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汉钧治疗臁疮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斌  韩会学 《中医杂志》1997,38(11):660-661
臁疮属外科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迁延难愈而愈后又易复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外科主任唐汉钧教授,对此病治疗经验丰富,见解独特,疗效卓著。笔者随师侍诊多年,兹将老师经验总结,以飨同道。1 因果探明,宜扶正祛邪臁疮之病因,历代医家众说纷坛,有湿热、血热、风毒、瘀血、肾虚、脾虚不等。唐师据多年临床所见,认为气滞血瘀,为其基本病机,究其致病之根本,则在于气虚。其据有三:一是该病  相似文献   
2.
朱培庭教授,师从已故著名外科专家顾伯华、徐长生先生,悉得真传,潜心钻研胆石病三十余年,掌握了胆石病的辨证规律,诊治胆石病数以万计,学验俱丰。笔者有幸侍诊于侧,聆听其教诲,揣摸其精要,小有收获,兹介绍如下,以飨同道。1胆石患者多阴虚朱师发现,胆石病多发...  相似文献   
3.
唐汉钧教授重视乳癌患者的术后调理,在增强患者体质,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放、化疗效果,延长术后生存期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认为乳癌术后患者主要处于正虚邪恋状态,故治当扶正祛邪,以培固脾肾为要,春夏用药偏补气,秋冬用药偏滋阴。同时心理疗法,保证药效发挥。  相似文献   
4.
唐汉钧教授认为“虚”、“瘀”是溃疡久治不愈的病理基础;治疗下肢慢性溃疡创“瘀不去,肌不生,气血盛,肉乃长”之说,主张辨证分期,内外合治,标本兼顾,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对祖国医学“煨脓长肉”之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作了有益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唐汉钧教授治疗臁疮的经验李斌韩会学指导唐汉钧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关键词臁疮中医药疗法唐汉钧名医经验臁疮是外科临床上多发病、常见病。上海市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唐汉钧教授,对此病治疗经验丰富,见解独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鼓励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路径,通过对广西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对定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发现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药品收入是其主要来源,并且都存在经营发展困难,提出鼓励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政府可通过购买方式给予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补偿。  相似文献   
7.
唐汉钧辨治下肢慢性溃疡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汉钧教授是中医外科名家 ,师承已故上海名医顾伯华教授 ,擅长中医外科诸病 ,勤求古训 ,承传统理论之精髓 ,中西贯通 ,广参各家之长 ,数 1 0年来专研体表皮肤溃疡的愈合 ,对下肢慢性溃疡的愈合规律及辨治有独到见解。1 析慢性溃疡病机 ,以“虚”“瘀”为要唐师认为 ,溃疡基本病因为“腐、瘀、虚”,“久病必瘀 ,久病必虚”,慢性皮肤溃疡由于日久不愈必然有“虚”和“瘀”的存在 ,这是创面难以愈合的两大主因。中医学很早以前亦有论及 ,如宋《外科宝鉴》中有“痈久不合……此气血俱虚 ,不能潮运”的描述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明显指出 …  相似文献   
8.
唐汉钧辨治下肢慢性溃疡学术思想探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会学 《江苏中医》1998,19(12):5-7
  相似文献   
9.
唐汉钧治疗乳腺增生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乳腺增生病,以乳房胀痛、乳腺肿块为主症。肿块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呈扁平状、云斑片状、米粒状等多种形态;疼痛多在月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情绪波动或劳累过度时明显。唐汉钧教授临诊中医外科疾病30余年,尤对本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兹简介如下。1病因病机与治大法唐师以为本病之因当责之于肝、脾、肾三脏。盖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肝脉络于胸胁。肝主疏泄,“百病皆生于气”,现代生活快节奏及工作压力使人精神紧张,有所愿不得志者,常积想在心,思虑忧郁伤肝,肝气滞而乳络失其通畅,故每遇情绪不适则倍感不舒;脾…  相似文献   
10.
《外科正宗》内治重脾胃特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正宗》是一部代表明代以前外科学伟大成就的重要文献。该书作者陈实功,字流仁,又号若虚,明·崇川人(今江苏南通市)1555ry1636年间。其‘吵【病内治,治内尤重于脾胃”的学术思想至今仍对疮荡的辨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形成了陈氏外病内治之特色。1论疮疡病因重脾功能历代论范疡病因,一般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而陈氏尤其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疮疡发病多是因为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能拒邪所致。“昔者承平,令时扰捷,所以动静世务不同,劳逸机关已异,当原受病,从外而来;今之受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