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眼科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分析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经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经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的ROP患儿,统计其性别、孕周、出生体重、ROP诊断、激光治疗参数、眼底随访情况、RetCam图片等临床资料,分析激光治疗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时间、部位和范围等特点。结果7例患儿(共12只眼)经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后出现视网膜脱离,其平均孕周为29.9周(28~35周),平均出生体重1366g(1140~1810g)。激光治疗前诊断为阈值病变8只眼(占66.7%),阈值前病变1型4只眼(33.3%)。所有患眼激光治疗后平均5.8周出现视网膜脱离,其中11只眼(91.7%)在治疗后2~7周出现视网膜脱离,仅1只眼(8.3%)于激光治疗后24周出现4B期。所有患眼中,9只眼(75.0%)表现为颞侧、局限性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脱离范围<4个钟点,1只眼(8.3%)表现为鼻侧、局限性视网膜脱离,脱离范围4个钟点,另2只眼(16.7%)为累及各象限的完全性视网膜脱离。所有患儿激光治疗后平均随访27.2周。结论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经间接检眼镜激光治疗后7周内出现视网膜脱离的可能性比较大,主要表现为颞侧玻璃体增殖、牵引而导致的局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2.
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前膜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病理性近视内界膜表面结构的组织学变化与黄斑裂孔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同顾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34例3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屈光度均超过-6.00 D,眼轴26.00~33.12 mm,平均眼轴长度27.74 mm.5只眼为黄斑裂孔无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组),29只眼为黄斑裂孔合并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视网膜脱离组).对入选患眼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观察Weiss环以判断玻璃体后脱离程度,获取34只眼的视网膜前膜及19只眼的内界膜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及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采用光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5只眼出现Weiss环,24只眼的视网膜表面有多层玻璃体组织残留.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内界膜表面的视网膜前膜主要由玻璃体胶原纤维.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19只眼的内界膜标本中,5只眼可她内界膜一玻璃体胶原纤维-细胞的"三明治"样结构,1只眼可见内界膜损伤、表面组织牵引和星形胶质细胞移行.结论病理性近视玻璃体后界面劈裂、内界膜表面组织结构的变化是黄斑裂孔发生发展直至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评价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激光光凝治疗的ROP阈值病变、阈值前病变患儿126例241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确诊后3d内在眼表面麻醉下采用半导体倍频YAG激光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随访129.4d。结果所有接受治疗的患儿中,ROP退化203只眼,占84.2%;视网膜结构不良预后38只眼,占15.8%。后者包括黄斑牵引增生条索16只眼,占不良预后的42.1%;进展至4A期(未累及黄斑的局限视网膜脱离)4只眼,占10.5%;4B期(累及黄斑的局限视网膜脱离)7只眼,占18、4%;5期(完全视网膜脱离)11只眼,占28.9%。最常见的治疗后眼部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38只眼,占15.8%)和感染性结膜炎(22只眼,占9.1%),呼吸暂停等全身并发症少见(1例,占0.8%)。结论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ROP阈值病变和阈值前病变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合并高眼压患者视觉生存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VF/QOL(vision function,VF,视功能;quality of life,QOL,生存质量)问卷调查量表对9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合并高眼压患者和90例非TAO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视觉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研究。计算两组患者VF/QOL总得分以及各个维度得分。VF和QOL问卷测量的指标分别包括主观视觉、周边视野、视觉适应、立体视觉以及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社交能力、心理状态。结果:TAO合并高眼压的VF(89.93±8.9)和QOL(92.89±5.91)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98.18±4.06,99.21±1.87),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VF得分中除周边视野外(Z=-0.65,P=0.52),其他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QOL中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病程分级和心理因素均是影响患者VF得分的独立因素,和眼压、年龄、病程等无关,学历是影响QOL得分的因素。结论:合并高眼压的TAO患者视觉相关生存质量下降和眼压无关,疾病严重程度的分级只会影响到患者的VF得分,和QOL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合并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眼科收治诊断为TAO并合并有干眼患者28例(55只眼)作为病例组,26名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甲状腺相关免疫指标,s-TSH,FT3,FT4,TAO活动性评分(GAS),泪液基础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项目(FI),利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免疫指标采用Mann-Whitney Test检验,其他指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28例患者中,TAO活动期患者12例(42.85%),非活动期患者16例(57.14%).活动期和非活动期甲亢眼病患者在甲状腺免疫指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SH,P <0.01; FT3,P=0.013; FT4,P<0.01.TAO患者的BUT比对照组显著的减少(P<0.01),而Schirmer实验显示TAO患者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在TAO活动期的患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 TAO的泪液分泌正常.(2) TAO合并干眼是眼表的炎症导致泪膜不稳定引起的蒸发过强干眼.(3)活动期TAO患者的角膜受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4期和5期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ROP)的临 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ROP患儿32只眼行闭合式玻璃体视网膜手 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性18例,女性8例;出生孕周27~35周,平均孕周29.4周;出生体重960~2200 g,平均体 重 1434.6 g。手术时年龄为出生后50~705 d,平均158.3 d。32只眼中ROP5期病变13只眼 , 4期病变19只眼(4A期10只眼,4B期9只眼)。其中11只眼因ROP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型接 受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1只眼再次接受冷冻治疗,病变未能控制进展至4期或5期。玻 璃体视网膜手术采用闭合式三切口入路,其中11只眼保留晶状体,21只眼行晶状体切除。手 术后随访 2~24个月,主要随访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手术过程顺利。4 期的19只眼中,4A期 的10只眼视网膜均完全复位,占100%。3只眼有视盘黄斑牵引;4只眼分别于视盘前、鼻侧视 网膜前及颞侧周边部残余机化增生膜;1只眼手术后玻璃体少量积血,2周后吸收;1只眼手 术 后并发白内障。4B期的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6只眼,占66.7%。但均周边广泛瘢痕机化 ,1只眼有视盘黄斑牵引;另外3只眼视网膜未复位,手术后即有玻璃体积血,其中2只眼合 并前房积血。5期的13只眼,3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占23.1%。其中2只眼周边广泛瘢痕机 化,视网膜血管细,视盘色淡;1只眼颞侧视网膜皱襞;1只眼视网膜大部分复位,占7.7% ,鼻侧视网膜有增生膜和浅脱离;另外7只眼视网膜均未复位。结论:4 期ROP 通过保留或不保留晶状 体的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能够使视网膜有效解剖复位,手术成功率较高; 但对于5期ROP,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效果差,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血管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VEGF已成为目前进行靶向治疗的主要目标.抗VEGF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能直接阻断VEGF蛋白,眼内注射Ranibizumab能够有效抑制CNV[1-5].我们对本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治疗的一组CN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评估中国人玻璃体腔内注射Ranibizumab治疗CNV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陆士恒  张忆  吕骄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70-1171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下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在角膜最大曲率子午线上做3.0mm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术前散光度数≤1.0D的144例156眼术前、术后3mo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前后角膜地形图散光的变化。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mm角膜透明手术切口的术源性散光为0.77±0.53D。患者手术前后的散光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变化具有相关性(r=-0.69,P<0.01)。术前角膜散光≤0.25D者术后散光增大,其余组术后散光变小。结论:利用角膜地形图定位手术切口位置,可以改变超声乳化术后的角膜散光。对于散光范围在0.37~1.0D的患者更适合3.0mm的透明角膜切口。  相似文献   
9.
论述早产儿视网膜病中附加病变的定义、诊断和病因,并揭示其与早产儿视网膜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病理性近视内界膜表面结构的组织学变化与黄斑裂孔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同顾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病理性近视黄斑裂孔患者34例34只眼的临床资料.患眼屈光度均超过-6.00 D,眼轴26.00~33.12 mm,平均眼轴长度27.74 mm.5只眼为黄斑裂孔无视网膜脱离(黄斑裂孔组),29只眼为黄斑裂孔合并后极部视网膜浅脱离(视网膜脱离组).对入选患眼行睫状体平坦部三切口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中观察Weiss环以判断玻璃体后脱离程度,获取34只眼的视网膜前膜及19只眼的内界膜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HE)及醋酸铀-枸橼酸铅双染色,采用光学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 玻璃体切割手术中,5只眼出现Weiss环,24只眼的视网膜表面有多层玻璃体组织残留.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内界膜表面的视网膜前膜主要由玻璃体胶原纤维.星形胶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组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19只眼的内界膜标本中,5只眼可她内界膜一玻璃体胶原纤维-细胞的"三明治"样结构,1只眼可见内界膜损伤、表面组织牵引和星形胶质细胞移行.结论病理性近视玻璃体后界面劈裂、内界膜表面组织结构的变化是黄斑裂孔发生发展直至视网膜脱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