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9篇
预防医学   1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23篇
  5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2种含磷酸酯单体的底涂剂处理的Y?TZP陶瓷与树脂的粘接及其耐水解性。方法:80枚氧化锆(Y?TZP)瓷片随机分为4组进行不同的表面处理:氧化铝喷喷砂;氧化铝喷砂后以氧化锆底涂剂Z?Prime Plus或Clearfil Ceramic Prime处理;摩擦化学法硅涂层后以硅烷处理。使用树脂水门汀制作粘接试件测试其剪切粘接强度。Y?TZP瓷片表面分别经过2种底涂剂处理后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检测其表面化学键变化。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制谱(ICP?MS)测试Y?TZP/树脂粘接界面的磷元素释放量。结果:老化前,与阴性对照组相比,2种含MDP的底涂剂处理均能提高短期粘接强度值,但硅涂层处理组的粘接强度最高。老化后,硅涂层处理组较老化前未有明显变化;喷砂及2种含MDP底涂剂处理组的粘接强度值显著下降(P < 0.05)。XPS在Y?TZP陶瓷使用2种含MDP底涂剂处理后均检测出“?P?O?Zr”键。ICP?MS测试在使用含MDP底涂剂处理的粘接试件的浸泡液中检测到磷元素的释放。结论:水会负面影响磷酸酯单体介导的氧化锆与树脂间的粘接。  相似文献   
2.
3.
了解广西高中在校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评估乙肝预防效果及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地理分布,从广西东(玉林市)、南(南宁市)、西(百色)、北(桂林)、中(柳州)5个地区分层整群抽取2 632名高中生,每名学生采集静脉血3 mL,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HBsAg和HBsAb,分析2种乙肝标记物阳性率.结果 2 632名学生HBsAg阳性率为7.29%(192/2 632),西部的百色最高,为9.41%(43/457);北部的桂林最低,为4.91%(25/509).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史者,分别为4.48%和12.96%;不同年龄、性别、民族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03,3.32,1.60,P值均>0.05).HB-sAb总阳性率为73.67%,其中16,17,18~20岁组学生阳性率分别为79.52%,78.33%和6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31,P<0.05),但在性别、民族、地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2,0.56,2.12,P值均>0.05).结论 广西现阶段高中生中HBV感染率较高.要加强预防控制策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及时率和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淫羊藿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数据库收集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等数据库获取RA相关疾病靶点。取淫羊藿活性成分靶点与RA疾病靶点的交集基因(共同靶点),作为淫羊藿对RA作用的潜在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基因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淫羊藿活性成分与RA疾病的共同靶点蛋白互作(PPI)网络,并根据其度值筛选出核心靶点。借助DAVID分析平台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淫羊藿活性成分23个,共同靶蛋白即关键靶标72个。重要活性成分包括槲皮素(Quercetin)、木犀草素(Luteolin)、山萘酚(Kaempferol)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等;KEGG主要通路富集在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促乳素(Prolactin)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HIF-1)信号通路等。结论淫羊藿可能主要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从调节炎症、免疫等多方面发挥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组39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生长抑素治疗组(n=15),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组(n=14),对照组(n=10)观察各组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并发症、死亡率、住院日数。结果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治疗组能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日数,促进白蛋白的合成。结论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应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助于提高SAP病人的疗效,减少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芦荟大黄素联合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凋亡诱导作用。方法芦荟大黄素联合应用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观察对细胞生长抑制及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结果通过MTT法观察到芦荟大黄素对舌鳞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剂量依赖性效应,100mol的芦荟大黄素与多西紫杉醇5mg/L联合应用后72h,对舌鳞癌细胞生长的抑制率达(52±0.8)%,单用的抑制率分别为(23.4±0.5)%、(40.6±1.4)%。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芦荟大黄素与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能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引起的舌鳞癌细胞凋亡率为(23.4±0.6)%,单用的凋亡率分别为(15.4±1.3)%、(1.0±0.4)%。结论芦荟大黄素与化疗药物多西紫杉醇联用能显著协同抑制舌鳞癌细胞的生长,增加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和分析大鼠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牙周炎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40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10只,牙周炎组(P)为10只,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组(D)与糖尿病牙周炎组(DP)各10只,各组接受相应的建模处理。通过观察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糖尿病与牙周炎的数值变化,来确定它们的相关性。结果 P、D、DP组2型糖尿病大鼠纤维蛋白蛋白与超敏C反应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与两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超声诊断学检测方法观察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对前房参数引起的改变.方法 利用A超和UBM进行术前术后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ICL后间隙等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记录术前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数据.结果 A超测量中,前房深度术后(2.54±0.21)mm比术前(3.40±0.30)mm变浅(t=22.648;P≤0.01);晶状体厚度术后(4.50±0.55)mm较术前(3.76±0.29)mm增加(t=9.261;P≤0.01);前房晶状体总参数术前(7,16±0.33)mm术后(7.04±0.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5;P=0.134>0.05);ICL晶状体问隙为:(0.26±0.49)mm.UBM测量中,前房深度为:(2.25±2.70)mm,ICL后间隙为:(0.45±0.26)mm,虹膜根部激光孔开放良好,未发现ICL与正常晶状体接触以及位置的异常.术后裸眼视力(0.776±0.414)较术前裸眼视力(0.073±0.056)有明显的提高,平均提高11行以上;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61.4±0.272)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56±0.321)也有了明显提高(t=13.175;P≤0.01),平均提高2行以上.术后等效屈光度(-2.05±1.55)D较术前等效屈光度(-17.72±4.87)D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t=24.819;P≤0.01).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CL)后前房变浅但由于开放的虹膜根切孔的存在无青光眼的发生,术前准确的生物测量能够帮助术后ICL与正常晶状体之间拥有安全的间隙,避免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47岁。主因反复腹痛10余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多位于脐周,有时在右下腹部,多在饥饿时发生,曾在多家医院就诊,行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先后诊断为胃炎、慢性阑尾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给予相应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