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45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8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10~43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80~1200 ml,平均325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44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4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3例再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小肠腔内超声(ISIU)对小肠正常组织的影像学表现及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经胶囊内镜、胃镜、结肠镜及双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筛选出的50例患者,行小肠腔内超声检查,观察其正常组织结构及病变小肠的超声内镜学表现.发现小肠病变者加行经腹超声(US)及螺旋CT(SCT)检查,研究ISIU对小肠正常组织及部分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50例入选患者中,完成ISIU检查共47例,其中发现小肠病变10例.所发现病变中,ISIU诊断出全部病例,US、SCT分别诊断出1例和3例.经ISIU观察正常小肠肠壁图像可分6层,但空肠与回肠在ISIU下表现不完全相同,各有其特点.结论 ISIU可提供高分辨率的正常小肠壁结构的各层次图像,并可对病变的来源及内部回声进行清晰的观察,从而有助于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一种较常见的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被认为是唯一的根治方法。然后,只有10%~20%的胰腺癌能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为探讨放射治疗在局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客观疗效和患者临床受益情况,现将我院1994年5月至2001年3月间收治的37例局部晚期胰腺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4.
调强放疗靶区确定主要取决于大体肿瘤体积(GTV)的勾画,目前GTV勾画基于CT模拟定位扫描提供的形态学信息来实现。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近几年来逐渐被用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期,DWI采用反转恢复回波平面弥散序列,在抑制肌肉、脂肪等组织背景信号的基础上,突出病变区域的弥散加权对比,加之肿瘤组织及肿瘤细胞内水分子活动的狭小空间,使肿瘤组织中水分子弥散受限肿瘤呈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3D2CRT)和调强适形放疗(IMRT)疗效及对周围组织的影响。方法 90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术后分别给予3D2CRT和IMRT。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症状总有效率、随访生存率、白细胞下降率、中性粒细胞增高率及转氨酶升高率等。结果 A组患者中早期症状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25例,未缓解10例,总有效率为77.78%;B组患者中早期症状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25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为95.56%;B组患者早期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白细胞下降率、中性粒细胞增高率及转氨酶升高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3D2CRT,IMRT用于胃癌术后患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时间,并有助于降低毒副作用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与结直肠癌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47例结直肠癌及608例其他消化道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胆囊结石发生率及既往胆囊切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胆囊结石及胆囊切除可能是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影响胃肠道间质瘤(GIST)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GIST患者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及肿瘤大小、生长部位、核分裂数,手术的切除程度与其预后的关系.结果 GIST患者的病理切片中CD117、CD3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3%和78.4%.肿瘤直径>10 cm、5~10 cm者预后较≤5 cm者差(P...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放射治疗中 ,利用直线加速器独立准直器功能开展的非对称野放射治疗 ,使放射治疗疗法更加灵活、全面、准确 ,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非对称野的深度剂量比规则野复杂 ,传统剂量仪无法进行直接测量 ,只能利用现有数据作近似计算 ,无法得到实际验证 ,由于非对称野独立挡块的位置千变万化 ,临床上最常用的非对称野照射技术主要就是指半束非对称野照射方法。本文作者用先进的三维水箱扫描系统对加速器进行半束照射野剂量的全面测量并验证目前在半束照射野剂量计算中常用的由F .M .Khan给出的计算公式 ,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治疗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肿瘤科医生诊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减少误诊提供帮助。方法 12例恶性肿瘤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病人均行脑脊液常规检查和肿瘤脱落细胞检查、脑脊液涂片和培养查隐球菌、脑CT扫描。7例病人用两性霉素B治疗,5例病人用氟康唑治疗。结果 脑脊液压力增高10例(10/12)、细胞数增高9例(9/12)、蛋白质增高6例(G/12)、糖及氯化物降低8例(8/12)。脑脊液涂片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10例(10/12)、脑脊液培齐检出隐球菌12例(12/12)。脑CT扫描显示脑室扩张且无肿瘤占位征象5例(5/12)、脑CT扫描未见异常改变7例(7/12)。12例中死亡7例,死亡率(7/12)58.3%;治愈5例,治愈率(5/12)41.7%。结论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是恶性肿瘤病人合并感染中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病情重,死亡率高,应引起肿瘤科医生高度重视。凡临床上出现发热、颅高压症、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都要想到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腔内超声内窥镜(EUS)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管、胃、结肠等消化道器官疾病的诊断,但由于小肠解剖位置特殊,其疾病的诊断仍较困难。腔内EUS用于小肠检查可准确判定小肠疾病的原发层以及浸润深度,大大提高小肠疾病的诊断率,但其操作方式、设备选择及诊断标准仍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