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无针输液接头留置时间。方法 选取2019年4—10月在某三甲医院进行PICC维护的肿瘤化学治疗患者,根据使用PICC无针输液接头的种类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使用不透明金属弹簧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A输液接头),B组使用透明硅胶机械阀无针输液接头(B输液接头),收集患者更换的无针输液接头进行细菌定性及定量培养,比较两组患者PICC留置4~、8~、15~、>21 d时输液接头培养阳性率。结果 共纳入174例患者,11例患者PICC无针输液接头定量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为6.32%,其中A组阳性率为8.70%(8/92),B组阳性率为3.66%(3/82)。不同留置时间无针输液接头定量培养阳性率比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留置时间输液接头定性培养阳性率比较,A、B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留置时间A、B两组输液接头定量、定性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输液接头留置8~14 d、B组留置15~21 d时,其培养阳性率为0。共分离出5种11株细菌,其中最常见的细菌种类蜡样芽孢杆菌(4株)。结论 A输液接头不同留置时间定量细菌培养存在差异,A、B两种输液接头留置相同时间其细菌培养阳性率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2.
背景: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研究发现医用臭氧能有效缓解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疼痛,但对其镇痛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医用臭氧对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疼痛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SD大鼠分成4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模型组、空气组、医用臭氧组通过关节内注射碘乙酸钠的方法建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空气组、医用臭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分别注射洁净空气、医用臭氧,1次/周,共3次。造模前及造模后28 d内,采用Von Frey机械疼痛测量技术衡量大鼠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造模后28 d取材,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颞下颌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后1,3,7,14,21,28 d的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降低(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造模后28 d的颞下颌关节机械痛阈值升高(P<0.01);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升高(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血清与关节液中的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降低(P<0.01);③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模型组和空气组软骨结构紊乱,呈退行性改变;医用臭氧组软骨结构紊乱程度轻于模型组、空气组;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空气组相比,医用臭氧组大鼠颞下颌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环氧合酶2表达降低(P<0.01,P<0.05)。结果表明,医用臭氧可通过减少关节内缺氧诱导因子1α、白细胞介素1β和环氧合酶2表达来缓解SD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ICU病房收治的53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28例,常规采用莫西沙星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住院天数、痰细菌培养阳性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冶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13.4±0.4)、(24.2±0.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冶疗后的痰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2.14%、64.29%,阴转率分别为62.50%、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莫西沙星对重症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缩短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胎儿脐膨出与腹裂畸形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超声检出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现在23例胎儿前腹壁缺陷畸形中,脐膨出14例,腹裂9例,其超声图像表现各具特征,与胚胎发育过程异常有关。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胎儿脐膨出与腹裂畸形中有重要的价值,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肺支气管病变患者R波递增不良时心电向量图及心脏超声改变的诊断价值,为早期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其中,右室肥大56例,心肌梗死33例,正常7例,其它11例。患者均行心电向量图及心脏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心电向量图+心脏超声组与心电向量图组及心脏超声右室肥大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向量图+心脏超声组与心电向量图组及心脏超声比较心肌梗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心电向量图及心脏超声检查结合,对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右室肥大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维与二维超声成像诊断子宫发育异常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子宫发育异常是较常见的女性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临床上以双子宫,双角子宫,纵隔子宫,单角子宫,残角子宫多见。目前诊断多靠有创性检查,如宫腔镜,腹腔镜,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等。非创性检查,如二维超声对子宫发育异常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二维超声由于无法在冠状面显示子宫形态及宫腔内部结构,对先天性子宫发育异常常有漏诊或误诊。在二维超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维超声成像,能够克服这个问题,它对二维技术是一种很好的补充,能够提高子宫发育异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李雪儿  褚天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14(12):1264-1265
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15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分析,结果术中镇痛效果为:优72.8%,良27.2%,显效率:100%。文章讨论分析了异丙酚使用方法及效果,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和临床评价。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短效静脉麻醉药,镇痛效果好,适用于实施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符合肺结核等肺支气管病变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行对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07例肺支气管病变且R波递增不良患者通过心电向量图发现超过60%的患者符合右室肥大诊断特征(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68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72例),而R波递增正常者仅有20%以下符合右室肥大诊断标准(横面QRS环向前及向右的向量>总面积的70%为3例,横面QRS环位于右后向量>总面积20%为4例,额面QRS环位于右下的向量>总面积20%为4例)。107例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共有40例患者符合右室肥大心电图诊断特征,而72例符合心电向量图诊断特征。与心电图相比,心电向量图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支气管病变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患者心电向量图检查额面、横面、右侧面QRS环振幅、方位发生明显变化,提示心电向量对肺支气管病变患者右室肥大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索、评价、整合国内外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预防实践的证据,为临床规范管理导管相关皮肤损伤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家指南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网站、苏格兰校际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美国静脉输液护士协会网站、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美国肿瘤护理协会网站、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PubMed、Embase、CINAHL、中国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网中关于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预防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推荐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和政府文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9月12日。指南由4名专家单独进行评价,其余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评价,对符合要求的文献提取证据并分级,最后由专家小组进行证据汇总及合并,归纳证据主题。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1篇政府文件、3篇指南、4篇证据总结、3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最终形成评估、皮肤清洁与消毒、敷料选择、操作与固定技术、置管部位皮肤保护、患者健康教育、监管与培训7个证据主题和26条最佳证据。结论 PICC导管相关皮肤损伤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转化提供资源准备、为护士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实践提供临床决策依据。专科护理人员应合理选择最佳证据进行本土化应用,并不断更新最佳证据,规范护理实践,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