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据全国老龄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总数接近1.6亿,占到总人口1 2%。有近一半的老人属于城乡空巢家庭或类空巢家庭。因心脏病突发,意外救助不及时,导致死亡的事件屡屡发生。究竟有没有一种能预防和应对意外事件有效的救助手段呢?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测定患者血浆中多西他赛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血浆经叔丁基甲醚提取3次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岛津Shim-packVP-ODSC18,流动相为乙腈-水(48:52),流速为0.7mL·min-1,检测波长为230nm,进样量为50μL。结果:多西他赛血药浓度在0.64~19.84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相对回收率为97.24%~102.53%,日内、日间RSD分别为0.96%~2.67%、1.28%~3.15%。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干扰小,可用于多西他赛的血药浓度测定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林志航 《中国药业》2010,19(19):59-59
目的分析医院中心药房退药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建议。方法对医院2009年1月至3月中心药房的退药原因、次数和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退药的主要原因中,医嘱原因占70.06%,患者原因占17.94%,药剂科原因占5.43%,其他原因占6.57%。结论为降低中心药房退药现象发生率,建议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退药制度,以规范退药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儿科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儿科96例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用药情况。结果共点评96例患者,男68例,女28例,中位年龄(四分位距)1.00(4.95)岁,中位体重(四分位距)9.00(17.33)kg;微生物送检94例,送检率为97.92%;细菌培养阳性32例,阳性率34.04%,分离菌株主要来源于静脉血和痰液,占70.00%;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中位用药天数(四分位距)为8.00(8.75)d。综合评价100分85例,90分3例,80分2例,0分6例。扣分项目包括适应证不符合,用法用量及配伍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前无相应的病原学检查,以及治疗过程中缺乏对疗效进行评估的动态实验室检查等。结论该院儿科住院患者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临床科室需严格控制碳青霉烯类在感染患儿中的应用,强调病原学诊断,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还应积极开展合理用药专项点评和临床培训,规范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多西他赛在肿瘤患者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考察固定效应因素对多西他赛清除率的影响.方法 以接受多西他赛静脉滴注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80例患者服药后的210个多西他赛的稳态血药浓度及相应的实验室指标检测数据,多西他赛的血药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应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软件进行PPK数据分析,Bootstrap重复抽样用于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 建立最终模型方程为:CL'=θ1×(BSA/1.58)02×(ALB/3.6)θ3× HEP,患者体表面积、白蛋白和肝功能对多西他赛的清除率影响显著.结论 利用NONMEM软件建立针对肿瘤患者的多西他赛PPK模型,并结合患者体表面积、白蛋白和肝功能可估算其清除率,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本院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本院2008-2009年192例乳腺癌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 192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中,有150例(78.12%)应用抗菌药物.其中,66例(44.00%)抗菌药物选择合理,84例(56.00%)选择欠合理.术前≤2 h应用抗菌药物有34例(22.67%),>2 h或仅在术后给药的有116例(77.33%);术中有44例(29.33%)手术时间超3 h未追加;术后不用或用药≤24 h的有50例(33.33%),>24 h的有100例(66.67%).有2例(1.33%)无指征二联应用抗菌药物.结论 本院乳腺癌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我院46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志航 《中国药房》2010,(30):2868-28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临床各科室收集上报至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469例ADR报告,采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我院上报的ADR中,男性发生率(60.77%)远高于女性(39.23%);抗感染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有131例,占27.93%;注射剂及静脉滴注给药途径最易引发ADR,各占85.50%、85.9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26例(占26.58%)。严重的ADR有9例(占1.92%)。所有ADR均治愈和转归。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尤其应把握抗感染药的使用指征,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关于急性胰腺炎(AP)发病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和IL-8等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而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CPR、IL-10和IL-15来预测AP病情发展的相关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测定AP患者血清CRP、IL-10、IL-15水平,判断它们在AP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以柚皮苷为内参物,同时测定枳术颗粒中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一测多评法。方法以柚皮苷为内标,分别建立柚皮苷与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相对较正因子,并将校正因子应用于芸香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测定,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上述4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结果建立的校正因子重现性良好,枳实药材中采用校正因子计算的含量值与外标法实测值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可作为一个新模式用于枳术颗粒的多成分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血清白介素(IL)-10、IL-15及IL-18的影响。方法用信封法将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前及治疗后1,4,7 d,检测2组患者IL-10、IL-15及IL-18水平,并评价2组C反应蛋白(CRP)、血尿淀粉酶、腹痛缓解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1周时,治疗组患者的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血尿淀粉酶接近正常;腹痛缓解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1 d,2组患者IL-10、IL-15及IL-1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4,7 d,治疗组患者血清IL-15、IL-18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下降(P<0.01);而IL-10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IL-15、IL-18分泌,上调IL-10水平,对SAP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