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咖啡酸、丹参素等小分子酚酸类成分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丹参酚酸类成分在复方丹参制剂中发挥着主要的药效作用。据报道,小分子酚酸类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自氧化,可引发自由基链反应。自由基还可通过复杂的机制偶联生成多种聚合物。其中,含1,4-苯并二噁烷结构的聚合物具有抗炎、抗肿瘤和抗病毒等药理活性。笔者对咖啡酸等小分子酚酸类成分的自氧化及自由基聚合机制、产物及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阐明含小分子酚酸类成分相关产品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为含1,4-苯并二噁烷结构的物质在化合物筛选、新药开发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脉散多糖的组成及其初级结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制剂中多糖与单方多糖之间的组成关系,以及生脉散多糖的初级结构分析。方法:提取和精制了生脉散(SMS)单方药材红参、麦冬、五味子中多糖成分;然后采用Sephadex G-75柱层析分离纯化SMS多糖,得一浅黄色SMS多糖纯品,经紫外光谱、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证明为均一组分。同时采用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测得SMS多糖组成。运用TLC法和HPLC法测定了SMS多糖纯品的单糖组成;并采用IR,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推知其初级结构。结果:SMS多糖由红参多糖,麦冬多糖和五味子多糖所组成,其中含有葡萄糖、L-鼠李糖、D-木糖、D-果糖、半乳糖和乳糖等多种单糖,主要糖苷键为α-构型;多糖糖苷键以1→4连接键为主,1→3为次。结论:首次报道了生脉散多糖的组成及其初级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场流分级分离技术中分支技术:流动场流分级分离和热力场流分级分离技术的一般原理、设计情况及其在多糖分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香蜂花药材中迷迭香酸、咖啡酸和咖啡酸乙酯含量的RP-HPLC分析法。方法: Hanbon Megres C18色谱柱 (4.6 mm×250 mm, 5 μm),流动相A为甲酸-乙腈-水(0.5:20:80),B为甲酸-甲醇-乙腈(0.5:40:60),梯度洗脱(0%~25 min,0%~45% B;25%~30 min,45%~100% B;30%~30.1 min,100%~0% B),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330 nm。结果: 迷迭香酸、咖啡酸和咖啡酸乙酯分别在6.0~300.0,0.15~7.5 mg·L-1和0.15~7.5 mg·L-1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9.48%,99.56%,101.7%。结论: 该方法准确,简便,适用于香蜂花药材的质量分析检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以姜黄素为模型药物,制备Pluronic F127聚合物的载药胶束并阐明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过程。方法: 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含量,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甲醇(30:70),检测波长420 nm。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姜黄素-Pluronic F127质量比、水相用量、水相pH和水化时间对载药共聚物胶束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利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胶束粒径,动态透析法考察载药胶束的体外释放行为,并通过1H-NMR分析Pluronic F127在水中的胶束化行为。结果: 优选的处方工艺为姜黄素-Pluronic F127(1:15),水相用量10 mL,水相pH 5.0,水化时间1.0 h。姜黄素Pluronic F127胶束的平均粒径约30 nm,平均包封率64.5%,平均载药量4.1%,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在水中随着Pluronic F127质量浓度的增高,质子的NMR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且信号变宽。结论: Pluronic F127在水中已形成了可载药的疏水性胶束内核,Pluronic F127具有优良的载药及缓释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基于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LC-QQQ-MS)及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技术的DNA加合物通用型“发现-确证”分析策略,研究茜草中潜在遗传毒性物质芦西丁(lucidin, Luc)与3种2′-脱氧核苷的直接反应性和代谢反应性,筛查和确证可能的Luc特异性DNA加合物。方法 采用与DNA加合物具有相同质谱碎裂模式的3种2′-脱氧核苷,建立和优化三重四极杆质谱中性丢失和伪中性丢失扫描模式下未知DNA加合物的非靶向筛查方法,以及高分辨数据依赖性扫描模式下的加合物靶向确证方法。将Luc与2′-脱氧核苷在Ⅰ相代谢激活和未激活条件下分别孵育,筛查生成的特异性DNA加合物,再通过特征性质谱碎裂离子进行结构验证。结果 优化后的伪中性丢失扫描对脱氧核苷脱糖基的检测灵敏度可达pg·mL-1级别。在Luc与脱氧核苷体外孵育模型中,发现并确证了6种Luc-DNA加合物,包含2种2′-脱氧胞苷(dC)加合物、2种2′-脱氧腺苷(dA)加合物、2种2′-脱氧鸟苷(dG)加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Luc-DNA加合物的生成随着Luc暴露量、暴露时间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柱色谱技术和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技术展开地榆的物质基础研究,分析地榆水提液中不同成分在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上的分布规律。方法:通过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分离地榆水提液,使用LCMS-IT-TOF检测,使用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2. 1 mm×100 mm,1. 8μm),流动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 3 mL·min-1,柱温3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质谱扫描范围m/z 100~1 200,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及质谱碎片等信息并结合文献研究,鉴定地榆水提液的上样流出液和洗脱液中化学成分。提取各样品中质谱峰强度数据,绘制成分在各流分中分布热图,直观比较各成分的洗脱规律。结果:D101型大孔树脂和聚酰胺树脂的富集和分离作用明显,鞣质类成分主要集中于大孔树脂上样流出液及其水洗脱液中,三萜类成分主要分布在大孔树脂90%乙醇洗脱液中。在地榆水提液的流出液和洗脱液中,共鉴定出63个化合物,其中6-O-galloylnorbergerin,3-O-galloylnorbergerin,2,6-乙酰氧基-5,7-二羟基-8-甲氧基色原酮,鞣花酸-4-吡喃阿拉伯糖苷或其异构体,2-甲基-3-乙酰氧基-苯并呋喃-5,6-O-硫酸酯6个成分在地榆中为首次发现。结论: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鉴定地榆水提液经过柱色谱分离后的成分分布,为探索地榆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昕冉  孙铜  郭娜  张峻颖  吴春勇 《药学研究》2022,41(12):825-831
DNA加合物为亲电性物质与DNA共价结合形成的一类DNA损伤,若不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引发癌症。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液质联用技术已成为DNA加合物检测的主流方法。DNA加合物组学能同时测定复杂生物基质中多种已知的DNA加合物,扫描和鉴定未知DNA加合物,因此可以更全面的阐释遗传毒性物质的毒性。虽然近年来在DNA水解、加合物纯化富集、液相分离、质谱扫描策略和数据处理等方面不断优化,DNA加合物组学检测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LC-ESI-MS/MS测定人血浆中氨氯地平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浆样品经氢氧化钠溶液碱化,乙醚液-液萃取后进行分析。色谱柱COSMOSIL C18柱(2.0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甲酸(60∶40∶0.1),流速0.25mL·min-1,通过电喷雾离子化四极串联质谱,以选择离子反应监测(SRM)扫描方式进行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监测离子分别为m/z409→238(氨氯地平)和m/z237→194(内标,卡马西平)。结果回收率为86%~95%,线性范围为0.1~6μg·L-1,定量下限为0.1μg·L-1,检测限为0.01μg·L-1,应用此法测定了20名健康受试者交叉口服5mg氨氯地平剂量的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后的血药浓度经时过程。结论该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适用于测定口服低剂量药物后人血浆中氨氯地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基于药物受体及转运体介导的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已被广泛研究,靶向药物传递系统增强药物在病变部位的浓度和疗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人体不同细胞表面高表达的特异性凝集素受体及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高表达的葡萄糖转运体亚型Ⅰ,可与其相应的糖基配体产生特异性识别。将糖基配体分子如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等,键接在药物传递系统上,可赋予其靶向性。这些糖基配体具有无毒、无免疫原性、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良好等诸多优点,可广泛用于对药物传递系统的糖基化修饰。本文综述了近5年来糖基化修饰药物传递系统的靶向机制、合成方法及靶向特性,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