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PCI)慢血流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PPCI手术治疗的8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PPCI术中出现慢血流(TIMI分级≤2级).45例患者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42例患者冠脉中注射硝酸甘油(对照组).结果 观察组术后达到TIMI3级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SB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观察组患者的LVEF%、BNP、sVCAM-1、s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BNP、sVCAM-1、sICAM-1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IABP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PPCI慢血流患者能够显著就诊血流灌注水平,同时对患者的血压影响小、降低PPCI术中患者粘附分子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2.
彭兴  周祥群  刘尚军  尹涛源  王芳 《安徽医药》2020,41(10):1201-1204
目的 探讨血栓抽吸术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行PPCI治疗的18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抽吸组(血栓抽吸+支架植入,75例)和对照组(常规支架植入,110例),比较两组患者PPCI治疗情况、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P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升高,抽吸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组术后12个月无MACE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栓抽吸术在PPCI治疗中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心肌灌注水平和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张峰 《安徽医药》2017,21(8):1501-1504
目的 探讨冠脉内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山莨菪碱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病人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的72例老年ASTEM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行高剂量替罗非班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对照组行单纯高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评价两组间出血风险差异、术后4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随访24~40个月,统计病人年再次住院次数,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两组病人均无严重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状;术后40 d观察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随访期间年住院次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ASTEMI病人PPCI时联合使用替罗非班与山莨菪碱可有效改善术后心功能,降低年再次住院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前预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STEMI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拟行PPCI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均嚼服阿司匹林300 mg及氯吡格雷300~600 mg,术中均给予标准剂量肝素(100 U/kg)。替罗非班组造影后通过指引导管在3 min内缓慢推注替罗非班10μg/kg,随后用微量注射泵以0.15μg/(k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36 h;对照组未经指引导管注射任何药物。PPCI术后2组均给予常规抗凝处理。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特征、临床预后及轻、中、重度出血、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分析冠状动脉内预先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737例。替罗非班组324例,男性233例,女性91例,平均年龄(62±10)岁;对照组413例,男性301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60±11)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情况、前壁心肌梗死占比、发病至就诊时间、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试验0级血流者占比、PPCI术中血栓抽吸导管使用率、中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重度出血。替罗非班组患者术后TIMI 3级血流者占比、心肌呈色分级3级者占比、ST段回落率和轻度出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6.0%(311/324)比91.3%(377/413),92.3%(299/324)比87.2%(360/413),91.4%(296/324)比85.7%(354/413),6.8%(22/324)比2.7%(11/413)],院内病死率低于对照组[0.9%(3/324)比3.1%(13/4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冠状动脉内预注射替罗非班是术后TIMI 3级血流独立影响因素(OR=1.947,95%:1.156~4.022,P=0.036)。结论 PPCI术前预注射替罗非班能改善STEMI患者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可增加轻度出血发生率,但不需要临床干预,具有较好的疗效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急性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中应用血栓抽吸(TA)对术后 TIMI 血流、左室收缩功能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 2013 年 1 月—2015 年 3 月连续收治的 STEMI 并行 PPCI 的患者 664 例, 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血栓抽吸, 分为抽吸组和对照组。 2 组临床基线情况、冠状动脉造影(CAG)病变情况及 PPCI 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术后随访 12 个月 , 评价 1 个月及 12 个月时血栓抽吸对术后 TIMI 血流、左室收缩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结果 抽吸组术后 TIMI 血流、术后 1 周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 0.05)。 随访 1 个月时 2 组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总 MACE 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个月时 2 组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新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抽吸组再发心绞痛、总 MACE 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抽吸组无 MACE 生存情况优于对照组。 结论 STEMI 患者 PPCI 术中应用血栓抽吸可以进一步改善术后 TIMI 血流和左室收缩功能, 减少术后 12 个月内再发心绞痛的发作, 但对其他 MACE 无明显获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0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PPCI联合IABP治疗,按接受手术的年龄分为高龄组(≥75岁)和非高龄组(60~74岁),高龄组38例,非高龄组70例。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6个月,高龄组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及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高于非高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STEMI患者行PPCI联合IABP治疗的结局并不理想,其MAC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非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状动脉联合外周静脉应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PPCI)治疗术后心肌微循环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100例接受PPCI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根据 不同给药方式分为尼可地尔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尼可地尔组于PPCI术中开通靶血管即刻予冠状动脉注射尼 可地尔并静脉持续泵入24 h,对照组于PPCI术中予冠脉注射生理盐水并静脉持续泵入24 h。主要观察指标为PPCI 术后即刻冠脉血流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包括介入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TFC)、再灌注心律失常、 ST段回落、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次要观察指标为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左 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内手术前后肝肾功能、心率、血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 组相比,PPCI术后尼可地尔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比例、慢血流/无复流比例、住院期间MACE比例、CTFC、CK-MB 峰值降低;TIMI 3 级血流患者比例、CK-MB 达峰时间提前至 14 h 内的比例、ST 段回落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 P< 0.05)。2组患者住院期间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联合外周静脉应用尼可地尔有助于实现 STEMI患者PPCI术后梗死血管的血运重建,减少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限制梗死面积,增加心肌血流灌注,改善心 肌微循环和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构建的城乡一体化胸痛中心对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建立以中山市人民医院为核心,中山市120急救系统及市人民医院周边9家不具备PCI能力的网络医院参与的胸痛中心,中心医院与网络医院及120急救系统通过微信群沟通,对STEMI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如:症状、体征、心电图等资料进行共享和实时传输,比较建胸痛中心前(2016年9月1日~2017年1月31日)和建立胸痛中心后(2017年6月1日~2018年1月31日)两组患者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的时间(FMC to B),入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住院死亡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基于微信平台的胸痛中心建立前,行PPCI患者103例,胸痛中心建立后,行PPCI患者165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胸痛中心建立后住院时间缩短(7.50±4.03 vs 6.04±3.04,P=0.034);胸痛中心建立后FMC-to-B时间[(126.69±43.42)min vs(115.57±38.79)min,P=0.02]和D-to-B时间[(97.15±46.41)min Vs(77.78±38.61)min,P0.01]均较胸痛中心建立前患者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微信平台构建的城乡一体化的胸痛中心,明显缩短了FMC-to-B和D-to-B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了STEMI患者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9.
倪斌  马海涛  赵军  李畅  唐兴 《江苏医药》2012,38(3):356-357
胸腔非心脏手术后胸腔内出血为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增加术后其他并发症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我院心胸外科1992年1月-2000年12月(第一阶段)和2003年1月-2008年12月(第二阶段)普胸术后再次开胸止血53例,分析并比较出血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钱文晖 《江苏医药》2004,30(12):952-952
我院于2001年1月-2004年1月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电切(TUVP)联合经尿道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110例,经对其术后的临床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广文  张燕  钱福东 《安徽医药》2020,41(10):1160-1163
目的 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状动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rh-pro UK)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高血栓负荷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六安市人民医院行PCI的88例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PCI术中冠脉内用药的不同,将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的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内联合注射替罗非班和rh-pro UK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百分比(ST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住院期间出血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TMPG 3级的比例为97.78%、STR>70%的比例为2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LVEF、LVEDD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IMI分级、住院期间出血及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内注射rh-pro UK可更好地改善STEMI心肌灌注水平及左心室功能,同时不增加住院期间出血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不同中成药辅助PCI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CBM、万方数据库、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等8个电子数据库,搜集关于中成药辅助PCI治疗心肌梗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根据Cochrane标准对纳入RCTs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通过R 3.4.3和Stata 14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对不同中成药辅助PCI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的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不良心血管事件、左室射血分数进行比较。结果 纳入的16个研究包含了1 824例心肌梗死患者和4种比较常用的中成药(麝香保心丸、芪参益气滴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网状meta分析显示,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和通心络胶囊能够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方面,中成药辅助PCI的效果优于PCI治疗,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降低心肌梗死患者BNP方面,中成药辅助PCI和PCI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使用中成药辅助PCI治疗可以使心肌梗死患者受益。然而,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片8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血浆中乳酸脱氢酶(LDH)、心肌钙蛋白(c Tn 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两组患者血浆中LDH、c Tn T、SOD及CK-M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治疗组的LDH、c Tn T及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考察替罗非班联合比伐卢定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 以110例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于术前给予比伐卢定静脉注射,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TIMI血流分级、ST段回降百分比、30 d不良心脏事件。结果 联合组患者TIMI血流分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ST段回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30 d不良心脏事件主要为心绞痛、Q波性心肌梗死及出血,总发生率为15.36%,联合组30 d不良心脏事件主要为心绞痛和出血,总发生率为5.45%,联合组30 d不良心脏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比伐卢定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182例,其中应用冠脉内超声注入替罗非班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静脉内注入替罗非班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对注射替罗非班后首次以及PCI手术结束前末次即时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进行分析,评估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与TIMI心肌灌注(TMPG)的血流分级,并计算TIMI贴数计数(cTFC)。结果观察组患者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5.38%、82.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2.30%、49.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8、14.08, P均<0.05)。观察组TMPG Ⅲ级血流获得率分别为60.26%、74.3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8.84%、4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4、9.31,P均<0.05)。观察组注射药物后首次及PCI术后末次cTFC分别为(37.75±7.02)帧、(27.03±6.52)帧,均低于对照组患者(51.52±9.53)帧、(42.40±8.52)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12.32,P均<0.05)。结论冠脉内超选择应用替罗非班显著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组织灌注效,从而降低PCI术后患者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藻酸双酯钠注射液,0.1 g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 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Q评分、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77%、98.08%;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Q评分均显著升高,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SAQ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心绞痛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藻酸双酯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9年3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手术的STEM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替格瑞洛片,180 mg/次为初始剂量,之后90 mg/次,2次/d。共治疗2个月,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即刻冠状动脉血流及心肌血流灌注指标,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CI术后ST段回落率、TIMI血流分级3级以及TMPG3级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FC值比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E/A明显升高,LVEDD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MB水平明显降低,血清VEGF、vWF及cTnI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VEGF、vWF和cTn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及术后随访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格瑞洛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可以更好改善PCI术后STEMI患者的凝血纤溶系统和心肌血流灌注,保护心功能,减少预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循证证据,综合评价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检索国内外已发表的相关文献,筛选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荟萃分析(Meta分析),对麝香保心丸(研究组)与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并基于此结果,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涉及患者7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有效率分别为90.41%、72.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37,95%CI=1.24~1.51,P<0.00001);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9.41%、6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1.45,95%CI=1.28~1.64,P<0.0000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6%,低于对照组的13.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1,95%CI=0.35~1.05,P=0.07)。研究组、对照组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507.99、579.66,增量成本-效果比为216.42,敏感性分析显示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稳健性良好。结论:麝香保心丸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症状、心电图方面的效果优于复方丹参滴丸,安全性与复方丹参滴丸相当,但药品成本高于复方丹参滴丸;每增加1个效果,使用麝香保心丸的患者需多花费216.42元。在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自身意愿支付值高低选择治疗方案,若意愿支付值高于增量成本-效果比,则麝香保心丸为优势方案;反之,则复方丹参滴丸为优势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麝香保心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衡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学药治疗及体外反搏。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麝香保心丸,2丸/次,3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评分、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心脏耐受性和心功能分级。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水平评分、身体受限评分、发作程度评分、稳定水平评分、满意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T段压低最大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运动持续时间、6 min步行试验(6MWT)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心肌缺血和心脏耐受性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YHA心功能III级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体外反搏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更大程度改善心绞痛SAQ评分、心电图心肌缺血情况及心功能NYHA分级,提高心脏耐受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