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术前虚弱对老年患者膝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以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常州市金坛区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06例行膝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其中男性103例,女性203例;年龄65~89岁,平均(74.5±6.2)岁。术前根据改良虚弱指数(mFI)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虚弱组(mFI≥3分)与非虚弱组(mFI<3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临床资料[身体质量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预后(住院时间、30 d再入院率)。并绘制mFI预测老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 结果本研究纳入研究对象的术前虚弱发生率为34.3%(105/306)。虚弱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2%(37/105),高于非虚弱组[16.9%(34/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虚弱预测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敏感度为63%,特异度为89%。 结论术前虚弱显著增加老年膝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黄清松  张花  于小飞  朱云  张晶云 《癌症进展》2016,14(12):1252-1254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毕式管状吻合器吻合加三腔胃肠管留置术的胃窦癌患者120例,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静脉麻醉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血清应激指标和麻醉效果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2 h和术后4 h,复合麻醉组患者的胰岛素、皮质醇、IL-6、TNF-α、MAP、HR波动较静脉麻醉组小(P﹤0.05),两组患者的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4 h、12 h和24 h的VAS得分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t=5.898、7.794、19.887,P﹤0.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且麻醉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海马γ振荡异常在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 SAE)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3个月龄)7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建立SAE动物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组),CLP组及CLP +多巴胺4(dopamine 4, D4)受体激动剂RO-10-5824组。于术后第10~14天分别行旷场、新物体识别及条件恐惧实验;行为学结束后取海马组织检测微清蛋白(parvalbumin, PV)与D4受体表达情况;行海马CA1场电位检测,并分析其与大鼠新事物探索时间的关系。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独立 t检验,多组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采用Tukey法。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LP组海马PV(77.54±4.61)%、D4受体(56.36±3.88)%及γ振荡能量(41.1±8.62)%,新事物接触时间(36±3)s、新事物识别率(49±4)%与场景僵直时间(56±7)s均显著降低( P < 0.05),而RO-10-5824可上调γ振荡能量(92.3±6.7)%,逆转降低的新事物接触时间(44±3) s和新事物识别率(63±4)%。相关分析显示海马CA1区γ振荡能量与新事物接触时间成正相关( r=0.609 2, P=0.015 9)。然而,各组动物在总探索路程和中央格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γ振荡异常在SAE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先镇痛用于患儿包皮环切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包皮环切术的患儿45例,ASA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15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静脉麻醉,A组与B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给予0.2%罗哌卡因+0.8%利多卡因混合液0.1 ml/kg;A组与C组术前肌注酮咯酸氨丁三醇1mg/kg。记录丙泊酚和舒芬太尼总用量、术中呼吸抑制和体动反应、PACU苏醒时间、苏醒后至出PACU时间、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以及术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栓补救镇痛的例数。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苏醒时间和苏醒后至出PACU时间明显缩短,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A组对乙酰氨基酚栓使用率明显低于B组(P0.05)。三组均未发生恶心、呕吐或瘙痒等不良反应,三组术后躁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改良阴茎背神经阻滞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先镇痛用于患儿包皮环切术安全有效且具有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