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多发的眼表疾病,是结膜组织的增生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1]。其主要诱因多为局部受光、风沙、尘埃、烟雾等不良刺激后,使得干细胞受损或功能丧失,结膜转向分化作用消失,角膜缘上皮结膜化,新生血管形成,继而纤维母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而形成翼状胬肉[2]。近年来,各类手术及非手术治疗方法很多,目的均在于控制其发展或防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益脉康片对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视野缺损的控制和改善情况。方法:76例89眼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眼压通过药物或手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采用益脉康片进行治疗,用黄蓝视野检查患者的视野变化,随访6~36月,平均21月。结果:89眼中视野稳定者44眼,占49.4%,视野改善者34眼,占38.2%。结论:益脉康片能改善视神经血循环和缺氧状态,有效控制和改善中晚期青光眼视野缺损的状态,提高中晚期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背景 脱髓鞘性视神经炎是与多发性硬化(MS)密切相关的一种疾病,发病机制不详,目前相关的基础研究尚少.目的 从分子水平揭示髓鞘碱性蛋白(MBP)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视神经内的表达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免疫后8、12、18和25 d组.用5只豚鼠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后收集脑脊髓制备匀浆并与完全弗氏佐剂(CFA)等体积混匀后于Wistar大鼠4只脚垫皮下分别一次性注射抗原乳化剂0.5 ml,同时于即刻和48 h足背皮下分别注射百日咳杆菌0.2ml诱导Wistar大鼠EAE模型,注射当天记为免疫后第0天.造模后观察模型鼠的行为,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在上述相应时间点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大鼠并制作视神经组织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MBP的表达情况.结果 Wistar大鼠免疫后12d左右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功能评分开始上升,免疫后18d神经功能评分最高,随后逐渐下降.视神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免疫后12 d视神经组织的神经纤维排列不均匀,免疫后18d视神经组织细胞结构紊乱,神经纤维变细小,轴束明显肿胀并有脱髓鞘现象,免疫后25d,异常细胞大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表明,MBP主要表达于视神经纤维的髓鞘中,免疫后12d视神经组织中MBP阳性染色细胞为(115.75±26.49)个/5个视野,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67.44±22.49)个/5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7,P<0.05),免疫后18 d MBP阳性细胞最低,为(75.57±34.54)个/5个视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2,P<0.01),免疫后25 d MBP阳性细胞数开始回升,但仍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8,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随着免疫时间的延长,MBP/β-actin值在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中的表达逐渐减少,免疫后12d,M BP/β-actin值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39,P<0.05),免疫后18 d MBP/β-actin值最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7,P<0.01).结论 EAE大鼠视神经组织存在MBP的降解,提示视神经炎是一种视神经的原发性脱髓鞘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MP-1(microperimetry-1)微视野检测、短波长/蓝黄视野(short-wavelength auto-mated perimtry/blue-on-yellow perimetry,SWAP/B-YP)检测、标准白/白( white-on-white perimetry,W-W)视野检测在青光眼的现代临床综合检测中取得的视盘形态参数与生理盲点视野变异间的相关性。

方法:随机对我科门诊39例78眼正常体检者(均为我部军人)、59例118眼早期青光眼患者、25例50眼中期青光眼患者均采用HUMPHREY Ⅱ-750全自动全视野仪检测W-W与SWAP/B-YP视野仪、MP-1眼底超微视野仪进行视盘区域视野检测与45°免散瞳照相精确定位并叠加,通过上述三种视野的综合检测进行分析。重点指标:杯盘比值(cup/disc,C/D)、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

结果:(1)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皆有明显差异。与正常体检组比较,早期青光眼组现C/D、MD均增大,生理盲点轻度扩大,中期青光眼组三种视野均能明显发现生理盲点、MS、MD异常。(2)当MP-1视野与 SWAP/B-YP视野综合检测青光眼时,在Logistic回归分析指导下,其MD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为92.0%,95.0%,93.9%。在与C/D值综合分析后,其可超越99%。

结论:MP-1微视野与SWAP/B-YP视野的敏感性在早期青光眼的检测中较标准W-W视野高,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对于中期青光眼则体现了标准W-W视野快捷、准确、省时优势,上述三种视野综合检测较完整地体现出免散瞳眼底45°彩色图与视野功能相结合综合分析是将形态学和功能学检查结合得到精确定位的、定量的视觉功能资料,有助于更进一步提高青光眼现代临床检测诊断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门诊于2008年10月至2010年4月明确诊断为葡萄膜炎致黄斑水肿病例共56例(64只眼),均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注射液,联合散瞳药物等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视力、眼压、眼前后节情况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TA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视力明显提高(P<0.001),相干光断层扫描(OCT)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明显变薄,由术前的平均(568±94)μm降至约(238±41)μm(P<0.001),黄斑水肿减轻,未见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TA可安全、有效提高视力、控制炎症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在治疗前葡萄膜炎中的抗炎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门诊于2008-02/2010-10就诊的前葡萄膜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液,B组采用氯替泼诺眼液,C组采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氯替泼诺眼液,连续随访6wk,观察炎症消退情况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炎症反应消退快、病程短,但少数患者出现药物性高眼压;B组炎症反应消退较慢,无药物性高眼压现象;C组炎症反应消退快、病程短,无高眼压现象。结论:对前部葡萄膜炎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联合两种糖皮质激素眼液治疗能快速控制炎症、缩短病程、安全有效地预防或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P-1微视野检测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早期诊断以及随访的临床效应。方法:正常体检青年组20例40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45例62眼,以上人员均屈光间质透明。采用标准W-WP与MP-1微视野分别对正常体检青年组、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组检测。结果:显示MP-1微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光敏感度 (mean sensitivity, MS)在两组比较差值为10.3±1.10dB;MP-1微视野检测的视野平均缺损值(mean defect, MD)在两组比较差值-2.50±3.23dB,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MP-1微视野对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视功能受损的敏感度高于常规视野标准W-WP检测,特异性为90%、敏感性92%。结论:MP-1微视野比常规视野标准W-WP检测有着独特客观眼底解剖与主观定量视觉精确定位的视功能受损高度敏感的重要直观依据,在急性球后视神经炎的最早期临床诊断、治疗、预后随访评估具有独特的应用效应。  相似文献   
8.
1病例 患者女,16岁。因2008年8月1日双眼裸眼观看日全食后出现视物不清,次日即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4,左眼0.6,双眼结膜轻度充血,角膜透明,前房透明,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边界清,C/D约0.3,黄斑区灰暗,中心凹处可见圆形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光不可见(网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LCAT)治疗双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01/2015-07在解放军第四七四医院诊断为双侧翼状胬肉患者46例54眼,其中双眼双侧胬肉8例16眼,一眼双侧胬肉一眼鼻侧胬肉11例11眼(仅纳入双侧胬肉眼作为研究对象),单眼双侧胬肉27例27眼,均采用鼻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同眼上方LCAT,而颞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对侧眼下方LCAT。术后1、7d,1mo,1a复查,复查时完成视力、裂隙灯等检查,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翼状胬肉复发情况。

结果:完成1a随访患者共44例52眼,失访2例2眼。术后1a复发3例3眼(6%),鼻侧翼状胬肉复发2眼,颞侧翼状胬肉复发1眼。未见其它术后并发症。

结论:鼻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同眼上方LCAT,同时颞侧翼状胬肉切除联合对侧眼下方LCAT治疗双侧翼状胬肉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模型视神经内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的表达变化,为研究视神经炎(optic neurikis,ON)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方法用豚鼠脑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诱导Wistar大鼠,建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模型,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免疫后7d、12d、18d、25d组,通过行为学观察对各组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通过HE染色法观察各组视神经的病理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VCAM-1和MCP-1的表达情况。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神经功能评分增加,至18d,达到最大的1.9分。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视神经组织结构正常,而免疫组大鼠视神经组织出现结构的异常,免疫后18d,病变程度达最高峰,这和功能评分的结果相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对照组没有VCAM-1和MCP-1表达;免疫后7d,VCAM-1和MCP-1开始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1.45±8.65和47.86±9.65;免疫后12d,VCAM-1和MCP-1表达均进一步增加,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7.34±5.76和86.45±5.6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后18d,VCAM-1和MCP-1表达达到高峰,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2.53±9.56和153.56±12.4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免疫后25d,VCAM-1和MCP-1表达减少,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1.23±7.58和116.49±8.83。结论 VCAM-1和MCP-1参与了ON的发病过程,ON是一种免疫因素介导的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