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眼科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同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三联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探讨三联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术前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行三联手术的15例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术后1 a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并发症及角膜内皮细胞数以及植片存活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 a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角膜内皮细胞数为(1974.20±472.82)个·mm-2。术后BCVA为(0.80±0.27)LogMAR,与术前(2.63±0.62)LogMAR相比,有显著性提高(t=13.042,P<0.001)。术后眼压为(14.53±3.04)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眼压(15.27±2.37)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5,P=0.505)。术后眼轴长度为(23.62±2.12)mm,与术前(23.69±2.01)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P=0.893)。术后角膜屈光度为(42.56±5.48)D,与术前对侧眼(45.01±1.6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2,P=0.260)。术前目标屈光度为(0.58±0.25)D,术后等效球镜度为(0.40±4.65)D。结论 三联手术对于治疗伴有白内障的角膜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选择预留偏正视的晶状体度数可能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但术后不可预知的角膜曲率改变仍会对屈光状态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脱细胞猪角膜基质与新鲜角膜组织作为植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15年11月~2016年9月在北京佑安医院就诊的10例病变深度未累及后弹力层的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方法 回顾性分析气泡辅助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资料,其中使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材料和新鲜角膜组织材料治疗的患者各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球镜度、角膜平均曲率、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表现、角膜透明度以及植片的生存情况。主要指标 术后1年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LogMAR)、眼压、球镜度、角膜平均曲率、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数、角膜厚度、眼轴长度、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表现、角膜透明度以及植片的生存情况。结果 在随访期间,两组所有植片均保持透明,植片生存率为100%。术后1年,脱细胞角膜基质组和新鲜角膜组的视力分别为0.53±0.21和0.33±0.06(P=0.184),眼压分别为(8.00±2.00)mmHg和(10.33±0.58)mmHg(P=0.124),球镜度分别为(-4.50±4.21)D和(-1.25±0.75)D(P=0.258),角膜平均曲率分别为(47.59±5.40)D和(44.51±1.87)D(P=0.403),散光度分别为(-5.52±1.97)D和(-5.14±1.66)D(P=0.812),内皮细胞数分别为(1272.67±387.63)个/mm2和(1550.33±232.69)个/mm2(P=0.347),角膜厚度分别为(439.33±67.86)μm和(534.00±14.42)μm(P=0.077),眼轴长度分别为(23.53±0.91)mm和(23.55±1.56)mm(P=0.981)。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组的角膜上皮细胞可以完全覆盖植片,基底细胞和翼状细胞形态和密度与新鲜角膜组织接近,但在基底细胞下方可见高反光的沉着物,基质层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新鲜角膜组织,并且在内皮细胞与深基质层之间仍可见脱细胞纤维排列。结论 脱细胞猪角膜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当缺乏新鲜角膜材料时,用于替代治疗感染性角膜溃疡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失败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水平及危险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5月因角膜移植失败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再次行角膜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576例(576只眼), 其中男性305例, 女性271例, 年龄为44.0(0.7, 91.0)岁。依据角膜移植手术中房水或角膜组织病毒DNA的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CMV DNA阳性的CMV组和疱疹病毒DNA均为阴性的对照组, 以CMV感染率、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主要研究指标, 运用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合并全身病、眼部病变、眼部手术史和局部及全身用药等方面的差异, 计算各CMV感染危险因素的比值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患者总体CMV感染率为21.9%(126/576), 2016至2021年历年CMV感染率为10.9%~37.7%。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 最终有378例患者被纳入对照试验, 其中CMV组126例, 对照组252例。两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的主要指标为全身免疫异常相关性角膜病变[CMV组:38例(30.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蠕形螨感染患者的眼表特征。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56例螨虫性睑缘炎患者,分为LASIK术后组(9例)和对照组(47例)。方法 采用Keratograph5M眼表综合分析仪和泪液分泌试纸对两组患者进行眼表检查,包括角膜荧光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TBUT),眼红分析(conjunctival hyperemia index, CHI),睑板腺照相和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I test, SIt)。主要指标  FL评分,非侵入式TBUT,结膜眼红指数,睑板腺评分和基础泪液分泌量。结果  LASIK术后组的FL评分(1.3±1.0)明显高于对照组(0.38±0.15)(P<0.01);而LASIK术后组 TBUT(10.55±5.8)s,CHI(1.7±0.5),SIt(16.4±3.8)mm,睑板腺评分(1.42±1.0)与对照组TBUT(9.93±5.3)s,CHI(1.74±0.67),SIt(14.0±11.2)mm,睑板腺评分(1.45±1.0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ASIK术后的患者发生螨虫性睑缘炎更容易继发角膜上皮点状病变,加重眼表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优化脉冲光(OPT)联合睑板腺按摩辅助治疗鳞屑性睑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收治的18例鳞屑性睑缘炎成年患者的病例资料,18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2周后,其睑缘状态作为基线水平并开始进行OPT治疗,每次OPT治疗后行双眼睑板腺按摩,共进行3次,每次间隔4周。在首次治疗后的4、8、12周进行随访,进行睑缘形态、睑板腺分泌物性状和睑板腺脂质排出难易度评分,同时检查视力、眼压、眼前节和眼底情况,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OPT治疗后睑缘炎症明显减轻,其效果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更加明显,上下睑缘评分分别从(2.67±0.72)分和(2.28±0.57)分别降至(1.14±0.80)分和(0.58±0.65)分,上、下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分别从(16.17±3.48)分和(13.47±4.58)分降至(3.72±2.21)分和(3.42±3.07)分,上下睑板腺分泌物排出难易程度评分分别从(1.56±0.77)分和(1.67±0.59)分降至(0.03±0.17)分和(0.03±0.17)分(P0.05)。所有患者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OPT联合睑板腺按摩可以更好地减轻睑缘炎症,是辅助治疗鳞屑性睑缘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指出目前眼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学习方法的局限性,探讨其相应对策及评价标准,以提高理论课程学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的相关性。设计 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2019年北京同仁医院行Lipiflow热脉冲治疗前的MGD患者30例(30眼)。方法 通过眼前节照相技术和Oculus眼表分析仪拍摄睑缘和睑板腺,并依据睑缘形态、睑板腺主体部形态、睑板腺开口和分泌物性状进行分类。睑缘形态分为肥厚、充血、角化和变形;睑板腺主体部形态分为缺失、白色节段、导管膨胀、萎缩、扭曲和分叉;睑板腺开口形态分为圆形、脂帽、脂塞和脂栓。依上述形态进行评分,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的相关性。主要指标 睑缘及睑板腺形态评分,睑缘及睑板腺形态学相关系数(r)。结果 睑板腺开口形态与分泌物性状之间呈正相关(r=0.590,P=0.001),睑板腺白色节段与睑板腺开口形态呈正相关(r=0.439,P=0.015);睑板腺萎缩和分叉与睑板腺的分泌物性状呈负相关(r=-0.349,-0.374;P=0.048,0.042)。在睑缘形态中,睑缘角化的评分与睑缘形态总评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最强(r=0.842,P=0.000);睑缘角化与睑板腺开口形态改变呈正相关(r=0.517,P=0.003)。在睑板腺形态中,睑板腺白色节段评分与睑板腺总评分呈正相关,且相关关系最强(r=0.535,P=0.002)。结论 MGD患者睑缘形态与睑板腺形态部分存在相关关系。睑板腺白色节段作为睑板腺主体部的形态评估指标更为合理;睑缘角化作为睑缘的形态评估指标更为合理,且睑缘角化与睑板腺开口的形态改变相关。(眼科, 2020, 29: 355-360)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热脉动系统LipiFlow对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患者治疗并随访6个月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佑安医院眼科就诊,并进行LipiFlow治疗的15例(30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进行SPEED问卷,不完全眨眼比率(PB),脂质层厚度(LLT),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It)和睑板腺开口油脂分泌情况(MGYLS)。 结果 SPEED问卷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为10.20±3.57和9.87±3.68,与治疗前的12.13±2.42相比降低。PB比率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时分别为60%和62.45%,与治疗前的72.24%相比下降。LL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71.70±21.23)nm,(72.03±20.52)nm和(74.60±20.07)nm。TBU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5.37±2.19)s,(6.33±2.34)s和(6.40±2.50)s。 SIt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5.30±4.41)mm,(5.93±4.51)mm和(7.43±7.26)mm。MGYLS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分别为3.50±2.11,4.23±1.99和3.83±1.97。LLT,TBUT,SIt和MGYLS三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热脉动系统可以减轻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主观症状,同时改善不完全眨眼的比率,可以巩固治疗效果长达6个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