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芩苷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黄芩苷抗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Fura-2荧光探针技术检测黄芩苷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的影响。结果1/4MIC、1/2MIC、1MIC黄芩苷浓度组白色假丝酵母菌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高于未加药物组瞅0.05),且表现为黄芩苷浓度越高细胞内游离Ca^2+浓度越高趋势;不同时间组间比较白色假丝酵母菌胞内游离Ca^2+浓度差异显著瞅0.05),在6h~24h随时间延长,细胞内游离Ca^2+浓度逐渐升高.但48h胞内游离Ca^2+浓度反而下降。结论黄芩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明显增加白色假丝酵母菌细胞内游离Ca^2+含量.  相似文献   
2.
HIV感染可引起多种内分泌代谢紊乱,其中包括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障碍。进食减少、消瘦、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因素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重耐药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017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方法使用双纸片扩散法和改良三相试验对阴沟肠杆菌017进行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型别。结果阴沟肠杆菌017经双纸片扩散法证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经三相试验证实该菌除了产ESBLs外,还同时产AmpC酶。PCR产物经测序长度为579bp,与GENEBANK的PAPER1A基因序列100%符合,确定为PER-1基因。结论阴沟肠杆菌017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是PER-1型ESBLs和AmpC酶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体外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对人乳腺癌MC-7细胞株和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2mg/ml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作用48h后,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最大抑制率都大于50%,并且其抗瘤作用随着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强。结论丰城鸡血藤H-103树脂提纯物对MCF-7和A549在体外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边瑞香浸膏对小鼠血清IFN-γ、IL-4、IL-18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边瑞香(daphne odora var.marginata,DOVM)浸膏对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1、2、4、8、16 g/(kg.d)DOVM浸膏组共6组,每组10只。DOVM浸膏不同浓度组分别灌胃给药0.02 mL/g,1次/d,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0.02 mL/g,1次/d,连续14 d。常规分离血清后,采用生物素双抗体ELISA夹心法(ABC-ELISA)测定各组小鼠血清IFN-γ、IL-4、IL-18的水平。结果1 g/(kg.d)DOVM浸膏组血清IL-4水平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组与DOVM浸膏不同浓度组血清IFN-γ、IL-1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OVM浸膏不同浓度组间血清IFN-γ、IL-18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 g/(kg.d)DOVM浸膏对小鼠IL-4的表达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抗Ⅰ型幽门螺杆菌IgY、黄连、太子参体内外抗活性空泡细胞毒素、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及其联合应用效果,并筛选出最佳剂量组合。 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江西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完成。①中药药液制备:称取样品黄连60g(购自四川省峨眉),加5倍体积的水浸泡30min。称取样品太子参100g(购自安徽省宣州市),加入5倍体积的水浸泡30min后,两者皆用文火煎煮1h,过滤。滤渣各再加5倍体积的水,文火煎煮30min,过滤,合并2次滤液,加热浓缩至含生药1和1.6g/mL 2种原液。②体外实验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联合应用和各单一成分的体外抑菌实验。联合应用组的剂量设置采用L28 ^37 正交设计。体外联合应用实验剂量设定:IgY的1,2,3分别表示5,10,20s/L;黄连及太子参的1,2,3分别表示20,40,60g/L。③体内实验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100只,6-8周龄。联合应用组的剂量设置采用L18 3^7正交设计。体内联合应用实验剂量设定:IgY的1,2,3分别表示5,10,20mg;黄连的1,2,3分别表示15,30,60mg;太子参的1,2,3分别表示45,90,180mg。单一成分组及对照组采用中间剂量。④动物分组:各单一成分分组和联合应用组。除健康对照组外,所有小鼠经灌胃幽门螺杆菌液0.5mL/只(浓度1&;#215;10^17CFU/L),每间隔12h重复1次,共3次。建立昆明系小鼠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取30只小鼠按随机区组法分为5组并编号(1-6号):IgY组、太子参组、黄连组、枸橼酸铋钾组、生理盐水组。在造模后4周给药,前4组分别灌胃10,90,30,0.9mg相应药液0.5mL/只。生理盐水组和健康对照组(未造模,n=6):灌胃0.5mL蒸馏水和无菌生理盐水。1次/d,重复5d。体内实验联合应用组(n=36)按L18 3^7正交设计表进行实验,重复1次。并观察小鼠胃黏膜的病理变化。⑤体外实验评分标准:共分为菌苔、尿素酶、H2O2试验、涂片4项,每项5分。分数越高,感染越严重。体外单一成分各组用综合评分确定最低抑菌浓度。⑥体内实验评分标准:共包括Warthin—Starry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尿素酶试验三大项,每项15分,拭45分。分数高,感染越严重。⑦体内单一成分各组方差分析SNK法及联合应用组的体外体内实验均用正交设计的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①昆明系小鼠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实验小鼠在感染4和8周后,胃黏膜涂片镜检、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均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00%。②体外抑菌实验结果:联合应用组实验结果:黄连、太子参是综合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各成分之间无交互作用(P〉0.05),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40和60g/L。各单一成分组实验结果:黄琏、太子参均有明显抑菌效果,其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和80g/L。③体内实验结果:联合应用组实验结果:黄连、IgY对综合评分起主要作用(P〈0.05),太子参与黄莲,太子参与IgY之间均有协同作用(P〈0.05)。联合应用组中17号小鼠已经完全康复(综合评分为0),即3种成分均在中间用量时(IgY10mg,黄连30mg,太子参90mg),疗效最好。单一成分组实验结果:IgY、黄连、太子参、实验阳性对照对综合评分均有影响(P〈0.05)。IgY对幽门螺杆菌及炎症转归均有影响(P〈0.05)。 结论:①当IgY10mg、黄连30mg、太子参90mg联合应用时,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消失,幽门螺杆菌被根除。②IgY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治疗剂。③黄连用量为5或10mg/只小鼠时,在体外和体内都能抑制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抗Ⅰ型幽门螺杆菌IgY、黄连、太子参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胃黏膜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实验于2003-09/2004-03在江西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完成。选用昆明种小鼠3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IgY组、太子参组、黄连组、枸橼酸铋钾组、生理盐水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小鼠并编号(1~6)。前5组小鼠建立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模型(以胃黏膜标本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快速尿素酶实验作为实验动物感染指标,其中分离培养阳性或后2项阳性判断为感染成功),正常对照组为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正常小鼠。建立模型4周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0g/L IgY药液,180g/L太子参药液,60g/L黄连药液,1.8g/L枸橼酸铋钾药液,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给予蒸馏水,0.5mL/只。1次/d,重复5d。给药4周后,麻醉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胃黏膜的大体及病理学变化。参照悉尼系统对各组小鼠黏膜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按照炎症程度、炎症活动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炎发生部位等分4级,并给予相应的计分(0=无,3=重度)。5个积分累加作为黏膜病变程度的量化指标。每组6只小鼠分别计分。结果:36只小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①小鼠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实验小鼠在感染4,8周后,胃黏膜涂片镜检、尿素酶试验及组织病理学Warthin-Starry染色检查均阳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率100%。②各组小鼠胃黏膜炎症评分比较:经方差分析,各组小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F=3.98,P〈0.05)。经SNK法两两比较,IgY组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6只小鼠评分分别为:2,3,5,3,6,2;10,8,11,7,7,5(P〈0.05)].而太子参组、黄连组均高于IgY组(6只小鼠评分分别为:4,6,3,3,4,9;5,6,6,4.6,8)。结论:口服IgY能有效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干预效果优于太子参及黄连。  相似文献   
8.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多因素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T细胞在RA的发病、发展中的作用研究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最新的研究显示,CD4+T淋巴细胞可分为Th1、Th2、Treg和Th17四大亚群。Th17细胞代表一类不同于Th1或Th2的CD4+Th细胞亚群.具有很强的促炎症作用.并与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从狭叶五味子Schisandra lancifolia中分离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phyllocoumarin)和(-)-表儿茶酸[(-)-epicatechin]的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方法 为了筛选和确认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体外抗HBV活性,以HepG2.2.15细胞为体外研究HBV模型,分别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稀释不同质量浓度的药物作用于细胞,培养3 d后收集上清,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HepG2.2.15细胞的生长影响和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HBsAg和HBeAg的水平,评价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对HBsAg和HBeAg的影响.结果 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其细胞毒性非常小,CC_(50)均大于200μg/mL.扁枝杉香豆素具有较强的抑制HBsAg和HBeAg分泌作用.阳性对照药物阿德福韦酯也抑制HBVHBsAg和HBeAg分泌,但在相同质量浓度(1.6μg/mL)下其抑制作用较扁枝杉香豆素弱.结论 狭叶五味子中化合物扁枝杉香豆素和(-)-表儿茶酸具有一定体外抑制HBV HBsAg和HBeAg分泌的作用,从而起到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