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疗效及对青光眼视野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对42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在上方鼻侧角膜缘切口行小梁切除术.颞侧行小切口摘除白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Humphrey-740型自动视野计观察和比较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手术前后视野结果.[结果]术后42只眼前房形成及眼压控制较好,出现轻微并发症,但经药物治疗均得到很好控制,术后视力≥0.5者16只眼,0.3~0.4者18只眼,0.1~0.2者6只眼,<0.1者2只眼.半年后复查,大部分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与术后平均MD、A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平均P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SI与MD具有相关性,术后ASI与MD也具有相关性,而且术后与术前ASI与MD的变化亦具有相关性.[结论]对膏光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可有效控制眼压,改善视力、降低手术并发症.青光眼视野检测的ASI与MD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6例(96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眼)。观察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眼压、视力情况、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术后降压药物种数、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视力、中央前房深度、周围前房深度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降压药使用种数、并发症数量均少于对照组。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降低眼压、提高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经Topcon眼压计(non-contact tonometry,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分布,以及NCT、Goldmann压平眼压计(Goldmann applanation tonometry,GAT)与OCULUS 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ST)所测眼压值的差异,并分析眼压和CCT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经NCT测量单眼或双眼眼压高于21mmHg的非青光眼屈光不正儿童39例78眼,用CST和GAT再次进行眼压测量,两种仪器的测量顺序随机,同时用CST测量CCT并根据CCT进行眼压校正。根据CCT分成正常组和较厚组,分析经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总体CCT分布情况,探讨三种仪器所测眼压值的不同及其与CCT的相关性。

结果:正常CCT组,CST低于GAT和NCT的眼压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12,P=0.01); 较厚组,三种眼压测量方式的眼压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72,P<0.001)。NCT和GAT眼压值与CCT呈明显正相关(rNCT=0.298,PNCT=0.04; rGAT=0.408,PGAT= 0.01); CST校正眼压值与CCT无明显相关性(rCST=0.062,PCST=0.593)。

结论:NCT初筛高眼压的屈光不正儿童的CCT偏厚,CST校正眼压低于NCT和Goldmann眼压,NCT和GAT所测眼压与CCT呈正相关; 对于CCT偏厚的儿童患者,CST校正眼压比NCT和GAT更接近于真实眼压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白鼠前房内灌注不同浓度正电荷聚乙烯亚胺(PEI)后小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12只大白鼠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的O.05%,O.5%和5%PEI在正常眼压下经前房灌注,维持20min。组织制成标本后用电镜现察。结果:在O.05%PEI灌注组,仅在前房侧表层小梁内皮细胞膜上观察到细小的PEI颗粒。在O.5%PEI灌注组,在小梁的内皮细胞膜表面,细胞外成份和管旁组织,以及Schlemm's管的内皮细胞膜观察到大小较一致的PEI颗粒。在5%PEI灌注组,所见PEI颗粒范围与O.5%PEI组基本相同,但PEI颗粒较其大而多,且小梁部分结构被破坏。结论:PEI经小梁进入Schlemm’s管与浓度有关,高浓度PEI可使小梁部分组织结构被破坏。  相似文献   
6.
1病例患者男,38岁。因右眼遭到快速撞击并有利器从右上睑扎向眼眶深部,伤口流血5h于2002年11月28日急诊入院。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无光感。右眼上睑软组织全层横断撕裂,伤口向内眦角延伸,内眦韧带断离,内眦角裂开。上下穹隆部有弧形伤口深达眶内,右眼球向上颌窦内下陷固定,眼内结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青光眼大 鼠视网膜的影响。方法 将64只3~5月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空白+TNF-α组、空白+IL-6组、空白+TNF-α +IL-6组、青光眼组、青光眼+TNF-α组、青光眼+IL-6组、青光眼+TNF-α+IL-6组,每组8只。各青光眼组动物在右 眼复制青光眼模型,按分组给予 TNF-α和(或)IL-6处理,比较各组造模前后,给药3、6周的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病理和组 织细胞凋亡情况。分离培养新生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并将其分为对照组、谷氨酸组、谷氨酸+TNF-α组、谷氨酸+ IL-6组及谷氨酸+TNF-α+IL-6组,比较各组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情况。结果 给药6周,青光眼+TNF-α组眼压最高、 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最明显,其次为青光眼组、青光眼+TNF-α+IL-6组和青光眼+IL-6组(均 P<0.05),非青光眼各 组眼压及视网膜组织细胞凋亡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组、青光眼+TNF-α组、青光眼+IL-6组、青 光眼+TNF-α+IL-6组视网膜神经节均存在病理改变,其中青光眼+TNF-α组细胞病变最为显著。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被成功分离及培养;培养24~72h,谷氨酸+TNF-α组增殖最弱,凋亡率最高,其次为谷氨酸组、谷氨酸+TNF-α+IL-6 组和谷氨酸+IL-6组(均P<0.05)。结论 IL-6可能具有保护青光眼所致视网膜细胞损伤的作用,或与抑制视网膜神 经细胞 TNF-α相关的炎性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青光眼视乳头筛板中胶原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贻玉  欧波 《海南医学》2005,16(1):136-137
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以视神经的不可逆性损害为特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原发部位在视乳头内相当于巩膜水平的结缔组织筛板。筛板是视乳头内的支架组织,包括脉络膜筛板和巩膜筛板,前者是指脉络膜水平上的筛板,主要成分为胶质细胞为主,另有少量弹性纤维,后者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以胶原纤维为主。近年来,对筛板中作为支持性结缔组织结构成分的研究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变化的频域OCT(Cirrus HD-OCT)特征,将其测量参数与正常人群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由Cirrus HD-OCT测量的糖尿病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的结构参数.将糖尿病患眼分为了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组和不存在DR组(NDR组),纳入与糖尿病患者年龄和性别分布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并对三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和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等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本研究纳入了42例(42眼)2型糖尿病患者(DR组26眼,NDR组16眼),以及30例健康对照者(30眼;对照组).DR组的GCIPL为(77.2±8.7)μm,NDR组为(79.4±11.3) μm,均小于对照组的(83.2±7.6) μm(均为P<0.05).DR组的最小GCIPL为(65.4±9.3)μm,NDR组为(69.7±7.6) μm,均小于对照组的(76.2±9.2) μm(均为P<0.05).黄斑区各个扇形区域GCIPL厚度中,DR组的上方、鼻侧和下方区域,以及NDR组的鼻下和下方区域明显变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和NDR组之间的GCIPL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R组、NDR组和对照组的黄斑区神经纤维层厚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DR出现之前就已经出现了GCIPL的变薄,频域OCT可被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早期出现的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小梁切除术中角膜埋线式及角膜打结式调整缝线对眼表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根据术中调整缝线的缝合方式随机分为2组:A组(角膜埋线组)和B组(角膜打结组),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行主观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SCSF)。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 d及1周A组的主观干眼症状评分、BUT、TMH及SCSF等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2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角膜打结式可调整缝线相比,角膜埋线式可调整缝线在术后早期对眼表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