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30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康复医学是一门理论与技术紧密结合的专业学科。在临床实践中将神经发育学、神经生理学、脑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等有关理论有针对性地运用到中枢性神经(CNS)损伤的功能恢复训练中形成了专门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鼠给予不同时间停通气后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完成。4月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44只,体质量260~2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停通气1,2,3,4,5,6和7min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气管插管后应用肌松药消除大鼠自主呼吸,停通气相应预定的时间(停通气1,2,3,4,5,6和7min)后立即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记录从开始停通气至平均动脉压<25mmHg的时间(TCA)和从开始复苏至收缩压≥60mmHg的时间(TROSC),复苏成功者继续呼吸机支持60min,全程记录脑电图变化。记录复苏后24,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停通气1,2,3min组大鼠全部存活;停通气4,5,6min组分别有12,8和3只大鼠复苏成功,停通气4和5min组各有1只大鼠在复苏后24h内死亡,以上3组死亡率分别为33%、61%和83%;停通气7min组大鼠无1只复苏成功,死亡率100%。②停通气3min以上组所有大鼠均发生循环停止,开始停通气到循环停止的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通气4,5和6min组开始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较停通气3min组明显延长(P<0.05),停通气5和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延长(P<0.05)。③停通气后脑电图频率和波幅降低直至等电位,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恢复通气后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对照组和停通气1,2,3min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正常,停通气4,5和6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通气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降低(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停通气2min内无循环停止,恢复通气后可直接出现持续脑电图;3min时均循环停止,但都可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评分未受影响,恢复通气后首先出现单个爆发棘波,随后棘波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最终出现持续脑电图;4min以上时仅部分大鼠可成功复苏,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升高,棘波出现时间和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也明显延长;7min时无一复苏成功。通过实验建立了不同时间停通气损伤后大鼠死亡率、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外高桥社区中老年人群体适能及衰弱现状,并分析二者关联性,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方案提供参考,以促进衰弱的早发现、早预防。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连续纳入上海市某社区278例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含中老年人的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史、血压、血糖等。体适能指标由研究团队成员现场测评所得。采用FRAIL量表评估衰弱状况。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及多重对应分析法识别老年人体适能指标与衰弱的关联性。结果12.23%的中老年人处于衰弱期、52.16%的中老年人处于衰弱前期、35.61%的中老年人处于无衰弱状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 go test, TUG)、握力测试、抓背测试等体适能指标均具有组间差异(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及TUG测试为衰弱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 OR)分别为2.44和1.27;握力测试(OR=0.94)、抓背测试(OR=0.97)及30s坐起测试(OR=0.93)为衰弱的保护因素。结论调查区内中老年人群衰弱前期的患病率较高,部分体适能指标与衰弱有显著关联。临床中可依据中老年人群体适能水平,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在开展多结构运动训练中,需更侧重于中老年人群上肢肌肉力量、上肢柔韧性、移动敏捷性及下肢肌肉力量的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黄酮成分F-6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四氯化碳模型组、联苯双酯阳性对照组、F-6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用四氯化碳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测定肝组织匀浆中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F-6能显著降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及肝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F-6能减轻四氯化碳引起小鼠肝、脾肿大程度;F-6治疗组小鼠肝组织受损程度显著减轻。结论 F-6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降酶作用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真空采血法的变革对护士操作的影响有利有弊 ,我院一年来 ,运用真空采血法临床采血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结合临床应用体会 ,总结如下。1 真空采血方法采血应用特制的一次性双头采血针 ,一端 (针头 1)刺入血管 ,一端 (针头 2 )通过刺透管盖进入真空采血管。双头采血针与真空采血管之间通过一个“针筒套”衔接起来。针筒套事先与采血针拧紧 ,穿刺成功后将真空采血管沿针筒套后开端稍用力推入 ,使针头 2刺破管盖 ,此时血液即可顺压力差流入管内。需采多管血样时 ,固定针头不动 ,将预先准备好的真空采血管依次推入、取出即可。2 传统采血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伴癌患者的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与非伴癌患者的胃HGIN组织全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收集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间行放大染色胃镜检查的21例患者的标本,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均为HGIN。21例患者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病理示10例为HGIN,11例为HGIN伴部分癌变。采用4×44K人全基因表达谱芯片,用非配对t检验和Benjamini-Hochberg假发现率(FDR)校正筛选差异基因,采用GeneSpring GX 12.6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 伴癌HGIN与非伴癌HGIN组织的全基因表达谱比较,共有差异基因470个(P<0.05,倍数变化>2),其中表达上调的基因180个,表达下调的基因290个。上调基因GO富集主要与三酰甘油合成、甘油酯合成、中性脂质合成、甘油醚代谢、有机醚代谢及甘油酯类代谢有关。结论 脂质代谢改变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经会阴部二维、三维超声评价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在静息状态、Valsalva状态下盆底结构功能参数和形态的变化。方法压力性尿失禁患者20例(SUI组),同时选择20例无压力性尿失禁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行经会阴部二维、三维联合超声检查,并在不同状态下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等参数及观察盆底结构容积断面成像,比较两组间数据差异及形态学变化。结果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尿道旋转角度SU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裂孔长度、宽度、容积及肛提肌厚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检查可显示SUI患者盆底结构功能参数的改变,而三维超声检查则能直观地观察女性尿道、肛提肌等盆底结构。盆底超声检查是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显微CT是一种新型的采用X射线成像原理进行高分辨三维成像的设备,可以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对骨骼、牙齿等各种生物材料等离体标本进行高分辨三维成像,近年来更多的用于小动物活体成像[1]。显微CT采用微焦点射线管作为源,用磷屏或影像增强器将射线转化为可见光,再通过光纤锥或透镜由CCD直接采集光信号成像[2]。显微CT的临床应用在牙齿建模、对根管预备的评价、牙周组织再生、评价牙和种植体接触表面区性质、正畸治疗过程中骨代谢率对牙根吸  相似文献   
9.
真空采血法临床应用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甲襞毛细血管镜检查(NVC)指标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动脉高压(PAH)及心血管损害的相关性,分析NVC对预测SLE伴发PAH的价值。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测46例SLE患者(SLE组)的肺动脉压(PAP),其中合并PAH患者17例(SLE-PAH组),无PAH患者29例(SLE-non-PAH组);依据是否伴发心血管并发症,将46例SLE患者分为SLE-无心血管损害组(n=30)和SLE-有心血管损害组(n=16)。另选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以毛细血管镜检测各组手指甲襞毛细血管的管袢数、管径、形态、血流、出血、红细胞聚集、血色等指标。免疫比浊法检测各组外周血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G浓度,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并分析NVC检查指标与患者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SLE-PAH组患者毛细血管管袢数显著减少(P0.05);(2)SLE-PAH组患者的毛细血管管径、形态、流速、红细胞聚集等异常评分显著升高;(3)SLE组患者各NVC异常与心血管并发症和血浆BNP浓度相关。结论:SLE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与其PAH及心血管损害包括心功能不全相关,可用来预测PAH的发生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