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皮肤病学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4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海口市学龄前儿童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流行病学特征及患病危险因素。 方法 2020年10—11月采用问卷与体检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的流行病学特征,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患病危险因素。 结果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AD总患病率为4.79%,其中男性为5.20%,女性为4.33%,3~4岁儿童为5.65%,5~6岁儿童为4.10%,男女及各年龄段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患儿病情以轻中度为主,64.95%的患儿在1岁内首次发病,45.36%的患儿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过敏史、居住城市、儿童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潮湿、母亲孕期及儿童出生后居住新装修半年内房屋是学龄前儿童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海口市3~6岁学龄前儿童AD患病率较高,父母过敏史、居住城市、儿童被动吸烟、居住环境潮湿、儿童出生后及母亲孕期居住新装修半年内房屋是学龄前儿童A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A、D、E水平与儿童特应性皮炎(AD)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有效防治儿童A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8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确诊的AD患儿64例为AD组和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4例为对照组,通过SCORAD评分评估AD患儿疾病严重程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清维生素A(VitA)和维生素E(VitE)水平,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水平。结果 AD组血清VitA和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6、4.312,P<0.05),AD患儿SCORAD评分为(37.8±15.3)分,轻、中、重度AD患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405,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SCORAD评分呈负相关(r=-0.389,P=0.001),血清VitA和VitE水平与SCORAD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AD患儿存在VitA、VitD缺乏或不足,血清VitD水平与A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玉屏风颗粒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1和治疗组2(各50例),其中治疗组1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组2冲服玉屏风颗粒,并从门诊体检处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组,对比治疗组1、治疗组2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两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IFN-γ、IL-4水平均有明显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治疗前后的变化明显大于治疗组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在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过程中能明显升高血清IFN-γ、降低IL-4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irc_0001821通过靶向miR-203调控皮肤鳞状细胞癌(cutaneous squamous cell carcinoma,CSCC)A431细胞 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CSCC患者的癌 及配对癌旁组织,以及人CSCC细胞系A431,用qPCR法检测CSCC癌和癌旁组织中circ_0001821的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转染技 术,分别将si-circ_0001821、si-NC、miR-203 mimic、miR-NC、si-circ_0001821与anti-miR-NC、si-circ_0001821与anti-miR-203转染至 A431细胞,用q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circ_0001821和miR-203的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A431 细胞的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能力,WB法检测细胞中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Circinteractome数据库 预测circ_0001821与miR-203存在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circ_0001821与miR-203的靶向关系。结果:CSCC组 织中circ_00018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转染 si-circ_0001821 可显著降低细胞中circ_0001821的表达水平(P<0.01),降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提高细胞凋亡率(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circ_0001821可 靶向结合miR-203。转染miR-203 mimic可显著降低A4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P<0.01),提高细胞凋亡率(P<0.01)。共转染si-circ_0001821与anti-miR-203 可明显逆转下调circ_0001821 表达对 A431 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凋亡的调控作用。结论: circ_0001821通过靶向miR-203调控CSCC细胞A431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及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寻常型银屑病的关系。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和体检中心分别收集101例海南籍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79例海南籍健康对照。采用靶基因捕获测序法对VDR基因及其上、下游各2 kb进行全长测序,对于最小等位基因频率大于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基于SNP和单倍型的关联分析。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风险位点对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 基于SNP的关联分析显示,40个SNP(29个位于内含子区、1个位于外显子区及10个位于基因间区)为银屑病的易感位点,其OR值为0.148(95% CI:0.016 ~ 1.294) ~ 2.779(95% CI:1.260 ~ 6.130), P < 0.001 ~ 0.976。生物信息学预测显示位于外显子2上的rs2228570可引起氨基酸改变(蛋氨酸→苏氨酸),继而导致基因功能改变。基于单倍型的关联分析显示,10个单倍型为寻常型银屑病的保护性单倍型,在健康对照组和银屑病患者组中的频率分别为5.150% ~ 45.570%、1.110% ~ 33.170%,其OR值为0.198 (95% CI:0.040 ~ 0.985) ~ 0.630(95% CI:0.419 ~ 0.947),P值0.002 ~ 0.048。结论 在海南籍汉族人群中,发现40个寻常型银屑病相关的风险SNP,分别位于内含子区、外显子区及基因间区域,同时发现10个保护性单倍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