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研究牛蒡苷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牛蒡苷元组(25 mg/kg、50 mg/kg和100 mg/kg),每组15只,根据组别分别进行相应的给药干预。造模结束后,对大鼠的生存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价;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沿缺血灶剥离缺血半暗带脑组织,ELISA法检测各组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给予50 mg/kg和100 mg/kg牛蒡苷元干预后,大鼠生存情况较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病理切片显示两组梗死灶周围炎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中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MDA、LDH、IL-1β、IL-6以及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给予25 mg/kg牛蒡苷元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牛蒡苷元能从抗氧化与抗炎两方面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改善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 2011年7-12月采用常规监测与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感染管理,为常规组;2012年1-6月则采用强化监测与质量控制的方法,为强化组;对比两组的环境监测合格率、感染发生率及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 强化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分别为98.67%、97.00%和99.33%,常规组分别为91.67%、89.33%、87.33%;感染率强化组为0.33%、常规组为1.00%;医护人员对感染知识的掌握率强化组为90.00%、常规组为76.00%,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监测与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选择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口服珍菊降压片加天麻钩藤汤加减,对照组58例,口服珍菊降压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压、中医证候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4.2%,对照组58.2%。结论:在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时珍菊降压片加天麻钩藤汤加减的疗效要明显优于珍菊降压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淋巴结直径≥2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IMRT)时选择后程缩野加量或同步加量照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入组153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癌,伴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且直径≥2 cm的患者,调强放疗(IMRT)时随机接受后程缩野加量(n=76)及同步加量(n=77)照射。后程缩野加量组:计划靶体积(PTV):45 Gy/25 F/1.8 Gy,完成治疗后行第2次CT定位扫描,仅勾画可见肿瘤靶体积(GTV)即转移淋巴结:14.4 Gy/8 F/1.8 Gy。同步加量组:PTV:45 Gy/25 F/1.8 Gy,GTV:同步加量至60 Gy/25 F/2.4 Gy。结果后程缩野加量组与同步加量组相较,两组近期有效率为82.9%vs.87%;远期有效率分别为77.6%vs.81.8%(P>0.05);复发率为15.8%vs.13%(P>0.05)。两组均未出现Ⅲ~Ⅳ级的近期及远期放射性反应。其中,两组患者Ⅰ~Ⅱ级的近期放射性反应主要为放射性皮炎(1.3%vs.3.9%;P<0.05)、放射性肠炎(3.9%vs.15.6%;P<0.05)、放射性胃炎(1.3%vs.5.2%;P<0.05)、放射性膀胱炎(6.5%vs.1.3%;P<0.05)。Ⅰ~Ⅱ级的远期放射性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肠炎(7.8%vs.1.3%;P<0.05)、放射性膀胱炎(3.9%vs.1.3%;P<0.05)。结论对于淋巴结≥2 cm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后程缩野加量放疗疗效并不劣于同步加量放疗,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却明显低于后者。因此后程缩野加量放疗或可成为该部分患者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木蝴蝶素的分子特性,筛选并鉴定其抗脓毒症的潜在靶标。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分析木蝴蝶素的药理学参数和分子特性及靶向预测;利用DRAR-CPI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进行靶标筛选,将筛选得到的共有靶标信息与OMIM、CTD和TTD数据库中已报道的与脓毒症相关疾病靶标进行匹配分析;通过dockingserver分子对接服务器对接分析涉及的相关蛋白。结果木蝴蝶素口服生物利用度(OB)为41.37%,药物相似度(DL)为0.23,具有良好的成药性;DRAR-CPI和Swiss TargetPrediction服务器筛选得到97个潜在靶标,与抗脓毒症相关的有9个,分子软件对接分析鉴定木蝴蝶素与潜在抗脓毒症靶标的自由结合能小于-5 kcal/mol的有8个,分别为PROC、CTSG、MIF、NOS3、NOS2、F9、ADORA2A和ADORA1。结论木蝴蝶素可能通过结合上述8个靶标,缓解脓毒症整体症状和炎症等水平,从而起到抗脓毒症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电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心内科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7例,随机分为药物组(n=69)、针刺组(n=69)和联合组(n=69),药物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针刺组采用针刺内关穴,联合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针刺内关穴的方法,连续治疗4周,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41%,心电图总有效率为82.61%,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2)治疗后,三组患者VCG和HRV等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联合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3)治疗后,三组患者ET水平显著降低(P0.05),NO水平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明显(P0.05);(4)三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3%、8.70%和15.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电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不仅可以有效降低LF/HF,升高HF,而且还可以有效降低ET,升高NO,是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临床表现为色素减退的儿童蕈样肉芽肿在皮肤镜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下的特征,分析皮肤镜联合RCM与组织病理诊断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的一致性。方法 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皮肤科门诊收集皮肤镜及RCM下疑似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患者15例,获取并分析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免疫组化及相关检查。结果 皮肤镜联合RCM诊断疑似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15例,其中13例经病理证实为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皮肤镜下特征表现为皮纹明显,可见白色糠秕状鳞屑;色素减退呈网格状、斑马样或波点状模式;血管呈点状、短细线状、精子样或星状模式。RCM特征为表皮各层及真表皮交界处较多高折光细胞,部分可见Pautrier微脓疡,基底层色素环折光减弱,色素环外较多高折光细胞分布。结论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在皮肤镜和RCM下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儿童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早期筛查及辅助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葛根素对正常人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NaOH裂解法观察葛根素对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作用,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葛根素对黑素细胞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酪氨酸酶(TYR)、酪氨酸酶相关蛋白1(TRP-1)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结果 1 ~ 40 μmol/L浓度范围内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增殖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0 μmol/L葛根素可显著促进黑素细胞的黑素合成(P < 0.05),并可显著增加MITF、TYR、TR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P < 0.05)。40 μmol/L葛根素使MITF、TYR、TRP-1的蛋白表达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8.69%,10.28%和10.58%(P < 0.05);并使MITF、TYR、TRP-1的mRNA表达量分别比正常对照组增加2.48倍,1.91倍和1.63倍(P < 0.05)。 结论 葛根素能增加MITF、TYR、TR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促进黑素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集皮肤镜血管评分为++或+++以及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黑素评分为++或+++的黄褐斑患者30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静脉滴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次,每3天1次,连续使用8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片每日3次每次0.2 g;维生素E片每日1次,每次0.1 g;对照组仅口服维生素C片和维生素E片,剂量同试验组。治疗前及治疗开始3个月后使用黄褐斑面积和严重指数(MASI)评估疗效,同时用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评估皮损,计算黑素评分、血管评分以及棕色斑和红色区指数。结果 实验组治疗开始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RCM黑素评分分布(z = 2.773,P = 0.006)、皮肤镜血管评分分布(z = 3.135,P = 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ISIA棕色斑指数下降(38.3 ± 3.1比43.9 ± 5.8,z = 3.091,P = 0.002),VISIA红色区指数亦下降(26.5 ± 5.6比33.3 ± 7.7,t = 2.752,P = 0.010)。治疗开始3个月后,对照组RCM黑素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 0.023),而皮肤镜血管评分和VISIA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开始3个月后,实验组显效9例,好转6例;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11例,无效1例,实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z = 2.276,P = 0.029)。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黄褐斑有效,RCM、皮肤镜和VISIA皮肤检测仪可辅助黄褐斑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