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儿童肘关节常见骨折DR片的诊断经验.方法:有确切肘关节外伤史伴肿胀且DR诊断为3种常见骨折的患儿114例.其中肱骨髁上骨折81例,外侧髁骨折20例,内侧髁上骨折13例.观察明确显示的骨折线、肱骨前线征、肱桡小头线征、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及有无前后脂肪垫征、泪滴变形.结果:肱骨髁上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97.5%,肱骨前线征为92.6%,泪滴变形为81.5%,前后脂肪垫征为21%;外侧髁骨折中明确显示骨折线比例为85%,肱桡小头线征为65%,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为25%,前后脂肪垫征为20%;内侧髁上骨折中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改变比例为76.9%,明确显示骨折线为23.1%,前后脂肪垫征为15.4%.结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和外侧髁骨折主要依靠直接显示的骨折线,诊断内上髁骨折主要依靠肘部骨化中心位置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肱骨前线征、泪滴变形、肱桡小头线征、脂肪垫征都是十分重要的辅助诊断征象.  相似文献   
2.
<正>脑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angioma,CCA)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畸形,属隐性血管畸形,占脑血管畸形的1.9%~6.0%,占隐匿性血管畸形的11%~20%。本文回顾性分析49例脑内CCA的影像资料,分析其CT及MRI表现,探讨其影像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多排螺旋CT(MDCT)扫描技术应用我国成人尿路结石探查的可行性方案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方法:参照228例体重75kg以下成人腹盆部骶髂关节水平的体径值制作含有各种组织成分并在其中植入2~5mm的草酸钙结石和7mm管径的水管模型;使用GE Lightspeed 16CT机对模型进行常规剂量和一系列低剂量扫描,筛选出可满足结石诊断要求的低剂量可行性扫描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探查尿路结石评价其可靠性。结果:辐射量CT-DIvol为2.67、2.99和3.4mGy的3个序列图像质量基本可满足诊断。选择其中CTDIvol为2.99的序列,扫描参数为120kV、60mA、扫描时间0.5s/r、扫描层厚5mm、螺距0.938应用于临床,检查病例104例,诊断尿路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67%和88.64%;常规剂量尿路结石检查病例100例,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8.18%和93.33%;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的95%可信区间有重叠,表示两种方法的特异度与灵敏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应用合适的低剂量MDCT扫描序列探查成人尿路结石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表现及其在MR影像表现上的特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OPCA患者(OPCA组)的临床及MR表现.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21 ~ 30岁组、31 ~ 40岁组,41~50岁组,51 ~ 60岁组,61 ~ 70岁组,每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桥脑测量.结果 8例OPCA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临床以小脑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头颅MR表现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特征性表现为“十字征”.OPCA组患者桥脑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0.63±2.16)和(16.74±4.37) mm,与对照组[(27.14±1.73)和(22.28±1.49) 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在21 ~30岁组和31~ 40岁组桥脑上下径及前后径数值最大,随着年龄增大数值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是诊断OPCA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OPCA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介入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有坐骨神经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经CT确诊有相应推间盘病变的病例54例,进行CT引导下在病变推间盘区硬膜外及其神经根周围注射药物,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完成穿刺治疗80例次,成功率100%,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18个月。效果好37例(68.5%),较好11例(20.4%),差6例(11.1%),总有效率为88.9%。结论:CT引导下介入治疗椎间盘源性坐骨神经痛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8例DAI患者(DAI组)及1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测量胼胝体压部、丘脑及额叶白质的表面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和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进行比较.结果:DTI显示,与对照组比较,DAI组胼胝体压部、丘脑及额叶白质FA值和ADC值均较低(P<0.01),胼胝体FA值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正相关(P<0.01).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用于诊断和评估DAI非常敏感,并可动态观察DAI的临床转归过程,有助于提示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非增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探查尿路微小结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低剂量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尿路微小结石的可行性扫描方案。方法:参照228例体质量75kg以下成人腹盆部骶髂关节水平的体径值制作含有各种组织成分的模型,在其中植入2-5mm的微小草酸钙结石和管径为7mm的水管;使用GE lightspeed16CT机扫描,在管电压120kv和扫描速度0.5s.rot-1不变的情况下,分别逐渐降低管电流和改变螺距对模型进行扫描;对获得的图像资料,由2位医师独立判断结石的有无;评价图像质量是否满足结石诊断的需要。结果:当管电流为60mA时,对结石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率为100%。随着辐射剂量的降低,噪声增加,图像质量也随之下降,当辐射剂量CTDIvol降低到2mGy及以下时,图像质量不能用于诊断;当辐射剂量CTDIvol在2-4mGy时,图像质量基本可满足诊断需要。结论:应用合适的低剂量MSCT扫描序列探查成人尿路微小结石是可行、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将低剂量多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computed tomography urography,MDCTU,CTU)用于尿路非肿瘤病变的可行性方案。方法:参照228例体质量75 kg以下成人的腹盆部体径的平均值,制作含骨、脂肪、肌肉及肾脏组织的体部模型,将管径3~7 mm的模拟排泄期输尿管植入其中。应用GE lightspeed 16 CT机对模型进行常规剂量和一系列低剂量扫描,对获得的16个序列的影像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和图像质量评价,筛选出可满足诊断要求的低剂量扫描序列,将其应用于尿路非肿瘤患者的CTU检查。共录入104例尿路非肿瘤患者,其中行低剂量CTU检查者50例(低剂量组),行常规剂量CTU检查者54例(常规剂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TU图像质量,评价低剂量CTU的临床可行性。结果:辐射剂量≥4.98 mGy的低剂量扫描序列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辐射剂量为4.98 mGy的相应扫描参数为:准直(16×1.25)mm,120 kV,扫描时间0.5 s/rot、扫描层厚5 mm、螺距0.938,噪声指数14,电流60~140 mA。CTU图像对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相似,仅图像质量评分有差异。结论:低剂量CTU检查扫描序列可应用于尿路非肿瘤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正常成人脑白质不同解剖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对60名正常成人按年龄分成四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不同年龄组间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解剖部位间FA值及ADC值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行及方向,FA能准确定量分析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疾病的CT、B超及ECT的影像表现,探讨影像学表现及检查方法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及细胞学穿刺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表现。其中64例行CT扫描;37例行高频超声检查;25例行ECT扫描。结果:64例中甲亢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7例,甲状腺炎9例,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癌11例。影像学形态上表现为弥漫性改变31例和局灶结节样改变55例。功能上表现为甲状腺组织摄取锝能力的增高或降低,局灶结节表现为“冷”结节16例、“温”结节2例及“热”结节3例。结论:局灶结节样病变的检出高频超声检查较其他方法敏感性高。甲状腺癌淋巴转移CT表现具有特征性。多种病变共存时综合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