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孕妇血清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_(12)水平变化及其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接受产检的孕妇312例,其中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的36例孕妇作为研究组,正常健康孕妇276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不同孕期血清D-D、Hcy、FA及维生素B_(12)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不同孕期孕妇血清D-D、Hcy、FA、维生素B_(12)水平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孕妇血清D-D、Hcy、维生素B_(12)水平随孕期增加而升高,FA水平随孕期增加而降低(P0.05),对照组孕妇血清D-D水平随孕期增加而升高(P0.05)。孕早期、孕中期和孕晚期研究组孕妇血清D-D、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孕中期和孕晚期研究组孕妇血清FA、维生素B_(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PIH孕妇孕中期、孕晚期血清Hcy水平与血清D-D水平呈正相关(r=0.563、0.578,均P0.05),与血清FA水平呈负相关(r=-0.625、-0.662,均P0.05)。正常孕妇孕中期、孕晚期血清Hcy水平与血清FA水平呈负相关(r=-0.428、-0.442,均P0.05)。结论 PIH孕妇存在血清D-D、Hcy异常升高,FA、维生素B_(12)异常降低,其水平可能与PIH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方法 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1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 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疗法组(对照组)、盆底肌肉锻炼组(A组)、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和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组(C组),观察治疗后产妇阴道肌电压、尿失禁发生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的变化,并分析其对盆底功能的影响.结果 各组产妇治疗后阴道肌电压虽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t=-28.193~-15.092,均P<0.05),而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21,P<0.05),C组产妇阴道肌电压明显高于其它组(t对-C=18.101,tA-C=15.052,tB-C=16.511,均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B组、C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b=9.244、χ2c=18.679,均P<0.05),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5,P<0.05),C组治疗后尿失禁发生率为6.41%,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2.221,χ2A-C=11.292,χ2B-C=11.152,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A组、B组、C组产妇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均显著降低(χ2a=8.486、χ2b=8.375、χ2c=29.538,均P<0.05),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76,P<0.05),C组治疗后盆底器官脱垂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其它各组(χ2对-C=15.110,χ2A-C=13.551,χ2B-C=12.985,均P<0.05).结论 盆底肌肉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疗效,且联合疗法的疗效要显著优于单独使用盆底肌肉锻炼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为微创治疗CSP寻找新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就诊4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治疗为研究组(33例),采用甲氨蝶呤(MTX)化疗联合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治疗为对照组(14例)。结果研究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GG)转阴时间、月经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326、10.529、5.984、4.332、6.457、2.210,均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加子宫修补术是治疗CSP的一种安全、微创、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并发症少、不需特殊医疗器械,并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难治性PPH)的效果及安全性,为保守治疗难治性PPH寻找新的方法。方法将安康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2月61例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PP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应用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治疗的为研究组(28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者为对照组(33例)。结果研究组在术中、术后24小时出血量、平均输血情况、产褥病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66、-5.609、-4.811、4.573,均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发生难治性PPH的一种疗效显著、方法简单、不需特殊医疗器械、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最佳分娩方式.方法 对16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3例与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3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I45例与同期首次剖宫产(PCS)145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6例孕妇阴道试产,23例试产成功,成功率63.89﹪;选择RCS145例,手术产率86.31%.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t=1.524,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195.9±4.6)mL、(165.7±13.6)mL,有极显著性差异(t=10.552,P<0.01);RCS与PCS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9,P>0.05).结论 剖宫产史作为再次妊娠剖宫产的指征是不合理的,如无剖宫产指征,应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