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视网膜脱离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探讨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的97例(117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病例进行综合临床分析。结果:行常规巩膜外加压术101眼,1次手术成功率90眼(89.11%),联合玻璃体切除手术16眼,1次手术成功8眼(50.00%),最终视网膜复位108眼(92.31%),结论:眼外伤是儿童多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儿童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治疗应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首先施行常规巩膜外加压术,但对伴有PVR严重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应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49例Ⅴ型斜视伴下斜肌功能过强惠者分为四组,分别采用水平肌加强减弱术不联合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Ⅰ组)、联合单侧下斜肌切断减弱术(Ⅱ组)、联合双侧下斜肌对等切断减弱术(Ⅲ组)及联合双侧下斜肌不对等切断并部分切除减弱术(Ⅳ组)治疗Ⅴ型斜视。结果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采用四种方式治疗后,眼位正位,下斜肌功能亢进改善+~++,双侧下斜肌功能对等,术前术后原在位度数和上下注视25。斜视角之差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根据单侧或双侧下斜肌功能过强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Ⅴ型斜视伴原发性下斜肌功能过强,眼位矫正满意,同时手术方式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泪道冲洗联合鼻腔负压治疗新生儿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儿泪囊炎是小儿常见的眼病 ,作者对近 1年来行泪道冲洗联合洗耳球鼻腔负压吸引的 2 1例新生儿泪囊炎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 ,效果佳 ,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我院 1 993~ 1 999年收治的2 1例新生儿泪囊炎 ,均为单眼患病 ,其中右眼 9例 ,左眼 1 2例。男 1 1例 ,女 1 0例。年龄 2~ 1 2个月 ,平均 4 3个月。均为挤压泪囊法失败者。2 治疗方法 :用 6号注射针头去针尖、磨钝圆 ,制成泪道冲洗针头。患儿侧卧位 ,治疗眼在上方 ,0 5 %地卡因表面麻醉 ,固定好头部 ,先行下泪点扩张 ,泪道冲洗针头自下泪小管前进至泪囊腔 ,同时助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采用单切口术式和双切口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开角型或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37例(42只眼),分别以单切口术式(单切口组,23只眼)或双切口术式(双切口组,19只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前、后眼压和视力,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成和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两组平均眼压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两组平均眼压下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两组视力、滤过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安全、有效,单切口和双切口术式手术成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8岁。因"咳嗽8d,高热7d"拟"肺炎,右侧胸腔积液"于2010年6月21日收住我院儿科治疗。予头孢噻肟、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抗感染,氨溴索静脉滴注化痰治疗,地塞米松静推抗炎促进炎症吸收。治疗6d后患儿咳嗽减轻,发热反复,体温高达40.3℃,第6天静脉滴注氨溴索氯化钠针时出现手抖,1.5h后述左眼视物模糊,停静脉滴注后检查视力叙述不清,  相似文献   
6.
眼部铝水灼伤逐年增多,我院自lop年10月至IWe年12月共收治兀树,现报告如下:一般情况:78例均来自全国著名小五金之乡的浙江省永康市,均受聘于个体铝业加工工厂,就业前无技术培训及安全生产教育。其中男74例,女4例。年龄16一对岁,平均工.3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12例。受伤情况:刀例116眼中右眼功例,左眼19例,双眼”例。就诊时间伤后2小时一功天(其中16例曾在他院治疗过)。入院视力盲刀眼,低视力2眼,>o.3to眼。灼伤部位:结角膜113眼,眼睑兀眼,合并颜面部灼伤万例。灼伤程度:Iolg眼,ilo41眼,Illffe眼,IVQI眼。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各因素的关系,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辐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对48例不同程度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斜视角的大小分三组,分别进行斜视角、正负融合范围、正负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检查,将各项检查结果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间歇性外斜视5 m远距离斜视角的平均值为(-13.19±8.40)△,33 cm近距离平均值(-18.79±6.80)△.正融合范围平均值7.29±4.73,负融合范围平均值:-4.28±4.55.辐辏近点平均值:破裂点7.50±2.43,恢复点8.74±2.84.远正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2.34±6.90,破裂点18.48±7.63,恢复点10.76±7.19;远负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4.30±6.22,破裂点21.52±6.94,恢复点8.34±7.92.近正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8.03±8.16,破裂点28.13±7.85,恢复点20.25±18.70;近负相对聚散幅度平均值:模糊点14.21±7.04,破裂点21.55±6.96,恢复点8.06±7.99.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平均值:1.89±1.03.负融合功能和负相对聚散幅度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与负融合功能和负相对聚散幅度有显著相关性,正融合功能范围、正相对聚散幅度、辐辏近点、调节性辐辏与调节的比值与间歇性外斜视斜视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角膜塑形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兴起的一种非手术治疗近视眼的方法。具有减低近视、矫正近视功能[1 ] 。为了探讨角膜塑形术治疗青少年近视眼的近期疗效 ,我们从 1 999年 5月至 1 2月对 62例 1 2 4眼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进行角膜塑形术治疗 ,将其中治疗时间大于 3个月的 44例 ( 88眼 )资料完整病例进行总结分析。资料与方法   1 对象  44例 88眼近视眼患者 ,均无其它眼疾 ,未使用过角膜接触镜。其中男 2 6例 ,女 1 8例 ;年龄为 1 0~ 1 8岁。屈光度 -1 0 0~-7 5 0D ,散光 -0 5 0~ -3 0 0D ,均为循规散光。按屈光度分 3组 :Ⅰ组 2 8眼 ,…  相似文献   
9.
外伤性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外伤性白内障多伴有各种并发症,术后炎症反应重,常影响人工晶体植入及术后视力矫正和双眼视功能.我院从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共收治外伤性白内障73例,其中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和Ⅰ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共26例27眼,现报告如下:l、一般资料:男24例25眼,女2例2眼;双眼1例,右眼9例,左眼16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53岁,平均20.16岁,12岁以下6眼.2、外伤性质和并发症:眼球穿通伤24眼,其中角膜穿通伤23眼,巩膜穿孔伤1眼,角膜穿孔伤伴眼内金属异物3眼,(晶体异物1眼,玻璃体异物2眼),电击伤2眼,铝水灼伤1眼.角膜瞳孔区严重损伤7眼,周边部损伤17眼.虹膜损伤致瞳孔变形9眼,晶体前囊破裂13眼,术中发现晶体后囊破裂8眼.  相似文献   
10.
间歇性外斜视治疗对策设计研究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斜视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对不同斜视度数的9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斜视角大小和双眼视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设计治疗对策。结果A组35例。其中16人斜视角增大伴有不同程度视功能丢失趋势(45.71%),需融合功能训练。8人(22.86%),需手术治疗。B组16例,训练前、后远近斜视角、辐辏性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1例,手术前有、无融合功能与术后正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融合功能训练后有、无融合功能与术后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正确判断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视功能状况是设计治疗对策的基础。②小度数患者加强随访观察及非手术治疗,部分病例可暂时控制病情。③术后融合功能的建立和巩固可预防眼位回退及提高功能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