,对颌骨病变的定性诊断、病变范围的界定结果可靠.对临床医师在疾病的诊断,术前手术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银汞桩核和分体式铸造桩核用于修复磨牙严重缺损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磨牙牙体严重缺损病例随机分为银汞桩核修复组40个牙和分体铸造桩核修复组41个牙,并随访观察2~3年.结果:两种桩核修复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银汞桩核和分体式铸造桩核用于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磨牙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2月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2例,按AO分型,A型9例,B型12例,C型11例,选择合适长度的锁定板内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3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24.5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3~9个月,平均4.5个月,延迟愈合3例,未特殊处理7~9个月后愈合,4例畸形愈合。疗效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优12例,良18例,可2例,优良率为93.75%,无切口坏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提高骨折愈合率,获得良好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中根尖疏通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根管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根管预备前和结束时使用10#K锉进行根尖疏通并超出工作长度1 mm,B组,每次更换器械均使用10#根管疏通器械到达工作长度,C组,每次更换器械均使用根管疏通器械并超出工作长度1 mm.记录各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并记录各时间段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的分值,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率以及VAS分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A组83.33%的患者术后无疼痛或轻微疼痛,B组为86.67%,C组为90%.各组的疼痛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C组VAS分值略低于A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管治疗中根尖疏通对患者术后疼痛发生率和程度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