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5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正常人全眼像差、角膜前表面像差和眼内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corneal thickness,CCT)的日间波动规律、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例测试对象(20只右眼),于一天的三个时间点(早:8:00am~8:30am,午:1:00pm~1:30pm,晚:6:00pm~6:30pm)使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和Hartmann-Shack原理设计的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分别测量角膜前表面像差和全眼像差,在6.0mm分析直径下,取2~4阶12项Zernike系数进行分析。使用Canon非接触式眼内压计和TOMEY角膜测厚仪分别测量IOP及CCT。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IOP、CCT的日波动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前表面像差日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C13,呈增加趋势;全眼像差日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为C7,呈下降趋势。全眼像差C7与CCT日波动量呈正相关,而角膜前表面像差C13与CCT日波动量无相关性;两者与IOP日波动量均无相关性。结论IOP和CCT的日波动呈下降趋势。角膜前表面像差C1...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查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不同对比度下视力情况,分析其视觉空间分辨能力,并评价视觉质量。方法将病例分为3组:基本治愈弱视眼组(20例20眼)、非弱视眼组(2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20例20眼)。相同年龄段最佳矫正LogMAR视力≤0。检查方法:用多功能视力测量仪MFVA100测试并比较3组患者在100%、25%、10%和5%的4种对比度下的LogMAR视力。结果在100%、25%、10%和5%4种对比度下,非弱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视力差异无显著性(P>0.05);基本治愈弱视眼组视力均低于非弱视眼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基本治愈弱视眼组与非弱视眼组相比,各对比度下视力下降的程度基本一致,视力平均差值0.140±0.004。结论各对比度下,基本治愈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非弱视眼视力正常;基本治愈弱视眼各对比度下的视力仍然低于正常儿童,并且在各对比度下视力下降的程度基本一致;基本治愈弱视眼在中高频率下的视觉空间分辨能力仍普遍降低,视觉质量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对中、高度近视患者在明和暗两种环境中不同对比度下对视力的影响,以及中、高度近视组之间视力的比较。方法56例(56眼)接受IJASIK治疗的患者,找出其优势眼,根据术前等效球镜值(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成中度和高度2个不同屈光度数组。其中中度近视组SE在-3,25D至-6.00D之间,29例:高度近视组SE在-6.25D至-10.00D之间,27例。术前进行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ion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屈光力、不同对比度的视力检查,包括:明环境(105Lux)亮背景(250cd/m^2)下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以及暗环境暗背景(25cd/m^2)下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复查UCVA、BCVA、屈光力、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力。结果对比度为10%、5%时,中、高度近视组术后第1个月、第3个月平均视力分别与术前比较,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度与高度近视组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1个月,在暗环境暗背景中四种对比度,中度与高度近视组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第3个月,平均视力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ASIK术后早期,明环境亮背景低对比度下,中、高度近视组视力明显下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视力逐渐上升,但未恢复到术前水平:屈光度数愈高,视力下降愈明显。暗环境暗背景下不同对比度,高度近视组在术后早期视力出现轻度下降。多功能视力检查可敏感、全面地反映患者的视功能状态,弥补临床仅依据视力评价疗效的不足,利于临床对视觉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监测。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高度近视的像差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寻找家族性高度近视的像差特点,探索其像差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可能性,分析异常像差在近视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对家族性高度近视、单纯性近视、正视眼共155例进行像差检查,比较各组间像差的差别。结果 家族性高度近视组与单纯性高度近视组,在屈光度相似的条件下,前者的整体像差明显高于后者;在各阶和各项像差的比较中,家族性高度近视表现为高阶像差(第6、7阶)和第5项像差的明显增高。而在单纯性近视组低、中、高度近视的像差比较中,去除第2阶散光像差后各组整体像差无显著差异。结论 先天性高像差可能是家族性高度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换言之,先天性高像差也许是家族性高度近视发生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测量360例(组Ⅰ)近视散光患者,比较其散光度数和轴位的差异.从中选出46例(组Ⅱ),分析这些差异与第3~14项Zernike系数(C3~C14)的相关性.组Ⅰ、组Ⅱ各分2个亚组:负柱镜轴靠近90°和靠近180°组(分别称组Ⅰ 90 ,组Ⅰ180 和组Ⅱ 90 ,组Ⅱ 180). 结果 组Ⅰ:WASCA与主觉验光散光度数差值(C A-C S)平均为(0.06±0.30)D (P<0.01);轴位差值绝对值(︱A A-A S︱)平均为(7.4±9.7)°;散光度数低于-0.75 D组平均︱A A-A S︱更大(P<0.01).组Ⅱ:散光度数和轴位差异与C3~C14的回归方程:组Ⅱ 180:C A-C S =0.135 1.215×C13;组Ⅱ 90:C A-C S =0.153-0.681×C13-0.386×C7 0.790×C10,︱A A-A S︱=1.986 13.043×︱C8︱. 结论 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得散光度数接近,但测量低度散光轴位差异较大.次级散光C13对负柱镜轴靠近180°和90°组的度数差异影响相反,后者水平彗差越大,轴位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量波前像差,研究不同光学矫正方式(框镜和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光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客观波前像差仪测量29人55只近视眼在5种矫正下的波前像差:裸眼(UC)、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硬镜)、软性角膜接触镜(软镜)、框架眼镜(框镜)和框镜等效球镜(等效框镜)。光学矫正镜片为球面设计。采用波前像差的均方根(RMS)值和Zernike像差进行计算。每次测量重复3次,取均值分析。结果硬镜矫正的均方根值最小。与裸眼状态相比,软镜矫正的均方根值增加,而硬镜矫正和框镜矫正的均方根值显著减少(F=11.90,P<0.002;F=4.75,P<0.05)。高阶像差中,戴硬镜矫正的均方根值比裸眼、戴软镜和戴框镜矫正都显著减少(F=6.18,P<0.02;F=20.73,P<0.001;F=25.51,P<0.001),而戴软镜和戴框镜矫正的均方根值比裸眼状态都显著增加(F=4.98,P<0.05;F=7.86,P<0.01)。对于中度散光眼,戴软镜矫正会显著增加裸眼状态的均方根值(F=4.87,P<0.05)。戴软镜会引起高阶Zernike像差显著增加;戴框镜显著减少了2阶散光的Zernike像差,戴硬镜则显著减少2至4阶Zernike像差。结论戴软镜矫正增加高阶像差,戴框镜矫正减少低阶像差,戴硬镜矫正减少整眼像差。对于波前像差小的裸眼,由于光学镜片矫正打破了屈光介质之间波前像差的平衡,眼像差增加。球性软镜和不规则角膜表面间厚度不均的泪液层会使中度散光眼的像差显著增加。戴硬镜、软镜和框镜矫正均显著降低初级球差。  相似文献   
7.
背景 以往研究分析了角膜接触镜配戴产生的像差变化,但这些变化发生的机制仍不明确.完整理解镜-眼系统引起的波前像差变化原因是进一步改良角膜接触镜的设计、提高视觉矫正质量的基础.目的 通过分析近视患者配戴角膜接触镜状态下的Zernike像差,研究角膜接触镜对人眼光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纳入双眼为近视状态的26例志愿者52眼,等效球镜屈光力为-1.75~-8.50 D,使用WASCA波前像差分析仪分别测量受试眼在未矫正状态、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CL)状态及软性角膜接触镜(Soft-CL)状态的人眼像差.采用重复测量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3种状态下人眼波前像差及Zernike系数间的差异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受试眼未矫正状态下各像差与RGP-CL矫正状态或Soft-CL矫正状态下像差变化的关系、未矫正状态下各像差与RGP-CL矫正状态或Soft-CL矫正状态下双眼像差的关系及3种状态下双眼间像差变化的关系. 结果 在未矫正状态、RGP-CL矫正状态下及Soft-CL矫正状态下整眼像差的均方根值(RMS)分别为(0.71±0.30)、(0.54±0.19)、(0.74±0.32)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58,P<0.001).RGP-CL矫正状态下的整眼像差RMS明显低于未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6,P=0.008),Soft-CL矫正状态下的整眼像差RMS与未矫正状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1,P=0.531),RGP-CL矫正状态下的整眼像差RMS显著低于Soft-CL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8,P=0.001).未矫正状态、RGP-CL矫正状态及Soft-CL矫正状态下的3~7阶高阶像差RMS分别为(0.34±0.12)、(0.28±0.12)、(0.40±0.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1,P<0.001).与未矫正状态相比,RGP-CL矫正状态下的高阶像差RMS略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7,P=0.053),Soft-CL矫正状态下的高阶像差RMS明显高于未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01,P=0.041);RGP-CL矫正状态下的高阶像差RMS显著低于Soft-CL矫正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6,P<0.001).与未矫正状态相比,RGP-CL矫正状态的主轴散光(C5)和球差(C12)、Soft-CL矫正状态的球差(C12)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矫正状态相比,RGP-CL矫正的三叶草像差(C6)、垂直彗差(C7)和四叶草像差(CL0)的平均绝对值显著降低,而Soft-CL矫正状态垂直彗差(C7)的平均绝对值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矫正状态与RGP-CL矫正状态下球差(C12)的正相关性最显著(r=0.763,P<0.001),与Soft-CL矫正状态下二阶散光(C11)的相关性最低(r=0.469,P<0.001). 结论 RGP-CL配戴和Soft-CL配戴与角膜产生的相互作用不同,因此对人眼像差结构的影响不同.RGP-CL矫正可能基于对角膜表面形态的影响而减弱了双眼像差的双侧对称性,因此对人眼像差的改变最大,而Soft-CL矫正改变了人眼的高阶像差.  相似文献   
8.
硬性角膜接触镜(简称硬镜)的中心偏会影响戴镜后的矫正效果,长期佩戴内表面球心偏差较大的硬镜会使角膜形状发生不规则改变,因此中心偏的大小对于评价镜片光学矫正质量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测量硬镜中心偏的方法,该方法应用球面反射原理,在镜片夹具中心设计一标准凹面反射镜确定镜片几何中心的位置,实现中心偏的静态测量,解决了传统的旋转反射法易使质地较软的硬镜变形或破裂的问题。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精度,系统重复性良好,适用于硬镜光学中心偏的测量。  相似文献   
9.
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波前像差 ,以阐明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光学特性。方法 :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试验组为常规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后的单纯白内障患者 2 4例 31眼 ,年龄范围 :15~ 73岁 (平均 =5 1.1岁 ) ;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志愿者 17位 33眼 ,排除眼科疾病 ,年龄范围 :2 5~ 6 8岁(平均 =5 0 .7岁 )。使用主观型波前像差仪 (SuZhouBriteEye收稿日期 :2 0 0 2 -10 -10 ;修回日期 :2 0 0 3 -0 1-2 0作者简介 :熊瑛 (1973 -) ,女 ,山西太原人 ,医学博士 ,研究方向 :视光学和白内障。通信作者 :褚仁远 (E -mail:xy0 62 9@sina .com)ModelWFA 10 0 0 )进行波前像差检测 ,通过MADLAB软件数据处理计算出总体像差和分阶像差的均方根 (RMS)以及像差图。结果 :试验组总体像差的RMS平均达 1.31μm(范围为 0 .34~ 2 .84 μm) ;对照组的RMS平均达 0 .5 4 μm(范围为0 .2 0~ 1.6 2 μm)。两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 ,试验组的总体像差明显增高 (t =4 .2 6 4 ,P <0 .0 0 4 ) ,试验组 2~ 7阶的分阶像差明显增高 (mint=3.179andP <0 .0 19) ,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比年龄匹配的自然晶状体眼的显著增  相似文献   
10.
LASIK手术并发症对眼波阵面像差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屈光手术后中央岛、偏中心、不规则散光、多中心切削等并发症对眼波阵面像差的影响。方法 进行一项回顾性的临床研究 ,对接受 L ASIK手术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的 2 5例患者 (2 9只眼 )的眼波阵面像差进行了评估。采用主观性波阵面像差仪对眼波阵面像差进行了测量与比较。检查结果通过 Madlab软件分析 ,直接获取 35项 Zemike系数及每阶 Zemike系数的 RMS值。结果 无并发症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BCVA)是 1.0 1± 0 .12 ,术后 3月 BCVA为 0 .99± 0 .14 ;并发症组患者术前 BCVA是 1.0 2± 0 .0 9,术后 BCVA为 0 .6 1± 0 .2 4。术前眼波阵面像差的 RMS值为 0 .6 5μm ,术后无并发症组为 1.5 1μm;而中央岛组的 RMS值为 6 .78μm ;偏中心组为 7.94μm;不规则散光组为 9.32μm ;多中心切削组为 7.2 9μm。结论  L ASIK术中术后所致的并发症可导致眼波阵面像差数倍的增加 ,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