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眼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0-01于我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100例124眼作为研究组,根据Amsler-Krumeich分级法将圆锥角膜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1眼)、中度组(43眼)和重度组(30眼),另外选取30名屈光度<-3.00D且无散光体检正常者右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参数\〖3mm直径范围水平中央曲率(K1)、3mm直径范围垂直中央曲率(K2)、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Kmax)、角膜散光(Cyl)、角膜最薄处的厚度(thinnest local)、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圆锥角膜指数(KI)、前房容积(ACV)以及前房深度(ACD)\〗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

结果:研究组患者K1、K2、Kmax、Cyl、ISV、IVA、KI、A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hinnest local、A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的K1、K2、Kmax、Cyl、thinnest local、ISV、IVA、KI、ACV、A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K1、K2、Kmax、Cyl、ISV、IVA、KI、ACD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thinnest local、ACV均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K1、K2、Kmax、Cyl、thinnest local、ISV、IVA、KI、ACV、ACD比较有差异P<0.05); ROC诊断曲线结果显示,Kmax、thinnest local、ISV、IVA、KI是诊断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AUC>0.85),其中ISV的诊断价值最高。

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有效测量圆锥角膜参数,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参数存在差异,其中Kmax、thinnest local、ISV、IVA、KI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0.1 g·L-1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及近视防控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阿托品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60眼,患者规律使用0.1 g·L-1阿托品滴眼液24个月及以上;对照组60例60眼,患者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且近6个月内未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泪河高度、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睑板腺形态评估,包括睑板腺缺失率和睑板腺弯曲腺体个数。结果 试验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泪河高度、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上、下眼睑的睑板腺缺失率及总睑板腺缺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者在观看3D影像后动眼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名青年受试者,按其融像性聚散能力分为2组:视功能正常(normalvisualfunction,NVF)组21人,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fusionalvergencedysfunctionFVD)组16例。两组受试者观看40cm处3D影像前和观影1h后分别行动眼参数的测量,包括单眼调节幅度、梯度性调节性集合/调节(accommodation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值、观看距离所对应的近距隐斜量、融像幅度以及视疲劳的主观问卷。结果 两组人观看3D影像后均出现视疲劳,FVD组视疲劳问卷得分高于NVF组(P=0.012)。NVF组观影前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12.49±1.37)D、(12.07 ±1.31)D;近距隐斜量分别为-3.02△ ±1.70△、-4.71△ ±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融像幅度分别为51.81△ ±6.93△、50.90△ ±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FVD组观影前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12.33±1.70)D、(11.66±1.81)D;近距隐斜量分别为-3.13△ ±2.31△、-4.41△ ±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融像幅度分别为37.75△ ±6.72△、34.25△ ±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VF组与FVD组观影前后AC/A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631,P=0.245)。观影前后单眼调节幅度改变量、近距隐斜量改变量、AC/A改变量在NVF组和FV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所有受试者观影前后近距隐斜量改变量与视疲劳程度无相关性(rs=0.021,P=0.904)。而观影前后融像幅度的改变量在NVF组-1.00△(-2.50△ ~1.50△)和FVD组-3.50△(-5.00△ ~-2.2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观看3D影像会导致视疲劳及单眼调节幅度、近距隐斜量和融像幅度的变化;融像性聚散障碍者较视功能正常者观影后融像幅度下降更明显,视疲劳更严重。融像幅度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观影像后视疲劳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照组30例60眼(不使用任何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检查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结果 对照组戴镜后1周和1个月时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7%,试验组分别为10.3%和8.6%;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戴镜后1周和1个月的LL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两组角膜曲率、BUT均下降,SRI、OSI、OSDI评分均增加(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SRI、BUT、LLT、OSI、OSDI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对角膜上皮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0.1g·L-1阿托品滴眼液对瞳孔直径和调节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对阿托品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对23名(46眼)受试者采用队列研究,根据0.1g·L-1阿托品配制溶剂不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玻璃酸钠组,每组各23眼。试验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电脑验光、调节幅度、近视力、瞳孔直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的测量,阿托品点眼后不同时间依次进行瞳孔直径的测量,当瞳孔散至最大时,我们将再次进行电脑验光、剩余调节力、近视力、瞳孔直径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理盐水组用药前瞳孔直径为(5.15±0.22)mm,调节幅度为(10.09±0.35)D,瞳孔充分散大后,瞳孔直径为(6.52±0.21)mm,剩余调节力为(8.79±0.3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玻璃酸钠组用药前瞳孔直径为(5.04±0.22)mm,调节幅度为(10.17±0.46)D,瞳孔充分散大后,瞳孔直径为(6.86±0.21)mm,剩余调节力为(8.83±0.3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两组0.1g·L-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后,近视力均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0.1g·L-1阿托品点眼后会出现轻微不适,但不影响近距离工作。结论 0.1g· L-1阿托品会造成瞳孔散大,但保留了功能性调节,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对近距离工作和生活学习无明显影响;溶剂的类型不会影响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目前,用于治疗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很多,如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等,治疗和控制效果各异。其中,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效果显著,高浓度(1%、0.5%、0.1%)阿托品可以有效抑制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但同时伴有一些由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畏光、视近模糊等,而低浓度(0.01%)阿托品在保留近视控制作用的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接受度较高。现就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角膜塑形镜治疗后暗室对比敏感度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变化,并分析瞳孔与光学区的大小对暗室下对比敏感度以及MTF cutoff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进行角膜塑形镜治疗的近视青少年40人(右眼40眼),戴镜前、戴镜后6个月分别测量角膜地形图、暗室瞳孔大小、光学区大小、暗室及暗室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log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ULCSF)及MTFcutoff,戴镜前后视觉质量参数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暗室瞳孔与光学区对视觉质量参数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戴镜后6个月等效球镜度数降低(P<O.O01),柱镜度数无变化(P=0.879);暗室对比敏感度及暗室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下降(均为P <0.001);MTF cutoff下降(P <0.001).戴镜前后瞳孔直径为(6.50±0.34) mm.戴镜后6个月光学区直径为(4.05±0.24) mm.暗室条件下AULCSF变化与暗室瞳孔直径及光学区直径均不相关(r=0.159,P=0.307;r=-0.223,P=0.167),暗室眩光条件下AULCSF变化与暗室瞳孔直径及光学区直径均不相关(r=0.174,P=0.289;r=-0.200,P=0.216).MTF cutoff变化与暗室瞳孔直径及光学区直径相关(r=0.509,P=0.001;r=-0.511,P=0.001),暗室、暗室眩光条件下AULCSF及MTFcutoff变化均与瞳孔直径和光学区直径之差相关(均为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配戴后暗室对比敏感度及MTF cutoff均降低,且较小的暗室瞳孔与较大的光学区可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