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2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在敏感品系上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方法采用给予30 s声音刺激(85 dB,5000 Hz),后2 s伴随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6 mA,持续2 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次间隔2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在ICR、DBA/2(简称DBA)和C57BL/6J(简称C57)3种品系小鼠上评价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获得和表达的行为特点,以确定敏感品系鼠;分别于条件性恐惧训练第2,7,14,21和28天对C57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特点;采用30 s声音+30 s间隔+10次消退训练的模式进行声音线索恐惧消退训练,并于24 h后进行消退保持测试,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消退训练和保持的特点。结果声音-电击配对5次可成功诱导C57小鼠形成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DBA小鼠可诱导形成声音线索恐惧但无法形成场景恐惧,ICR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均未诱导成功,确定C57小鼠为敏感品系鼠。C57小鼠呈现时间依赖的恐惧反应自然消退,其中场景恐惧在训练后第7天僵住百分率消退至(25±12)%,声音线索恐惧训练后第28天僵住百分率维持在(48±22)%;C57小鼠经10轮30 s声音消退训练,僵住时间百分率由(55±30)%消退至(32±27)%,但24 h后消退保持测试时僵住时间百分率又回升至(47±35)%。结论以敏感品系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恐惧获得、表达、自然消退、消退训练和消退保持各阶段恐惧行为检测的实验方法,成功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大麻二酚(CBD)配伍褪黑素(MLT)(CBD-MLT复方)对生物节律紊乱与失眠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 (1)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BD(5,10和20 mg·kg-1)组、MLT(2.5,5,10和20 mg·kg-1)组及CBD-MLT复方[1.25+2.5,2.5+2.5,1.25+5和(2.5+5)mg·kg-1]组。ig给药后ip给予戊巴比妥钠(48 mg·kg-1)进行翻正反射实验,考察各组药物对正常小鼠睡眠持续时间的影响。(2)雄性SD大鼠进行植入子手术,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地西泮(DZP 3 mg·kg-1)组和CBD-MLT复方(10+10)mg·kg-1组。ig给药后进行无线生理信号遥测与睡眠分析,考察各组药物对正常大鼠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的影响。(3)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模型+DZP(3 mg·kg-1)组及模型+CBD-MLT复方[5+5,10+10和(2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非竞争性拮抗剂地佐环平(MK-801)对短暂电击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探讨NMDA受体拮抗剂在PTSD治疗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 1 ICR小鼠ip给予MK-801 0.0125,0.025,0.05和0.1 mg·kg-1,5和10 d后进行自发活动测试,观察小鼠自发活动。2连续2 d给予ICR小鼠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每天15次,0.8 m A,间隔10 s,持续10 s)制备PTSD模型。第1天电击后5 min,ip给予MK-801 0.0125,0.025和0.05 mg·kg-1或ig给予盐酸舍曲林15 mg·kg-1,每天1次,连续16 d。其中第3,8和15天测定僵住时间;第9天进行自发活动实验,观察水平跨越次数和垂直站立次数;第13天进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的滞留时间;第16天进行爬梯实验,观察爬梯数和站立次数。结果 1 MK-801 0.1 mg·kg-1连续给药5或10 d可显著抑制小鼠自发活动(P<0.01),其他各给药组对小鼠自发活动无显著影响。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电击组、MK-801各剂量组及舍曲林给药组小鼠的水平跨越格数和垂直站立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对照组小鼠相比,电击组小鼠的僵住时间显著增加(P<0.01);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滞留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减少(P<0.01);爬梯实验中小鼠的站立次数显著增加(P<0.01),提示模型建立成功。电击后小鼠的PTSD样行为学变化可以被伴随给予舍曲林15 mg·kg-1逆转,但MK-801无法逆转电击后小鼠的PTSD样行为。结论在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的剂量范围内,MK-801在小鼠短暂电击模型上无抗PTSD的行为学效应,单纯拮抗NMDA受体未必能发挥抗PTSD作用,这可能与PTS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NMDA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人源5-羟色胺转运体(human serotonin transporter,hSERT)稳定表达细胞系,并对细胞系hSERT的结合活性和重摄取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SERT转染于母细胞,即人胚胎肾(human embryo kidney,HEK)293细胞,应用抗生素G418(800μg/ml)压力筛选,并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对HEK293-hSERT细胞系进行鉴定和稳定性验证;采用放射性配体结合实验检测其与氚标西酞普兰([3H]-citalopram)的结合活性,并检测其对[3H]5-HT的重摄取功能。结果 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所建立的HEK293-hSERT细胞系在15代内(P1,P5,P10,P15)均稳定表达hSERT;放射配体结合实验表明,HEK293-hSERT细胞系与[3H]-西酞普兰具有明显的特异性结合;并且在100 nmol/L[3H]5-HT条件下,具有明显的5-HT重摄取功能,这一作用可被10μmol/L的氟西汀所阻断,而母细胞HEK293无此功能。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HEK293-hSERT细胞系可稳定表达SERT,并且具有内源性SERT的结合和重摄取功能,是一种稳定表达功能性hSERT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ICR小鼠改进获得性无助抑郁动物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电脑程序控制的穿梭箱条件反射系统,每天360次、连续4d给予ICR小鼠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IS)诱导训练,每次电击持续2 s,平均间歇8 s,电流强度0.3mA.经过穿梭箱回避程序筛选,将电击诱导组小鼠分为模型组(IS组,灌胃给予溶剂,连续5d,1次/d)和氟西汀治疗组(FLU组,灌胃剂量10 mg/kg,连续5d,1次/d).诱导训练后,连续4d采用延迟的逃避行为测试程序测定小鼠的逃避失败次数和逃避潜伏期.结果 诱导训练后第2、4、8天,与非电击(NIS)组比较,IS组逃避失败次数均显著增加.在诱导训练后第2~5天,与IS组比较,FLU组逃避失败次数显著减少,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结论 通过改进措施,利用ICR小鼠可建立稳定的获得性无助抑郁动物模型,为抗抑郁药物药效学研究提供可靠的行为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eta分析法综合评价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A)诊断急性肺栓塞(PE)的价值.方法 在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和Embase数据库和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发表的相关英文和中文文献;根据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诊断试验的纳入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对文献进行信息统计、科学性评估及质量分级,提取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数据分析采用Meta-disc 1.4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汇总似然比(LR),汇总敏感度和特异度及汇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等统计指标综合评价MRA在PE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6篇英文文献,534例研究对象.异质性检验提示有阈值效应,按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得出MRA在PE中诊断价值的汇总阳性似然比为32.392(15.951~65.778),汇总阴性似然比为0.217 (0.160~0.294),汇总敏感度为0.800(0.728~0.860),汇总特异度为0.984(0.966~0.994),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83.结论 MRA是诊断肺栓塞有价值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有肾功能不全和造影剂过敏的患者,此外还可避免放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放线菌病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报告2013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呼吸科收治的1例肺放线菌病血培养阳性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肺放线菌病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性,57岁。发热24 d,胸部CT均示右中叶肺炎,2次厌氧血培养放线菌阳性。经大剂量青霉素和多西环素治疗患者体温正常,病情稳定。结合本例并复习国内外文献报道肺放线菌病资料,结果显示本病男性多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中老年多见;口腔卫生不良是主要发病诱因;咳嗽、咳痰、胸痛、咯血为常见症状。CT增强扫描外周延迟强化和实性部分逐渐强化为其特点;PET显示病灶18F-FDG摄取值增高,与肺癌难以鉴别。肺活检/手术病理为主要确诊方式。大剂量青霉素为首选用药方案;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反复咯血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结论肺放线菌病是一种少见病,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临床疗效及预后佳。本病例为首次血培养阳性病例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柴地合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大脑皮层5-HT1受体和5-HT2受体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应用大鼠慢性应激模型慢性给药,取动物大脑皮层组织,采用放射配基结合法测定皮层5-HT1受体和5-HT2受体的最大结合率(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慢性应激使大鼠大脑皮层5-HT1、5-HT2受体的Bmax显著升高(P<0.01),提示受体数目增加;柴地合方慢性治疗可使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皮层5-HT1、5-HT2受体的Bmax降低(P<0.01),使抑郁大鼠异常增加的受体数目减少.不论模型大鼠或模型治疗大鼠与正常大鼠比较,其Kd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受体的亲和力并没有受到影响.结论柴地合方可以降低应激大鼠大脑皮层5-HT1、5-HT2受体的数目,这可能是其抗抑郁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柴地合方对脑组织单胺递质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的机制。方法:复制大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慢性给予柴地合方,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系统(HPLC)加电化学检测器(ECD)检测前额皮质和海马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相关代谢产物的含量。结果:慢性应激大鼠前额皮质中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和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含量显著降低,柴地合方可以翻转这种降低;慢性应激大鼠海马中NE、5—HT含量显著降低,柴地合方可以部分逆转降低水平。结论:柴地合方可升高慢性应激模型大鼠前额皮质和海马中NE和5—HT水平,这可能是其抗抑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