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P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BNP/NT-proBNP,探讨其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干部一科收治的169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无心力衰竭者)、B组(NYHA Ⅰ+Ⅱ级)和C组(NYHA Ⅲ+Ⅳ级),使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入院时测定患者6 min步行试验(6MWT),并检测患者血清BNP、NT-proBNP、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肌酐、尿素氮、球蛋白、白蛋白、胱抑素C,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患者血清BNP/NT-proBNP是否具有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BNP/NT-proBNP与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另外,在各组内按不同肾功能或是否合并感染分出亚组,进一步分析在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或感染时BNP/NT-proBNP是否具有差异性。 结果随着心功能的下降,3组BNP/NT-proBNP逐渐降低(0.252±0.065,0.221±0.062,0.195±0.071,F=9.807,P<0.001),该比值与LVEF、6MWT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00,P<0.001;r=0.230,P=0.003)。3组中,未合并感染者BNP/NT-proBN与合并感染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B组和C组内,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BNP/NT-proBNP较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低[B组:(0.128±0.110)vs(0.225±0.056),C组:(0.135±0.046)vs(0.199±0.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t=6.578,P<0.001,C组:t=2.819,P=0.007),而当排除GFR<30 ml/(min?1.73 m2)的患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在3组内,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BNP/NT-proBNP与GFR≥60 ml/(min?1.73 m2)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BNP/NT-proBNP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诊断及判断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血压患者发生急性心房颤动(房颤)后其内皮功能生物学标志的改变.方法 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者37例,在发作时间小于48h内复律,未给予抗凝治疗,复律后窦性心律维持1个月以上.根据是否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分为两组:急性房颤1组(使用ACEI/ARB,n=17)和急性房颤2组(未使用ACEI/ARB,n=20),选择20例高血压合并窦性心律者为对照组.急性房颤患者分别于复律前,复律后1、7、14和30天检测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及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个急性房颤组房颤急性发作时ET、vWF和E-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急性房颤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异.复律后ET在急性房颤1组于第7天降至对照组水平,急性房颤2组于第30天降至对照组水平;NO、vWF水平在急性房颤1组于第14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急性房颤2组于第30天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两组急性房颤患者E-选择素均于复律后第1天迅速上升,于第7天基本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论 高血压患者房颤急性发作时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复律后其内皮功能障碍可持续相当一段时间,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其内皮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抗眩晕预适应强化训练对晕船的预防作用,正确引导部队进行海上训练。方法:对512名官兵进行海训前后晕船情况调查。结果:初次航海晕船率为71.3%,经过航海适应性训练,晕船率下降到39.6%。再用药物干预,晕船率下降到14.3%。结论:抗眩晕预适应强化训练可以降低晕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死亡原因,为提高肾移植受者长期生存率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进行的2656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共死亡285例,按肾移植时的年份分为1990~1995年(A)、1996~2000年(B)、2001~2005(C)、2006~2010年(D)4组,分析比较各组死亡率变化趋势.统计不同时间段死亡例数及各死亡原因构成比,并将其分为移植肾失功能死亡组(n=181)和移植肾带功能死亡组(n=104),对两组死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组肾移植受者死亡率分别为:A组28.21%;B组15.57%;C组8.14%、D组3.41%,B、C、D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7.72%(79例)患者于肾移植术后3个月内死亡,该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15.79%(45例)患者于术后3~5年死亡,死亡的原因主要为感染、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前3位死亡原因分别是,失功能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74例,40.88%)、肺部感染(26例,14.36%)、药物性肝衰竭(18例,9.94%);带功能组:肺部感染(46例,44.23%)、药物性肝衰竭(21例,20.19%)、心血管意外(2例,占1.92%).结论 肾移植受者死亡率随时间的发展呈明显下降趋势,患者死亡有两个高峰期:第一个是术后3个月,第二个是术后3~5年,感染是移植肾带功能组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在移植肾失功的受者中显著增加,加强对肺部感染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防治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肾移植受者术前可溶性CD30 (sCD30)水平与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R)、肺部感染以及移植肾功能丧失等临床事件的相关性,探讨利用术前sCD30水平对肾移植受者进行术前风险评估的可行性.方法 将有完整5年随访资料的586例肾移植受者纳入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受者术前sCD30的水平,根据sCD30水平将受者分为高水平组(sCD30>240 U/ml)、中水平组(sCD30为120~240 U/ml)、低水平组(sCD30<120 U/ml).比较3组间AR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5年受者和移植肾的存活率,分析术前sCD30水平与透析时间以及术后发生AR和肺部感染间的相关性.结果 肾移植受者术前sCD30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群(P<0.01).随访5年内,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7.4%(45/259)、29.2%(77/264)和42.9%(27/63),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8%,8.3%和15.9%,3组间AR和肺部感染发生率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AR者的术前sCD30水平为(180.0±89.1)U/ml,明显高于未发生AR者的(135.3±72.7)U/ml( P<0.01);发生肺部感染者术前sCD30水平为(123.2±75.5) U/ml,显著低于未发生肺部感染者的(150.7±79.6)U/ml( P<0.01).术前sCD30水平与AR的发生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242,P<0.01),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呈负相关(相关系数=-0.147,P<0.01).高水平组受者和移植肾5年累积存活率分别为79.4%和69.8%,明显低于低水平组的90.3%和87.3%及中水平组的91.3%和87.6% (P<0.05,P<0.01),而后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受者术前sCD30水平与术后AR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以独立预测术后AR,肺部感染事件及移植肾功能丧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倍剂量坦索罗辛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BPH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0.4mg,qd(双倍剂量)与0.2mg,qd(推荐荆量)两种给药剂量口服坦索罗辛,观察6个月,评估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残余尿、尿流动力学、前列腺体积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后IPSS评分、QOL评分、残余尿、尿流动力学等指标均有改善,双倍剂量组在IPSS评分、QOL评分指标上改善程度优于推荐剂量组。2组药物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倍剂量坦索罗辛治疗BPH疗效优于推荐剂量。在严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对部分BPH增生症状较重患者可尝试双倍剂量坦索罗辛治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