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98例,将其分为不协调性排便组(66例)和排便推进力不足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0,P=0.683)。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积分、便秘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肠道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排便推进力不足组患者的直肠排便压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的肛管残余压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结束时,排便推进力不足组患者的直肠排便压显著低于不协调性排便组,肛管残余压显著高于不协调性排便组(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年限、肠道满意度评分均是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而直肠初始便意感阈值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生物反馈治疗不同亚型功能性排便障碍均有效,其疗效与患者的受教育年限、肠道满意度及直肠敏感性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血清甘油三酯和白蛋白水平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3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2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2例;并选同期住院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237例作为对照组,于24 h内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白蛋白(ALB).结果 急性胰腺炎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TG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1).而TC、HDL-C和LDL-C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00,P=0.000).急性胰腺炎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ALB水平明显低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1);ALB水平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60,P=0.000).结论 血清甘油三酯和白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过量饮酒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理上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其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可能与其发病机制有关。本文就NAFLD形成过程中IETM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甘油三酯和白蛋白水平对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评估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33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25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82例;并选同期住院的非急性胰腺炎患者237例作为对照组.于24h内分别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白蛋白(ALB)。结果急性胰腺炎组T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TG水平明显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1)。而TC、HDL—C和LDL—C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G水平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300,P=0.000)。急性胰腺炎组AL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急性胰腺炎组ALB水平明显低于轻症急性胰腺炎组(P〈0.01);ALB水平与胰腺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460,P=0.000)。结论血清甘油三酯和白蛋白水平可以作为预测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排便障碍患者50例,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便秘症状积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改善结果;对两组疗效进行临床评定。【结果】治疗组便秘症状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70.8%(P<0.05)。治疗组健康调查简表评分(SF-36)在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扩大研究和初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针刺治疗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FD患者82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消化内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循经取穴法,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天枢、期门、阳陵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假穴位针刺法,2组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 d,连续治疗4个疗程。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症状评分量表和疗效指数对2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并进行近端胃敏感性和适应性功能以及胃排空功能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罗马III症状积分和治疗前组内比较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9.56±2.18)和对照组(15.68±3.0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75.6%)高于对照组(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初始阈值和最大饱足感阈值(331.46±15.72 & 974.68±93.05)ml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胃排空率(GET1 h 69.01±0.06 & GET2 h 76.45±0.09)%,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穴位针刺可改善F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近端胃功能,促进胃排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