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荆防颗粒对寒冷刺激诱导小鼠机体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荆防颗粒高、中、低剂量(16、8、4g/kg),每组8只。给予相应药物连续干预7d,同时每天进行冰水浴寒冷刺激以建立小鼠机体损伤模型,每天测定小鼠体质量,实验结束后测定并计算脏器指数;观察小鼠耳组织外观和病理损伤程度;检测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及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肌酐(creatinine,CRE)、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肌肉组织中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水平。结果 经荆防颗粒干预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体质量变化较为平稳,其中荆防颗粒低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长较快,脏器指数无显著差异;耳组织外观及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鼠受寒冷刺激诱导的损伤程度减轻;血清中IL-6、IL-1β、TNF-α和BUN水平降低(P<0.05、0.01);肌肉组织中AFP水平升高(P<0.05、0.01)。结论 荆防颗粒对寒冷刺激诱导的机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症反应、增加AF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在葶苈子炭中提取分离出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药理实验研究其止血机制。利用马弗炉制备250℃、300℃和350℃的葶苈子炭,通过提取分离方法获得各温度下的葶苈子炭透析液,利用低分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该纳米类成分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光谱(UV-Vis)、荧光光谱(FL)和红外光谱(FTIR)测定其光学特征及官能团信息,利用小鼠肝脏出血实验评价其止血效果,进一步检测凝血4项参数和血小板(PLT)的数量来研究其机制。所有动物实验均符合北京中医药大学伦理委员会的规定。TEM结果显示,葶苈子炭袋内透析液中存在着一种新型纳米类成分,并命名为葶苈子炭纳米类成分(DSC-NCs)。小鼠肝脏出血实验结果表明, 250℃、300℃和350℃制备的DSC-NCs都能够降低小鼠肝脏出血时间,其中,以350℃制备的DSC-NCs效果最好。此外,各温度制备的DSC-NCs也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值、升高纤维蛋白原(FIB)值和PLT值。综上, DSC-NCs有一定的止血效果,这可能与激活外源凝血系统、提高FIB值及PLT含量有关,这为探索出血性疾病治疗药物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3.
基于纳米材料角度研究石榴皮炭止泻作用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石榴皮炭Granati Pericarpium Carbonisatum中发现并分离出新型纳米类成分,并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其止泻作用。方法利用高温热解法对生石榴皮进行炭化,并对炭化产物进行萃取、滤过分离和透析得到一种具有水溶性的新型纳米类成分,命名为石榴皮炭纳米类成分(GPC-NCs)。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高效液相色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对GPC-NCs进行表征。使用小鼠腹泻模型观察小鼠腹泻指数、腹泻潜伏期和肠道传输功能,以此来评价和证实GPC-NCs的止泻作用。结果从石榴皮炭中分离出来的GPC-NCs外形为类球形,粒径均匀分布在1.2~2.3 nm,晶格间距为0.321 nm,荧光量子产率为0.45%。GPC-NCs能够减少小鼠腹泻指数和腹泻潜伏期时间,并对番泻叶水煎剂所致的小肠运动功能亢进具有拮抗作用。结论 GPC-NCs的显著止泻效果,不仅为石榴皮炭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也为GPC-NCs在止泻领域的潜在生物医学和医疗保健应用提供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穿心莲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能.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指出,它有解热、抗炎、抑菌、抗肿瘤、保肝利胆等多种作用[1],应用较为广泛,为穿心莲片、穿心莲丸等的主药.目前,它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播种育苗,但由于其种皮外包有一层蜡质,影响其通气及透水,出芽速度慢且出苗不整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在短期内培育出大量整齐一致的试管苗,且不受季节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有利于优良种苗的推广.  相似文献   
5.
探讨荆防颗粒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将49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Cl4组、水飞蓟宾(阳性对照,100 mg·kg^(-1))+CCl4组、荆防颗粒高剂量(16 g·kg^(-1))组、荆防颗粒高剂量(16 g·kg^(-1))+CCl4组、荆防颗粒中剂量(8 g·kg^(-1))+CCl4组、荆防颗粒低剂量(4 g·kg^(-1))+CCl4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和荆防颗粒高剂量组小鼠腹腔注射橄榄油溶液外,其余各组小鼠腹腔注射10%CCl4橄榄油溶液(5 mL·kg^(-1))诱导肝纤维化,每周2次,间隔3 d,连续8周。同时,除空白组和CCl4组给予去离子水外,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给予相应剂量的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灌胃体积10 mL·kg^(-1)。末次给药后,小鼠禁食,自由饮水12 h后摘取眼球取血,收集肝脏和脾脏,计算脏器指数。采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 TBA)、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的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的含量;采用试剂盒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 HE)染色、Masson染色、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Smad4蛋白表达。结果显示,荆防颗粒能显著降低CCl4诱导肝纤维化小鼠的脏器指数及血清中ALT、AST、TBA、TG和TNF-α、IL-6、IL-1β的水平及肝组织中MDA的含量,显著升高SOD和GSH的含量,同时,下调肝组织中TGF-β、α-SMA及Smad4蛋白的表达水平。此外,荆防颗粒对正常小鼠肝组织形态及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表明,荆防颗粒对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促炎因子的表达、抗氧化、调节TGF-β/Smad4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王不留行Vaccariae Semen为碳源,从中发现了王不留行炭纳米类成分(Vaccariae Semen Carbonisatum nano-components,VSC-NCs),并评价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马弗炉高温煅烧出王不留行炭,并从中提取分离出VSC-NCs。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对其进行表征鉴定。采用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对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同时检测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的含量以及肝匀浆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的水平来评价VSC-NCs的保肝作用。结果 表征分析结果显示VSC-NCs为类球型,粒径分布在1.20~5.10 nm,晶格间距为0.23 nm,其主要由C、N、O 3种元素组成,表面含有羰基、羟基等基团。动物实验结果表明VSC-NCs可以显著降低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小鼠ALT、AST、TBA和ALP含量,同时显著提高SOD水平和降低丙二醛的水平,表明VSC-NCs可以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从而达到保肝作用。结论 首次从王不留行炭中发现了VSC-NCs,并证实了其对酒精所造成的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这不仅表明了VSC-NCs可以作为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一种潜在药物,也为研究中药物质基础提供了一种全新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穿心莲快速繁殖的方法,为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以穿心莲不同外植体为材料,诱导丛生芽的产生。【结果】以全子叶—子叶节为外植体时出芽率最高,为100%,半子叶—子叶节次之,出芽率为90%以上。6-苄基氨基嘌呤(BA)浓度以0.5-1.0mg/L为适宜,有利于芽的增殖和生长。外植体苗龄对出芽无明显的影响。根的诱导以MT(Murashige and Tucker)为基本培养基,附加1mg/L萘乙酸(NAA)或吲哚丁酸(IBA)效果较好,接种10d,生根率高达61.9%。【结论】通过穿心莲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建立了良好的离体繁殖体系。  相似文献   
8.
穿心莲是爵床科植物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的全草。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的功能。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指出,它有解热、抗炎、抑菌、抗肿瘤、保肝利胆等多种作用。应用较为广泛,为穿心莲片、穿心莲丸等的主药。目前,它的繁殖方式主要是种子播种育苗,但由于其种皮外包有一层蜡质,影响其通气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