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23S rRNA基因突变与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相关性,从而提高临床诊疗能力。方法选取确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婴幼儿115例,根据肺炎支原体23S rRNA结构域V区是否发生点突变将患儿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组和大环内酯类敏感组,分析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结果。结果 115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为51.30%,肺炎支原体DNA阳性率为100%;93例肺炎支原体23S rRNA结构域V区发生A2063G点突变,22例未发生突变,大环内酯类耐药率为80.87%;大环内酯类耐药组患儿的总热程、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CRP)、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大环内酯类敏感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所致的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病程相对较长,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CRP、LDH升高有助于预测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感染。  相似文献   
2.
评价三种检测AmpC酶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AmpC酶是一类既可由染色体介导 ,又可由质粒介导的头孢菌素酶 ,它与质粒介导的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s)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的最重要的两类酶。ESBLs的检测方法有多种[1] ,并日趋成熟 ,而检测AmpC酶缺乏足够的流行病学资料 ,尚无统一标准的方法。本研究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头孢西丁三相试验及氯唑西林双纸片协同法同时检测阴沟肠杆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AmpC酶 ,并加以比较 ,以找出一种适合临床常规应用的检测AmpC酶的方法。同时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的菌株AmpC酶的流行情况。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 :75株阴沟肠杆菌和 5 5株鲍曼不…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大肠埃希菌临床株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的分布、耐药情况。方法:收集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环丙沙星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株60株,应用PCR方法检测其aac(6′)-Ib基因,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的耐药情况,DNA测序aae(6′)-Ib-cr基因变异体,用接合传递试验方法验证细菌质粒介导的耐药性的可转移性。结果:60株大肠埃希菌临床株检出10株aac(6′)-Ib,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4株菌在第223位(T→C或T→A)发生变异,均携带aac(6′)-Ib-cr基因;这4株菌接合传递试验成功,临床株对喹诺酮类的耐药性传递给了受体株。结论:温州地区aac(6′)-Ib-cr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较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免疫磁珠法检测外周血微转移前列腺癌细胞的方法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外周血微转移免疫磁珠检测方法学的建立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LNCaP细胞,将其分别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全血细胞混合,混合细胞悬液和事先已与单克隆抗体(鼠抗人PSMA单抗)预孵育的包被人抗鼠IgG抗体的磁珠作用,在磁架上分离,显微镜观察,计算玫瑰花环形成率,并进行灵敏度的检测。台盼蓝染色检测分选前后癌细胞存活率。结果:免疫磁珠检测法敏感性高,当PBMC与LNCaP细胞比例为106:1时可以检测到癌细胞,检测灵敏度为20个肿瘤细胞/mL外周血。分选后癌细胞活率较之分选前未明显改变。结论:免疫磁珠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并且临床实用价值高的检测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微小残留提供新的思路,有助于前列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叶性肺炎患儿诱导痰中T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儿科接受诊治的大叶性肺炎患儿64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诱导痰内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炎性细胞因子水平(IL-6、IL-8及TNF-α),以及T细胞亚群有关细胞因子水平(IFN-γ、TGF-β及IL-17A)。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诱导痰内的CD3+(67.84±8.62)%、CD4+(46.08±6.93)%及CD4+/CD8+(2.07±0.21)均较对照组的(55.37±6.25)%、(30.82±5.07)%、(1.40±0.17)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检者的CD8+(24.23±3.06)%及(24.63±3.6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诱导痰内的IL-6(358.27±29.13) ng/L、IL-8(2.13±0.07) ng/L及TNF-α(3.08±0.92) ng/L水平均较对照组的(150.24±32.28) ng/L、(0.58±0.02) ng/L、(0.39±0.23) ng/L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诱导痰内IFN-γ(5.19±2.63)×10-4及TGF-β(3.31±1.09)×10-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42±3.92)×10-4及(6.18±2.11)×10-2,而IL-17A (3.46±1.24)×1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4±1.30)×1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诱导痰中的T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均呈现出异常变化,对此类指标进行监测有助于临床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蛋白抗原CA153、CA199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方法:选取2017-10/2019-10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进行化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RB患儿4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首次化疗前空腹静脉血血清中肿瘤标记物NSE、CA153、CA199水平,比较不同性别、不同临床分期、单双眼受累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的差异。结果:晚期组患儿血清肿瘤标记物NSE、CA153、CA199水平均高于早中期组(49.69±18.45ng/mL vs 36.18±14.92ng/mL,22.38±12.03U/mL vs 15.10±8.32U/mL,46.44±18.76U/mL vs 30.21±24.03U/mL,P<0.05),但不同性别、单双眼受累患儿血清各肿瘤标记物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NSE、CA153、CA199在临床晚期RB患者血清中的分泌水平明显高于早中期患者,其对RB分期诊疗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基因GSTT1及GSTM1多态性与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重PCR技术对106例IM患儿、41例ALL患儿和100例非血液系统性疾病、非肿瘤疾病患儿外周血标本进行GSTT1和GSTM1基因多态性检测,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IM、ALL发病的关系。结果:IM组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STT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IM的风险是携带GSTT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个体的2.186倍。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个体发生IM的风险是非联合缺失型个体的4.937倍。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在ALL组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患儿发生ALL的风险是携带GSTM1非纯合缺失基因型个体的2.242倍。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型个体发生ALL的风险是非联合缺失型个体的8.552倍。结论:GSTT1或GSTM1纯合缺失基因型的儿童对IM或ALL易感性升高,当同时存在GSTT1和GSTM1纯合缺失时,IM或ALL易感性更高。GSTT1和GSTM1在IM及ALL致病过程中可能都发挥了作用。  相似文献   
8.
余坚  陈俐丽  温怀凯  谢奇朋 《疾病监测》2010,25(12):976-977
目的研究儿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清新蝶呤水平变化及其与HBV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150例儿童HBV携带者和60名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HBV DNA载量。结果慢性HBV携带者血清新蝶呤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和健康儿童的血清新蝶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新蝶呤水平与HBV DNA载量在统计学上无显著相关性(r=0.131,P0.05)。结论在儿童HBV携带者中,慢性HBV携带者比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体内更容易引起细胞免疫激活,慢性HBV携带者在随访监测中更应被关注,其血清新蝶呤水平升高能提示病毒复制,但不反映病毒复制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鞘内注射化疗药物防治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RB患者,在CEV方案化疗及局部治疗的基础上均常规应用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地塞米松预防及治疗RB中枢神经系统转移,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35例患儿均完成治疗,病情稳定。初诊时2例患者合并脑脊液肿瘤细胞学改变,第3次鞘内注射至随访结束未发现肿瘤细胞。35例患者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无一例死亡,随访至今无一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及复发。结论全身化疗加鞘内化疗是预防及早期治疗RB颅内转移的有效方法,由于观察时间较短,长期疗效尚须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温州地区引起重症手足口病EV71型的分子流行学研究,监测基因的变异,为科学防治手足口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生物标本提取病毒RNA,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得到毒株,对EV71型VP1片段、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结果:临床诊断重症病例核酸检测阳性中,EV71阳性占所有手足口病阳性的比例为81.10%。从中分离到毒株,证实均为EV71 C4亚型。结论:温州全市手足口病疫情的防控形势非常严峻,主要以2周~3周岁儿童为主,5月-7月高发。温州的重症手足口病主要由EV71导致,为C4亚型。重症和死亡病例,可能与EV71病毒5’UTR的空间结构变异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