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最高,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最短,C组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重症脓毒症患者12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4例、丹红注射组51例和黄芪注射组36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补液和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丹红注射组给予常规治疗+丹红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黄芪注射组给予常规治疗+黄芪注射液30 mL静滴、2次/d,连续治疗5 d。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1、3、5 d检测各组血浆内皮素( ET)、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并观察其舌下微循环相关参数[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 PPV)、微血管流动指数( MFI)]变化,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 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治疗后血浆ET、SCr、BUN水平均明显降低( P均<0.05),丹红注射组、黄芪注射组各指标降低更明显(P均<0.05);黄芪注射组治疗后1、3 d血浆ET水平高于丹红注射组,BUN、SCr水平低于丹红注射组(P均<0.05)。丹红注射组、黄芪注射组治疗后1 d PVD、PPV、MFI显著升高(P均<0.05)。3组治疗前后APACHEⅡ评分及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和黄芪注射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重症脓毒症患者肾功能及微循环状态,但二者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呼吸衰竭病例资料,探求失败的相关因素,为NIPPV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的预警因素。方法经NIPPV治疗387例患者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多因素分析包括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呼吸衰竭的病程、患者的基础疾病和患者的依从性、上机后开始床旁监测时间、应用呼吸机早期病情的变化。基础疾病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神志改变采用Glasaow昏迷评分(GCS)。结果在NIPPV早期依从性方面,失败组明显低于成功组,并且失败组初次使用呼吸机的监护时间明显低于成功组。在APACHEⅡ评分方面,失败组明显高于成功组。两组初始血气分析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随着通气时间的延长,成功组明显好转,而失败组无明显变化,NIPPV在抢救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成功率为86.3%。结论NIPPV在抢救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失败组APA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成功组,说明失败组病情危重,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使用NIPPV的早期治疗反应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种抗菌药物联用方案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致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39例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A、B、C组各13例,其中A组予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治疗,B组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予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观察各组治疗14 d后疗效,检测各组全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记录患者转出ICU时死亡例数。结果A、B、C组治疗14 d后有效分别为7、11、12例,A组与B、C组比较,P均<0.05。A、B、C组转出ICU时死亡分别为5、6、10例,两两比较,P<0.05或0.01。与C组比较,A、B组WBC、PCT、SAA、hs-CRP水平高(P<0.05或0.01);与B组比较,A组WBC、PCT、SAA、hs-CRP水平高(P<0.05或0.01)。结论相对于美罗培南联合异帕米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多重耐药Ab致肺部感染疗效更佳,且病死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7例,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75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度~闭塞、GCS评分和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以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每年死亡原因为脑卒中的患者约150万,脑卒中在我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死亡率[1]。其中急性脑梗死(ACI)是脑卒中一种重要的疾病类型,占脑血管疾病的60%~80%。脑梗死是由于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进而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出现坏死,影响脑部正常生理功能。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患者易出现失语、偏瘫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应用DA和NA进行干预治疗,比较药物应用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变化和6h乳酸清除率、28d生存率。结果治疗6h后平均早期乳酸清除率DA组患者为22.3%,明显低于NA组患者的59.0%,SVO2≥65%的患者分别占30.9%和64.0%,DA组高乳酸清除和SVO2≥65%的患者均明显少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值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效应差异,NA组148h时HR均较DA组低,2448h时HR均较DA组低,2448h时MAP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组SVRI值在148h时MAP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组SVRI值在148h时均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较DA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脏器灌注,并能有效清除血乳酸,NA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ICU科室VAP病例82例,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给予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41例,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有效性、药物使用时间、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2%,对照组有效率为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清除率治疗组为84.6%,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胺卡那霉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VAP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可用于老年VAP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青年重症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青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高血压为青年重症脑出血最常见危险因素之一;患者发病初期症状重,并发症多;高血压脑出血以基底节多见,其次为脑干.结论 青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要加强在青年人中的脑卒中预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