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坐位血压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评价卡维地洛的降压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对20名健康男性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监测各时间点坐位静息血压,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血压变化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与用药前血压比较有显著性降低,即P〈0.01。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降压迅速,并可长时间维持降压作用。无明显副反应,受试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心电图QT间期离散度(QTd)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对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名健康男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 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 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做静息心电图,于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Q-T间期离散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血药浓度的升高,QTd有缩小趋势,但与用药前比较各P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的QTd可能无影响,从反面证实,它主要对有病理情况下的心脏病患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总称,目前已成为老年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现将济南医院10年来收治的30例血管性痴呆病人的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饮食兔肝脏病理形态学及B族I型清道夫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30只13本长耳兔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高脂饲养建立兔高脂血症动物模型。实验结束时测定兔血脂水平,取肝脏做病理形态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脏B族I型清道夫受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兔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1);辛伐他汀组血清TC、TG、LDL—C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1)。模型组兔肝脏SR—BI水平较正常组增加(P〈0.05);辛伐他汀组SR-BI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降低血脂,上调高脂血症兔肝脏SR—BI。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B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心电图P波间期离散度(Pd)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对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对20名健康男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做静息心电图,于十二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离散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d变化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且与用药前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的Pd可能无影响,从反面证实,它主要对有病理情况下的心脏病患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男性青年服用卡维地洛后不同血药浓度下静息心电图P波间期最大值(Pmax)与用药前比较有无显著性变化,以对卡维地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例健康男青年在服用卡维地洛20 mg前及服药后0.5、1、2、3、4、6、8、10、24 h分别测血药浓度,并做静息心电图,于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间期最大值。结果 Pmax变化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没有明显相关性,且与用药前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对正常健康男性的Pmax可能无影响,从反面证实,它主要对有病理情况下的心脏病患者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心房纤颤(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因此,宜尽早开始复律治疗。1999年1月至2001年10月,我们选取发作72小时内的症状性非瓣膜病患者61例,分为两组,分别应用胺碘酮和毛花甙C进行治  相似文献   
8.
1984年发表的一组试验研究资料提示,乳腺癌初始手术治疗后给予5年以上三苯氧胺作为辅助性激素治疗是有益的。本文报告了一项随机试验,试验对象为腋淋巴结阳性的手术后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1年化疗和5年三苯氧胺治疗,以评价持续性三苯氧胺治疗5年的效果。 选择194例,其中87例为绝经期后患者,107例为绝经期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持续应用三苯氧胺治疗,另一组为观察组。资料可用于分析者193例,其中87例为绝经期后,106例为绝经期前。平均追踪5.6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9例,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按照动态脉压值分为动态脉压<60 mmHg组(112例)和动态脉压≥60mmHg组(117例)。2组均行颈桡脉搏波传导速度、血生化检测。结果动态脉压≥60 mmHg组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动态脉压<60 mmHg组(11.5±1.4 m/s比10.3±1.2 m/s,P<0.01);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偶测收缩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 h收缩压、白昼收缩压、夜间收缩压、24 h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呈正相关(r=0.302,0.248,0.224,0.306,0.365,0.466,0.492,0.372,0.552,0.546,0.488,均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24 h脉压、24 h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影响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脉搏波传导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