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0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药姜黄素制剂对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及自细胞介素4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1/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完成。1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乙醇对照、模型、柳氮磺胺吡啶对照、姜黄素预防、姜黄素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每组30只。除正常乙醇对照组用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2mL灌肠外,其余各组均采用50g/L三硝基苯磺酸50mg溶于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2mL中灌肠,建立大鼠肠炎模型。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在造模前3d给予5g/L柳氮磺胺吡啶;姜黄素预防组在造模前3d给予20g/L姜黄素;姜黄素治疗组在造模后立即给予20g/L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在造模前3d给予2g/L N-乙酰半胱氨酸。造模2周后处死存活大鼠,分析大鼠体质量。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致炎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抑炎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①实验大鼠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进入结果分析150只,正常乙醇对照组30只、模型组18只、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23只、姜黄素预防组28只、姜黄素治疗组24只、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27只。②大鼠体质量分析:柳氮磺胺吡啶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lt;0.05),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P&;lt;0.05),柳氮磺胺吡啶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gt;0.05)。③姜黄素可显著抑制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高表达,各组均未见白细胞介素4mRNA的表达。结论:姜黄素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改善大鼠消瘦效果相同。姜黄素能使肠炎大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调,从而对其肠黏膜有免疫保护作用,经提纯的天然单体姜黄素可能具有肠黏膜炎性病变的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纪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幽门螺杆菌专题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4月21—25日在第一军医大学召开。大会共收到论文348篇,出席会议正式代表430余名,列席代表近召名,大会特邀60余位著名专家莅会指导。大会采取专题报告、大会发言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包括美国、日本和香港在内的20位中外专家作了涉及Hp的致病因子及致病机制、与胃癌及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关系、诊断与治疗的评价、疫苗研制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大会检阅了我国第一届Hp会议后近7年来有关Hp研究的成果,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一、生物学第一军医大…  相似文献   
3.
海尔曼螺杆菌(Helicobacter heilmannii,Hh)是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外,人胃内发现的第二种致病菌。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虽然海尔曼螺杆菌的发病率与幽门螺杆菌相比而言较低,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1],其出现与胃多种疾病相关:包括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MALT)淋巴瘤。由于该菌体外培养困难,动物模型的建立对进一步探讨病菌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发病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小鼠个体差异小、容易饲养、费用低、遗传背景明确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常用的动物感染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中药姜黄素制剂对肠炎模型大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4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2-01/2005-01在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南方医院消化研究所完成。1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乙醇对照、模型、柳氮磺胺吡啶对照、姜黄素预防、姜黄素治疗、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每组30只。除正常乙醇对照组用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2mL灌肠外,其余各组均采用50g/L三硝基苯磺酸50mg溶于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2mL中灌肠,建立大鼠肠炎模型。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在造模前3d给予5g/L柳氮磺胺吡啶;姜黄素预防组在造模前3d给予20g/L姜黄素;姜黄素治疗组在造模后立即给予20g/L姜黄素;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在造模前3d给予2g/LN-乙酰半胱氨酸。造模2周后处死存活大鼠,分析大鼠体质量。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致炎因子)及白细胞介素4(抑炎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①实验大鼠造模过程中死亡30只,进入结果分析150只,正常乙醇对照组30只、模型组18只、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23只、姜黄素预防组28只、姜黄素治疗组24只、N-乙酰半胱氨酸对照组27只。②大鼠体质量分析:柳氮磺胺吡啶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N-乙酰半胱氨酸组显著高于柳氮磺胺吡啶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P<0.05),柳氮磺胺吡啶组、姜黄素预防组、姜黄素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③姜黄素可显著抑制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高表达,各组均未见白细胞介素4mRNA的表达。结论:姜黄素与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改善大鼠消瘦效果相同。姜黄素能使肠炎大鼠肠黏膜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调,从而对其肠黏膜有免疫保护作用,经提纯的天然单体姜黄素可能具有肠黏膜炎性病变的组织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XAF1在结直肠腺瘤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其在结直肠腺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71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9例增生性息肉及25例正常黏膜组织中XAF1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结直肠腺瘤性息肉、24例增生性息肉及36例正常黏膜组织中XAF1的表达情况.结果 XAF1 mRNA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正常黏膜组织中均表达,其相对表达强度分别为0.65±0.39、0.67±0.23、0.67±0.31,腺瘤中表达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F=0.035,P=0.966).XAF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及增生性息肉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胞浆也有表达;在腺瘤中细胞核表达减少(P<0.05),而细胞浆表达相对增多(P<0.05),总体表达强度降低(P<0.05).结论 XAF1蛋白在结直肠腺瘤中存在表达降低和胞浆异位表达,XAF1基因在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及向腺癌的演变中可能起抑癌基因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cag致病岛在幽门螺杆菌致病与免疫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致病岛 (cagPAI)在幽门螺杆菌(Hp)致病与免疫防治中的作用存在争议 ,本研究应用 3对cagPAI野生株与cagPAI基因“敲除”(knockout)的突变株对此进行了研究。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 :重组霍乱毒素 (CT) ,PKH2 6、PMA和Iono mycin购自美国Sigma公司。ELISA检测试剂盒购自德国Boehringer Mannheim公司。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实验中共应用 3对cagA阳性野生菌株及其对应的cagA致病岛(PAI)“敲除”突变株 ,均由美国德克萨斯大学PeterBErnst教授惠赠。所用菌株见表 1。Hp悉尼株 (SS1)、胃上皮细胞系Kato Ⅲ系…  相似文献   
7.
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IBF)是肠道微生态改变和肠内炎性物质相互作用的后果,可造成肠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肠道细菌或其毒性代谢产物向肠外易位.肠道菌群失调和肠道通透性增加可能是细菌移位的两个主要原因.由于肠道通透性和肠道微生态临床上都缺乏客观、准确的检测方法,既无法确定一个科学的IBF的诊断标准,也很难明确肠道微生态失衡与IBF的关系.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多种慢性消化病患者肠道通透性和肠道菌群的测定,以探讨IBF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Hp在高原部队人群中感染状态及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对驻青藏高原(海拔2800-5231公尺)某部官兵517人进行普查,年龄18~40岁。采用冒镜普查和~(14)C-尿素呼吸试验方法,接受胃镜普查的受检者均在胃窦部取活检2块,分别行Hp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入伍仅1月的新兵,Hp感染率为38.18%,而另两组人群长期生活在高原不同海拔高度至少1年以上,Hp感染率达52.42%和62.32%。新兵组与其它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海拔高度Hp感染率不同,高海拔地区部队人群Hp感染率较低海拔地区为高,高原自然环境特点和缺氧可能是导致Hp在胃粘膜的定植并引起Hp感染率增加的重要素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适合于高原部队防治由于 HP 感染所致的上消化道疾病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设计了5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并对胃镜检查证实的140名 HP 阳性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复查,溃疡患者胃镜复查并行 HP 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检查。结果表明:以德诺为主的2号和3号四联方案Hp 根除率分别为92.23%和91.67%,但不良反应较多;4号方案(雷尼替丁150mg2/天,甲硝唑200mg4/天,呋喃唑酮100mg4/天)HP 根除率为83.33%,但与2号和3号四联方案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且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药品成本低。因此,根据我们的结果,4号方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并适合于高原基层部队的 HP 根除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多种分子生物学和病理学技术,对18只猫胃粘膜的螺旋样细菌进行了调查和鉴定。15/18的猫胃粘膜组织尿素酶阳性,5只猫胃培养出弯曲样和HP样细菌,后者及8/11只猫胃粘膜DNA与螺杆菌属细菌特异寡核苷酸探针发生阳性杂交。且该株细菌与及7/11的猫胃粘膜组织DNA应用幽门螺杆菌特异PCR引物扩增阳性.涂片及组织切片W-S银染发现三种类型的螺旋样菌:幽门螺杆菌样细菌;人胃螺旋菌样细菌及弯曲菌样细菌。PCR对照研究发现切片发现的HP样菌即为HP,而GH-LOs也为螺杆菌属细菌。提示猫也是幽门螺杆菌的动物宿主,其与人类HP感染之间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