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72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225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5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腹痛常见原因之一,多见于7岁以下小儿,男孩略多于女孩,多见于冬春季节。本院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诊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565例,作就本病临床诊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 (LHON)是一种主要累及黄斑束纤维 ,导致视神经退性变的线粒体性遗传病。本病由vonGraefe(1 85 8)最早报道 ,1 871年Leber’s收集了 1 6个家庭中 5 5例 ,并明确为一种独立的遗传性疾病。Eriksen于 1 972年提出本病为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所致。1 988年Wallace等人在患LHON家族中鉴定出线粒体DNA第 1 1 778碱基对 (bp)发生突变( 1) 。本病具有母系遗传和倾向于男性发病的特点 ,起病年龄一般为青少年时期 ,我国平均为 2 0 .2岁( 2 ) 。本文就其发病情况、mtD…  相似文献   
3.
动态突变:人类遗传病发生的一种新形式上海医科大学左综述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生都是由于某一基因及其与之相关的调控序列中单个碱基的置换或颠换而引起的点突变所引起的,这种突变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突变频率(10-6级),所以有人认为这...  相似文献   
4.
良性癫痫儿童行为问题及其家庭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 198 9年国际癫痫会议中有关癫痫分类[1] 确诊 137例良性癫痫儿童 ,其中中央回 -颞区棘波灶癫痫 86例 ,儿童枕叶癫痫 5 1例。男 85例 ,女 5 2例 ;年龄 9~ 12岁 ,平均 10 71岁 ;起病年龄 5~ 10岁 ,平均 7 5 3岁 ;病程 2年~6年 ,平均 4 0 1年 ;疗程 1 5年~ 6年 ,平均 3 79年。其中单服卡马西平者 49例 ,单服丙戊酸钠者 34例 ,合并用药39例 ,已停药者 15例。全组患儿现均在我市普通中小学就读。全组儿童均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智力测查 ,结果均为正常以上 ,排除因智力因素影响研究结果的可能性。全组儿童均未遭遇有可能影响其身心…  相似文献   
5.
Wnt-frizzled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ny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the wnt- frizzled cascade in the recent years, while much work has been done in neoplastic diseases and embryology, the role of the wnt- frizzle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has only recently begun to be explore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its transduction pathway, the healing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prolifer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cardiomyocytes, angiogenesis/neovascularization, cardiac hypertrophy and heart failure, the deposition of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and so on.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its relation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role of this pathwa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参加紧张的训练或比赛前,先穿着适当的运动衣作准备活动,然后脱去外面的运动衣上场。当赛间休息或被替换下场时,又穿上脱去的运动衣。观众这就看到运动员一会脱衣、一会穿衣。  相似文献   
7.
抗人CD20单克隆抗体诱导Daudi细胞凋亡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由基因重组抗原制备的抗人CD2 0单克隆抗体 (CD2 0 McAb) 1- 2 8对B淋巴瘤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所获 1- 2 8单抗对标准CD2 0 FITC单抗的竞争抑制作用及对胞内游离钙的影响 ;通过电镜观察其诱导Daudi细胞凋亡后形态上的改变 ,免疫印迹实验显示Daudi细胞凋亡后功能上的变化。结果  1- 2 8能明显竞争标准CD2 0 FITC单抗与Daudi细胞表面CD2 0分子的结合。电镜结果证实了 1- 2 8能够促进Daudi细胞发生凋亡的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Daudi细胞与 1- 2 8作用后胞内游离钙浓度明显升高 (P <0 .0 5 ) ,细胞内Bcl 2蛋白和caspase酶原的表达量下降 ,而Bax蛋白和caspase酶原降解的活性产物表达增加。结论  1- 2 8能竞争结合Daudi细胞表面的CD2 0分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8.
瘦素的生物学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瘦素的发现是基于对肥胖基因的研究,最初使它受关注的是它减少动物摄食和降低体内脂肪沉积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对它的一系列研究已远远超出了这个单一的领域,瘦素对肝肾等全身多种重要器官生理的活动、整体水平的糖脂代谢甚至机体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被陆续发现.虽然其中仍有许多机制待阐明,但各种研究成果不断.本文主要归纳介绍瘦素调节脂肪代谢的基本作用及其对骨骼、神经、消化、心血管以及内分泌系统的调控作用的一些较重要的研究发现,并对其机制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先天形成的(出生缺陷)或后天发生的缺失的器官获得新生,基因治疗和组织工程的联合应用受到了再生医学很多人的关注。利用治疗性基因转移技术和其他的再生生物工程策略,能提高生物材料再生器官的可能性。此技术可能应用在多方面,并且已经研究的再生器官包括皮肤、软骨、骨骼、神经、肝、腺以及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决小口径(直径7mm以下)人造血管术后通畅率低下的问题,利用生物-人工复合血管,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转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基因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为解决此临床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材料方法:构建VEGF165真核表达质粒pCI-neo-VEGF165,获得正确的质粒用于转染HUVEC。从中科院购买HUVEC(代号:ECV-304),用脂质体介导法将pCI-neo-VEGF165转入细胞,经G418筛选后,计数阳性克隆,以比较脂质体和质粒在不同比例情况下转染效率的高低。实验组按质粒和脂质体比例的不同分为4组:1μg/3μl;2μg/6μl;2μg/8μl;3μg/12μl。ELISA检测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再将VEGF165基因瞬时转入HUVEC,利用自己设计的旋转培养装置,将细胞均匀地粘附、种植于复合血管内腔面。复合血管是人工材料(聚酯)和生物材料(成纤维细胞长入,胶原形成)有机结合而成,是将包有聚酯网的硅胶棒埋入绵羊背部皮下组织,3个月后取出,抽去硅胶棒而得到的。结果:脂质体转染效率以2μg/8μl组阳性克隆数最多;ELISA测定瞬时转染后HUVEC培养上清中VEGF的表达量为532·5±43·1pg/ml。使用旋转培养装置的细胞均匀地粘附于复合血管,未使用者细胞积聚于血管腔面下部;转入和未转入VEGF165基因的HUVEC在复合血管内腔面覆盖面积百分比分别为69·9%±3·5%、43·7%±2·5%,有明显改善。结论:转入VEGF后可促进HUVEC在复合血管上生长,旋转培养装置有利于细胞的均匀粘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