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器官衰竭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比较 86例老年和 82例非老年急性脑血管病 (ACVD)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总结老年 ACVD合并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 (MODS)和多器官衰竭(MOF)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的特点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6 8例均为 1990— 1996年住院并经颅脑 CT 检查确诊为各种ACVD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 (6 0岁以上 )及非老年组 (6 0岁以下 )。老年组86例中男 5 6例 ,女 30例 ;年龄 6 0~ 89岁 ,平均 6 8.1岁。非老年组 82例中男 5 4例 ,女 2 8例 ;年龄 17~ 5 9岁 ,平均 5 2 .1岁。MODS诊断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3.
体位性高血压是一种被忽视但常见的血压调节异常的临床现象,其定义缺乏共识,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位性高血压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相关。目前尚无研究证明治疗体位性高血压可以改善预后,但由于体位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并不少见,且可能与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因此伴或不伴体位性高血压的患者都应该引起重视。本文就近年来体位性高血压的定义、诊断、病理生理学机制、临床意义及治疗最新研究进行论述,期望可为以后的体位性高血压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性别对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治疗策略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青岛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高龄ACS患者619例,其中男346例,女273例.比较两组间危险因素、ACS诊断、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危险因素方面,与男性组相比,女性的体质指数、脑卒中病史、吸烟史、血清血红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水平均低于男性患者组(P<0.05).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27.8%比18.5%,P<0.05).男性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率明显大于女性(48.0%比39.9%,P<0.05;30.6%比22.3%,P<0.05;19.9%比10.3%,P<0.01).女性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个)者百分比明显增高(41.8%比29.8%,P<0.05).ACS的诊断方面,女性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及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比率大于男性,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组3支病变及钙化病变多于男性(36.3%比28.6%,P<0.05).选择治疗策略方面,保守治疗的女性多于男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I的女性多于男性(26.0%比14.2%,P<0.01).急诊PCI及择期CABG的男性比率多于女性(14.7%比6.6%,P<0.01;19.1%比7.7%,P<0.01).两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龄女性ACS的治疗策略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慌、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天”入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无胸闷憋气,无明显呼吸困难,无胸痛。行Holter检查示:平均心率122次/分,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及4:1传导。入院前5天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西地兰、速尿”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查体示血压(BP)110/70 mmHg (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底可及湿罗音,心率116次/分,律不齐,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查心电图示心房扑动(图1),超声心动示双房增大,二、三尖瓣少量返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强心及利尿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RFCA)后血生化和心肌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等分为强生组和圣犹达组各64例,两组围术期血生化指标、心肌标志物、消融相关指标及安全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术后1d血清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均恢复至术前水平;强生组与圣犹达组各时间点血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7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T(cTnT)均先上升后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与圣犹达组各时间点心肌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静脉隔离(PVI)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生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圣犹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RFCA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强生压力消融导管具有手术时间短、消融时间短的优势,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初次确诊的围绝经期冠心病女性患者60例(研究组),同期入院的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绝经后,年龄〉60岁,老年组)80例及同年龄段男性冠心病患者82例(男性组)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家族史、血脂)、心电图、冠脉病变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患者比例低于男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该组,差异显著(P〈0.01);其他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心电图阳性率显著低于老年组(56.7%vs.87.5%,P〈0.01),与男性组比较无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研究组以单支病变为主(50.0%),冠脉Gensini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则显著少于老年组(6.7%vs.35.0%,P〈0.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是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该阶段心电图阳性率低,冠脉病变相对较轻,但仍有相当多患者需介入治疗,应重视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RVOT)与右室心尖部(RVA)起搏联合美托洛尔对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6例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取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联合术后口服美托洛尔治疗,根据心室电极植入部位分为RVOT组(n=57)与RVA组(n=39)。比较术前及术后1年时两组左心结构、左心功能、心电图参数、生活活动能力、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存问卷变化,并比较术中即刻及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程控参数的差异。 结果 术后1年时,两组LVEDd、LVESd、LVEF、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较术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RVOT组LVEDd、LVESd、Tei指数、QRS波时限、P波离散度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RVA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同期RVA组(均P<0.05)。术后1年时,两组6MWD水平较术前显著提升,且RVOT组明显高于RVA组(均P<0.05);两组MLHFQ较术前有显著下降,且RVOT组明显低于RVA组(均P<0.05)。术中即刻,RVOT组起搏阈值明显高于RVA组,而电极阻抗则明显低于RVA组(P<0.05)。术后1年时,两组起搏阈值、电极阻抗水平均较术中即刻有显著下降(P<0.05),但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VOT起搏相较于RVA起搏,能为缓室率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协调心室收缩节律,联合美托洛尔可有效避免左室重构,且该疗法安全性良好,对患者预后康复有利。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6岁,因"发作性心悸3年,加重伴胸闷5d"人院,患者自3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反复发作心悸,曾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平均心率122次/min,持续性心房扑动(房扑),呈2∶1至4∶1传导,入院前5d突发胸闷、憋气,出汗,急诊给予"去乙酰毛苷、呋喃苯胺酸"等药物后好转.入院后心电图检查房扑(图1),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双心房增大,二、三尖瓣少、中量反流,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予于"强心"及利尿等治疗好转后症状缓解.根据心电图考虑右心房典型房扑的可能性大,向患者说明情况后,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术中证实为右心房典型房扑(图2),遂于右心房峡部消融后恢复窦性心律,证实右心房峡部双向阻滞后重复电生理检查,未能诱发出任何类型心动过速.患者术后1h再次发作急性左心功能衰竭,予对症处理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99例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维持原来使用西药种类和剂量不变,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养心丸.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血瘀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