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临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晓莹  金春莲 《护理研究》2007,21(29):2714-2715
护理学形成于西方近代科学机械决定论盛行时期,因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侧重于自然科学和技术操作.21世纪,护士承担着对人类的健康提供教育和指导的任务,通过健康教育指导人们疾病自理的知识和技术,是对护理人员的新要求[1].基于社会对护理人员健康教育能力的需求,在临床实习带教中,应将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纳入实习中,增强本科实习护生健康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点滴式保留灌肠法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在临床应用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需保留灌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留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点滴式保留灌肠法,观察2组患者灌肠液保留时间、灌肠液是否外溢、临床疗效及灌肠过程中患者的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灌肠液保留时间长(P<0.01)、灌肠液外溢明显减少(P<0.01)、患者满意度和护士接受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点滴保留灌肠法可以提高灌肠效果,减轻患者灌肠中的不适,减少药液外溢,延长药物在肠内保留时间,提高治疗护理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方法是近年来产前基因诊断领域中较为瞩目的热点,特别是鉴定单个胎源的有核红细胞技术为该方法的确立及临床应用开辟了新的里程碑。本文对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技术的原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临床应用情况作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单个胎儿有核红细胞获取和鉴定技术及其临床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及携带者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方法 对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技术检测SMN1基因第7外显子是否缺失;对于患者的父母应用多重PCR结合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enatur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DHPLC)的方法进行携带者诊断;而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于孕中期抽取羊水,进行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26例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中查出25例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患者的父母全部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对20名既往生产过患儿的孕妇进行了产前诊断,8名存在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结论 PCR-RFLP、多重PCR结合DHPLC技术可应用于患者及携带者基因诊断;PCR-RFLP可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产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适合于Duchenne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临床基因诊断的10对引物多重PCR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抽提55例DMD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外周血DNA,选取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的10对外显子引物,应用多重PCR反应方法,同时扩增10个特异性片段,扩增产物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 55例DMD患者中,28例(50.9%)存在外显子缺失.27例(49.1%)未检测到缺失;25例缺失片段集中于第45~53外显子,3例缺失片段集中于第12-19外显子.第50外显子缺失频率最高;其次为外显子45、47、51、52,再次之为外显子12、53.结论 DMD基因缺失片段主要分布于第45-53、12-19外显子2个缺失热点区域.该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检测DMD基因缺失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母细胞瘤中凋亡的情况,探讨凋亡与肾母细胞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细胞末端转移标记(ISEL)法进行凋亡指数测定,TdT去除液用于阴性对照,断奶4 d后的母鼠乳腺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肾母细胞瘤中胚基型的3种分化程度的凋亡指数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预后较好病理组织(FH)中的各病理分型间也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但FH与预后不好病理组织(UH),FH与正常对照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UH与正常对照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肾母细胞瘤中降低的凋亡指数与差的预后存在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大鼠支配腓肠肌的脊髓运动神经元数量和形态的变化,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学说中神经肌肉病变学说的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用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acid,at-RA)诱导大鼠产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将胎儿外科与显微注射技术相结合,对正常胎鼠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胎鼠支配腓肠肌的脊髓运动神经元用荧光金(fluorogold,FG)进行逆行性神经示踪,留取脊髓标本进行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进行FG标记神经元的定量计数和形态观察。结果荧光金标记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前角腹外侧区。RA致畸组中合并神经管发育异常的胎鼠,脊髓冰冻切片未计数到形态正常的FG标记神经元,实验中共有10只胎鼠;未合并神经管发育异常的胎鼠脊髓冰冻切片可观察到FG标记神经元,计数的实验胎鼠数量为25只,其神经元数量比对照组减少、细胞体积较小、突触间联系减少。神经元计数结果为:对照组FG标记神经元数量为(441±222)个;RA致畸组FG标记神经元数量为(266±134)个。结论腰骶段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发育异常可能直接影响其支配部位的肌肉,产生肌肉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引起肌力不平衡导致足部骨骼形态的改变,最终形成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改变与脊索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8例脊索瘤和瘤旁正常组织FHIT基因RNA转录本和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RT-PCR检测可见11例(61.1%)存在FHIT基因RNA转录本缺失.1例还同时含有正常和异常转录本。对其中2例进行测序,证实1例转录本缺失全部E5~E7外显子及部分E8外显子和部分E10外显子等2个片段;另1例转录本缺失全部E5~E9外显子及绝大部分E10外显子。脊索瘤中FHIT蛋白表达阳性百分比为55.6%(10/18).瘤周正常组织为100.0%(1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IT蛋白在脊索瘤中表达减低。结论 FHIT基因表达缺失是脊索瘤发生的重要事件之一,可能与脊索瘤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及胃癌患者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PGC301为探讨,对10例胃癌组织及11例正常人体组织基因组DNA中胃蛋白酶原C基因的EcoR 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了观察分析。发现在正常人体有三种常见等位片段,分别为20kb、5.7kb及3.6kb;一种稀有片段,3.5kb。在胃癌患者,未发现与正常人体不同的等位片段。但是,稀有片段及稀有杂交带型的出现频率高于正常组。这一结果对深入探讨胃蛋白酶原C基因稀有片段及稀有杂交带型对胃癌的诊断价  相似文献   
10.
采用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在胃癌高发区庄河检出的19例胃癌高系家族成员胃蛋白酶原C基因多态性,发现三种常见片段及一种稀有片段。对其中4例携带稀有片段的受检者进行了胃镜追踪观察,2.5年后发现1例早期胃癌。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