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探讨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的脱氧寡核苷酸(oligodeoxynucleotide, ODN)联合肿瘤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DC)治疗和预防黑色素瘤的作用。首先从小鼠骨髓中分离得到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BMDC),并将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来源的全抗原与DC共孵育,采用全硫代修饰的CpG ODN作DC免疫刺激剂,制备DC疫苗。通过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靶细胞B16的杀伤作用来评价该疫苗的体外免疫活性。将疫苗经小鼠腹腔注射,观察其治疗和预防小鼠黑色素瘤的效果。所有动物实验均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IACUC)的指导和标准下进行。结果显示, CpG ODN和肿瘤抗原联用致敏的DC疫苗能够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提高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靶细胞B16的杀伤活性。体内实验表明,无论是治疗实验还是预防实验, DC疫苗组的平均瘤重和瘤体积均低于PBS对照组。实验结果证明基于CpG ODN和黑色素瘤肿瘤抗原制备的DC疫苗对肿瘤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为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穿山龙提取物的降血尿酸作用及醇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穿山龙降血尿酸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应用大鼠急性高尿酸血症模型评价穿山龙提取物的降血尿酸作用。以穿山龙中所含的薯蓣皂苷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和溶剂用量4种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薯蓣皂苷和血尿酸的含量均用HPLC测定。结果 穿山龙乙醇提取物具有降血尿酸作用。只有提取次数对穿山龙的薯蓣皂苷提取率有显著影响。结论 穿山龙降血尿酸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50%乙醇提取3次,每次1 h。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大鼠肾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的柱前衍生HPLC法.方法:将大鼠肾组织以6 mol · L-1盐酸于110℃水解24 h,加入9-芴甲氧基羰酰氯(FMOC)衍生后,进行HPLC分析.HPLC分析条件为: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0 mm× 150 mm,5(m);流动相:醋酸钠缓冲液( pH3.78)-甲醇-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l;柱温:40C;检测波长:265 nm.结果:羟脯氨酸在浓度范围为15.30~612.00 mg·L-1内线性良好(r =0.9999);回收率为97.4%~103.9%.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用于测定大鼠肾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方法[cytokinesis-block micronucleus cytome(CBMN-cyt)assay]评价三溴乙酸的遗传毒性。[方法]以小鼠淋巴瘤(L5178Y)细胞为受试细胞,分为2组。一组暴露于终浓度分别为0(阴性对照)、7.81、15.62、31.25、62.50、125.00、175.00、250.00μg/mL的三溴乙酸溶液24h,采用噻唑蓝比色法(MTF法)检测细胞毒性,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medianlethaldose,LC50);另一组暴露于终浓度分别为0(阴性对照)、31.25、62.50、125.00、175.00μg/mL的三溴乙酸溶液24h,并设阳性对照(终浓度为0.10μg/mL丝裂霉素C),采用CBMN-cyt试验检测遗传毒性。[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1.25、62.50,125.00,175.00,250.00μg/mL三澳乙酸染毒组L5178Y细胞的存活率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三溴乙酸染毒浓度的升高,L5178Y细胞的存活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尸〈0.01)。三溴乙酸对该细胞的LC50为135.7μg/mL。与阴性对照比较,125.00、175.00μg/mL三溴乙酸染毒L5178Y细胞的微核率均升高,各浓度三溴乙酸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质桥率也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浓度三溴乙酸染毒L5178Y细胞的核芽率和核分裂指数(nucleusdividedindex,NDI)无显著改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随着三溴乙酸染毒剂量的升高,L5178Y细胞的微核率、核质桥率、核芽率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P〈0.01)。[结论]三溴乙酸的遗传毒性,可能与染色体损伤、DNA错误修复、染色体重组或端粒末端融合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盐酸氨酮戊酸溶液剂及水凝胶两种制剂的透皮及皮内转化效果的差异,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考察了盐酸氨酮戊酸的参比制剂和待测制剂的透皮效果,并测定两种制剂在活体动物皮肤中的转化产物原卟啉IX (PpIX)进行定量分析,综合比较两种制剂的潜在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体外透皮实验中,凝胶制剂的在新生猪皮肤中的滞留量、单位面积累积透过量(Q)、透皮速率(Flux)、透皮时滞(TL)分别为59.90 ±28.68 mg·cm2、2135.8 ±223.5 ng/mg、12.27± 5.99 mg·cm-2·h-1和0.70±0.35 h;溶液剂分别为52.68 ± 9.95 mg·cm2、 2173.5 ± 480.8 ng/mg、13.22 ± 5.82 mg·cm-2·h-1和0.80 · 0.32 h; 体内实验中,用药4h时裸鼠单位质量皮肤中的PpIX含量分别为41.91 ± mg/cm2(溶液剂)和38.83 ± 15.70 g/cm2(水凝胶)。 结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制剂在的透皮效果及皮肤内滞留量无显著差异,在体实验中两种制剂皮肤中PpIX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