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祛痘新肤乳的皮肤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祛痘新肤乳的安全性. 方法 对健康SD大鼠皮肤进行急性毒性实验; 对健康新西兰兔进行皮肤刺激实验; 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变态反应实验. 结果祛痘新肤乳对健康大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未引起急性毒性反应, 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 对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性; 且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 结论祛痘新肤乳外用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2.
辣蓼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辣蓼颗粒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即乳糖、玉米淀粉和糊精对浸膏粉吸湿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制粒工艺条件及评价颗粒的流动性与吸湿性等。结果3种辅料均可明显降低浸膏粉的吸湿性;最佳制粒工艺条件为浸膏粉与玉米淀粉、乳糖按2:2:1的比例混匀,以75%乙醇为润湿剂制软材,湿粒以70%温度干燥,成品颗粒的流动性好;临界相对湿度为75%。结论混合辅料(玉米淀粉和乳糖)可改善浸膏粉的成型性和颗粒剂的抗湿性;辣蓼颗粒制粒工艺条件的优化为产品的工业生产环境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与生药学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网络共享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理论与实验教学同步进行,克服了两者相脱离的弊端;建立综合考评体系,促进学员自主学习。在立足教学大纲的基本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改进教学及考核方式,使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提高了教员的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员与学员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效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陕西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测定陕西境内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含量。方法采收陕西境内关中3市(渭南、西安、宝鸡)与陕南2市(安康、汉中)10月产女贞子;并采收西安8、9、10、11和12月产女贞子,去杂质阴干,室温密闭贮藏。采用HPLC法,Lichrospher C_(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Waters600高效液相色谱仪,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磷酸-三乙胺(50:30:20:0.02:0.04),流速1mL/min。建立标准工作曲线,检测各地、各时间点样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结果安康产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均达到同期最高。不同生长期女贞子在10月份出现齐墩果酸含量最高值;而熊果酸在幼果中(8月)含量最高并随生长期延长逐渐下降。到12月时二者含量均降至最低。结论女贞子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是不同的,故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需要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5.
小柴胡汤滴丸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小柴胡汤滴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小柴胡汤滴丸中的柴胡、黄芩进行薄层色谱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黄芩的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Hypem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45∶55),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30℃。结果薄层鉴别的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1~1.2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0%,RSD为2.29%(n=6)。结论本方法可用于小柴胡汤滴丸的质量控制,具有简便、准确及专属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一起麻疹和风疹混合流行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春末夏初,荆州区川店镇发生一起发热出疹性疾病暴发流行,全镇21个村(居委会)中,以镇直小学为重点,在13个村及居委会共发生病人150例,发病率为4.44‰,无死亡.  相似文献   
7.
分析咸宁地区实施冷链后11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发病原因表明,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每隔2-3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的周期性规律仍未打破。流行高峰由局部暴发所致。季节性高峰非流行年在4月,流行年在5月。发病有以1-3岁的幼儿为主,7-14岁儿童病例所占比重大于4-6岁。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漏种,免疫失败和抗体衰退,少数地区接种工作不落实,易感儿大量积累,酿成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8.
1997年6月22日,黄石市第三医院内分泌和收治了正例右下肢被犬咬伤的40岁女性患者。互.发病经过:入院前6天下午4时,患者被人咬伤右下肢腓肠肌2处及踝部。当即到市中医院厂诊就医,伤口经肥皂水、双氧水冲洗、缝合后转往市防疫站后,立即拆开缝合线,注射长春生物所生产的2.5单位狂犬疫苗2支,臀部注射兰州所生产的400单位抗狂犬血清1支,3处咬伤部位封闭用同剂量血清互支,次日晚患者出现低烧,继后用磷霉素南滴,但体温继续升高。6月19日早再次肌注狂犬疫苗1支,晚上体温升至39℃,至21日高达41.1℃出现畏寒。22日患者仍高热、胸闷、…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陕西境内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收陕西境内关中3市(渭南、西安、宝鸡)与陕南2市(安康、汉中)10月产女贞子;并采收西安8、9、10、11和12月产女贞子,去杂质阴干,室温密闭贮藏。色谱柱为Lichrospher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磷酸-三乙胺(50∶30∶20∶0.02∶0.04),流速为1mL.min-1。结果:安康产女贞子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含量均达到同期最高。不同生长期女贞子在10月份出现齐墩果酸含量最高值;而熊果酸在幼果中(8月)含量最高并随生长期延长逐渐下降。到12月时二者含量均降至最低。结论:女贞子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是不同的,故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需要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10.
贺建荣  王庆伟  刘雪英  张琰  戚志华 《医药导报》2008,27(12):1461-1463
[摘要]目的考察祛痘新肤乳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及棉球肉芽肿模型观察祛痘新肤乳的抗炎作用。结果局部外用祛痘新肤乳显著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导致的大鼠足肿胀及大鼠棉球肉芽肿。结论祛痘新肤乳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