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中2—硫代噻唑烷—4—羧酸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尿中2-硫代噻唑烷-4_羧酸(TTCA),选用Spherisorbs ODS 2色谱柱。TTCA浓度在0~120ng范围内为直线相关,γ-0.999。本法回收率为72.9%,最低检出量4ng。30名不接触CS_2者尿样中有23名可检出TTCA占76.7%,与15名接触CS_2 10mg/m~3以下的工人尿中TTOA测得值比较,经两样本等级和检验有统计显著性。初步得出本法的特异度为97%、敏感度为73%。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定量方法对不同空气浓度的217名铅接触工人和68名对照工人的症状调查资料进行了分析,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血铅与症状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164、0.031、0.010和0.0018mg/m~2的高、中、低浓度接触组和对照组的血铅均值分别为64、50、45和32μg/dl.各接触组的症状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剂量反应趋势.按症状分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计分最高,占总分的41-54%,其次是消化系统症状.个别症状计分以头昏、睡眠障碍、乏力、记忆力减退、口中金属味、腹隐痛、恶心、肢端麻木、肌肉关节酸痛等分数较高且与对照组比差别有显著性.直线相关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血铅与症状存在剂量反应关系,但年龄和性别对此有影响,表明症状作为职业性铅接触筛检指标特异度和敏感度尚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3.
空气中的铅主要以铅烟形态存在,其危害极大。我国1979年经修改后颁布的车间空气中铅的最高容许浓度(下称卫生标准),放宽了铅的卫生标准,铅烟为0.03mg/m~3,铅尘为0.05mg/m~3。为着验证此次修订的铅烟卫生标准值是否合适,一方面需要摸索出更灵敏的特异性高的指标用以早期诊断铅中毒;另一方面尚需进一步积累现场资料,动态观察低浓度铅对工人健康的近期和远期的影响。本次现场调查围绕剂量-反应关  相似文献   
4.
S.Yllner,G.Muler等报导,氯乙烯进入机体后的主要代谢产物是硫撑双乙酸,Thiodiglycollic acid(TDGA)。本文参照陈震阳等报导,结合具体条件进行了实验,并做了尿样测定。一、操怍和测定1.仪器及试剂(1) 日立166型气相色谱仪及火焰光度检测  相似文献   
5.
铅接触者全血锌原卟啉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常用血铅、尿铅作为诊断铅中毒或铅吸收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上述指标基本上是反映体内铅负荷,并非表明铅其毒性,且操作繁琐,易受污染,故有一定的缺点。为此,有人试图用测定机体受铅毒作用后的异常代谢产物来代替。锌原卟啉(ZnPP)是慢性铅吸收全血中出现的主要异常代谢产物,其操作方法简易、迅速,可作为职业铅接触的快速筛选指标。我们观察了铅接触者全血ZnPP量的变化,并初步探讨其在铅中毒防治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车间空气铅测定常用的方法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水溶性卟啉类衍生物是目前分光光度法研究中的新型显色剂,可与多种金属起显色反应。由于具有很高的克分子吸光系数,国外称之为“超高灵敏度比色试剂”。与铅在碱性条件下反应成黄绿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64n m。本文介绍用四-(对-三甲铵苯基)卟啉测定空气中铅烟(尘)的方法,进行实验室及现场验证,并与双硫腙法、原子吸收法比较。  相似文献   
7.
尿铅测定是铅中毒诊断、铅作业工人预防体检常用指标。测定方法有双硫腙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等。作者等曾介绍四-(对-三甲铵苯基)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铅。在此基础上又摸索了应用甲基异丁酮萃取、四-(对-三甲铵苯基)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铅,并经过实际样品测试,还与双硫腙法进行了比较。 方法 1、试剂 0.02%四-(对-三甲铵苯基卟啉溶液,简称TAPP)。铅标准贮备液1mg/ml。10%氰化钾。2%硝酸。0.1M四硼酸钠溶液。饱和碘化钾溶液。2.5%辛基苯氧基聚乙氧基乙醇溶液,简称(Tx-100)。0.25M氢氧化钠溶液。甲基异丁酮,简称MIBK。以上试剂为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肺泡气中甲苯的测定方法(包括采样和分析),线性范围2.5~320.0mg/m~3,精密度良好(变异系数在各点均小于2.0%),方法的最低检测下限0.5mg/m~3(1.0ng),其平均绝对和相对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8.6%和97.8%,采样后4h时,甲苯浓度相当于初始浓度80.6%~90.0%,应用提出的两回归方程,可对不同浓度放置不同时间浓度下降进行估计,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自从杀虫脒对动物的致癌性,经国内、外的小鼠致癌实验都得到证实后,关于杀虫脒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及对人致突变、致癌的远期效应如何,必然地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和讨论,极需积累职业流行病学方面的资料。为此,我们连续3天在无锡市电化厂杀虫脒车间进行了劳动卫生学现场调查,并作了包装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测定和尿中致突变物的Ames试验,以期为研究杀虫脒的职业危害及其防护措施,为探讨杀虫脒对人体细胞致突变以及潜在致癌影响的可能性初步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职业性接触苯工人20名(男女各半),连续两天重复接触后的肺泡气苯浓度观察研究,苯在肺中的平均潴留率:男工56.18±8.19%;女工56.04±12.64%,班末肺泡气苯浓度与空气浓度有极好的相关。脱离后苯经肺呈二相排出,半衰期分别为:男1/2Tα=6.81min,T1/2β=3.sh;女T1/2(?)=5.75min,T1/2β=3.8h,女工排出速率略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