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垂直斜视手术治疗方法,评价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5例垂直斜视手术患者。根据原在位垂直斜度、下斜肌亢进程度及其合并症不同分别采取下斜肌截断术、下斜肌截除术、下斜肌截除+转位术、下斜肌截除+转位+同侧眼上直肌后徙/或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伴有水平斜视者按水平斜视矫正原则联合水平斜视矫正术、对无下斜肌亢进者行上直肌和/下直肌后徙术共6种手术方式,并进行平均3年以上的随访。结果 75例患者,通过6种手术方式进行一期手术,治愈57例(76%);好转12例(16%);无效6例(8%),其中欠矫4例(5.3%),过矫2例(2.7%),总有效率为92%。结论垂直斜视临床表现复杂,没有固定的手术模式,需根据术前详细的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本文6种手术方法对治疗垂直斜视是可行的,绝大部分垂直斜视可通过一期手术获得临床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2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00例黄斑变性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组在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后第2天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3粒/次,3次/d,连续用药3个月。两组患者康柏西普注射每月1次,连续3次,并进行每月定期随访1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眼血液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P<0.05)。治疗后,两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显著升高,但阻力指数(RI)、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CRP、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康柏西普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可有效改善血清CRP、VEGF水平及眼底血流动力学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连花清瘟胶囊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20年4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2滴/次,4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连花清瘟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干涩消失时间、畏光消失时间、充血消失时间、角膜愈合时间、角膜病损面积及泪液中氧化应激指标表皮生长因子(EGF)、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干涩消失时间、畏光消失时间、充血消失时间、角膜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角膜病损面积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角膜病损面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泪液的EGF、GSH-Px水平明显升高,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泪液的EGF、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联合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可提高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泪液氧化应激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青光眼术后眼轴长度的改变,为临床高眼压状态下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9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后的眼压、眼轴长度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19例青光眼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平均眼压(15.20±2.66) rnm Hg与术前平均眼压(60.27±10.60) mm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5,P=0.000);术后平均眼轴长度(21.86±0.80) mm与术前平均眼轴长度(22.28±0.81) 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9,P=0.000);手术前后平均眼压差为(45.07±10.26) mmHg,平均眼轴长度差为(0.42±0.04) mm.结论 高眼压引起眼轴长度增加,对于术前眼压不能控制的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测量眼轴时应考虑眼压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避免术后发生人工晶状体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5.
6.
孤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孤眼(另一眼已肓,且视力无法恢复者)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寻求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视力的方法。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2月我科行手术的孤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方法的选择,术后视力、眼压以及硅油的存留和取出情况。手术均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中行剥膜、气-液交换、冷凝(或光凝)和硅油填充术。结果术后随访1月~1年,矫正视力≥0.3者7例;0.1~0.25者9例;〈0.1者4例。因继发青光眼或硅油乳化行部分硅油取出10例(50.00%),术后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14例,22~25mmHg3例,26mmHg及以上3例。硅油取出及联合白内障囊外摘出人丁晶体植入13例,最佳矫正视力0.08—0.6;保留硅油7例(35.00%),最佳矫正视力为光感-0.15。术后并发白内障者3例,硅油乳化7例,角膜变性2例(年龄均小于20岁)。结论对于孤眼视网膜脱离患者,玻璃体手术较其他手术视网膜复位成功率高,因玻璃体浑浊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的复发率低,且可以使视网膜达到复位,有效提高术后视力。加强随访,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尽早取出硅油,适当放宽硅油保留时间,最大限度地保留术眼有用视力,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19例(579眼)弱视患者,初诊时经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每半年至1年重新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辅以红光闪烁、光栅、后像、光刷治疗,单眼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者辅以遮盖治疗、7岁以上大龄儿童不接受遮盖治疗者给予药物压抑并配合思利巴口服3个月。结果319例(579眼)随访平均5年(3~7年)。基本治愈530眼(91.54%),进步49眼(8.46%)。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效果与开始就诊时的年龄、弱视的程度、注视性质、依从性有密切关系,即弱视程度越轻、年龄越小、依从性越好效果越好,中心注视者疗效明显高于旁中心注视者。结论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采用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眼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9眼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三联术);1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随访6~12个月,观察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测量眼压;术后3个月测量前房深度并检查房角情况。结果术后39眼(92.9%)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完全控制;3眼(7.1%)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40眼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95.2%);37眼矫正视力≥0.3,其中0.3~0.5者19眼(45.2%),0.6~0.8者15眼(35.7%),1.0者3眼(7.1%)。与术前眼压控制后的视力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11.32,P=0.002)。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27±0.42)mm增加至(2.48±0.43)mm(t=4.79,P=0.008),房角也重新开放或部分开放增宽(H=5.21,P=0·02)。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情况及房角检查结果选择二联或三联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睑袋合并泪曩功能不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55眼)睑袋合并泪囊功能不全患者,进行睑袋成形联合睑部眼轮匝肌缩短术,观察术后睑袋消失及溢泪症状的改善情况,并分别在术前和术后的1、6、12和24个月,用染色剂在结膜囊内消失时间的方法对泪囊排泪功能进行测试。结果术后随访6~24(21.38±5.69)个月,本组32例(55眼)睑袋均消失,无任何并发症、后遗症,其中48眼(87.3%)溢泪症状完全消失,7眼(12.7%)偶有溢泪症状,总有效率100%;术前和术后的1、6、12和24个月,染色剂在结膜囊内消失时间依次为:24′32″±1′14″、18′01″±1′28″、17′59″4±1′25″、18′04″±1′19″和18′06″±1′23″。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1个月)染料在结膜囊内的消失时间明显缩短(t=4.223,P=0.002),术后不同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结论睑袋成形联合睑部眼轮匝肌缩短术治疗睑袋合并泪囊功能不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