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雌激素依赖的炎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基因的表观遗传学特性与EMs的发病有关。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及染色质构象变化,这些改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包括肿瘤在内的病理变化。EMs异位组织中芳香化酶基因的Cp G岛序列低甲基化和(或)反式作用因子上调芳香化酶基因的表达;卵巢异位上皮及间质细胞的雌激素受体α(ERα)低表达而ERβ显著高表达;在位细胞的孕激素受体α(PRα)和PRβ均高表达;EMs异位内膜细胞的类固醇生成因子1(SF-1)启动子低甲基化而在位内膜高甲基化。此外,EMs异位组织E-钙黏蛋白(E-cadherin)基因及在位组织同源框基因A10(HOXA10)表达降低也与EMs有关;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表观遗传基因导致EMs的发生。综述表观遗传学改变和环境因素在EMs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常氧和低氧环境下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SCs)的增殖,探讨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0例正常内膜组织(正常对照组)和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在位内膜组)各分为两份,分别置于常氧(21%O_2)与低氧(1%O_2)环境中培养。运用Br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并以光密度值(OD)代表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技术和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HB表达。结果在常氧环境,在位内膜组的OD值略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低氧环境,在位内膜组的OD值[(1.400±0.659)]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90±0.021)](P0.001),且显著高于常氧环境的在位内膜OD值[(1.156±0.044)](P0.05)。无论是常氧还是低氧环境,在位内膜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17±0.450)%vs.(7.247±0.707)%及(4.983±0.393)%vs.(9.867±0.6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氧环境,在位内膜组ESCs的PHB表达[(0.747±0.02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590±0.021)](P0.05);在低氧环境,正常对照组和在位内膜组ESCs的PHB表达水平均较常氧环境的PHB表达水平降低[分别为(0.358±0.071)vs.(0.590±0.021)和(0.458±0.054)vs.(0.747±0.02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表达PHB,EMs患者的在位内膜组织PHB表达升高;低氧环境下ESCs的PH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可能与促进ESCs增殖、抑制ESCs凋亡相关,因此PHB在EMs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自然周期及微刺激周期单个卵泡发育情况,探讨卵泡容积大小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殖医学科微刺激周期及自然周期单个卵泡行IVF-ET/ICSI助孕妇女1480例的临床资料,并按卵泡容积大小分为≥5.5 m L组(A组),4.5~5.0 m L组(B组),3.5~4.0 m L组(C组),2.5~3.0 m L组(D组)及1.0~2.0 m L组(E组),对照观察各组IVF-ET/ICS助孕结局。结果:1各组自然周期与微刺激周期随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卵泡直径逐渐减小,卵泡容积逐渐减小,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自然周期中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仅为11.8%,而其他4组临床妊娠率在20.0%~25.0%之间,活产率在15.8%~20.0%,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较高的可移植胚胎率和较低的未受精率,但与D组和C组比较,其未获卵率较高(为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有胚胎可移植周期仅占总周期的39.53%(17/43);B组有较高的两原核细胞(2PN)率和较低的异常受精率、未行授精率,有胚胎可移植周期占总周期的48.19%(40/83),另3组的实验室结果均较A组好。3微刺激周期中,B组和C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4.1%和21.6%,其他3组在16.7%~17.8%,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的受精率、异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及可移植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异常受精率较高,达15.4%,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也最高,分别达97.0%和87.8%,E组的可移植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最低,仅为75.8%和5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受精率较低,异常受精率也低,仅为3.0%,与D组及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取卵时卵泡容积在2.5~5.0 m L,对应h CG日卵泡直径约在15.1~19.6 mm时行IVF-ET/ICSI助孕结局可能较好,但还需扩大样本以获得更为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过程中,在卵泡晚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升高是否与妊娠结局有相关性,尚无统一的意见。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围绕hCG注射日孕酮水平升高对IVF结局的影响,首先阐明孕酮主要由卵泡颗粒细胞产生,而促排卵方案中多种因素可导致孕酮水平升高。其次从激素环境、卵母细胞的质量及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方面综述了孕酮升高影响IVF结局的机制。然后,系统阐述了孕酮升高对IVF结局影响的实证研究,并进一步分析孕酮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而最终降低妊娠率。最后,在这些研究基础上,指导临床医生优化促排卵方案或移植方案,尽可能地改善实验室及临床结局,也为下一步研究微刺激/自然周期IVF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低氧环境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 s)的在位细胞葡萄糖、乳酸及三磷酸腺苷(ATP)的改变 ,探讨低氧在EMs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A组)和10例正常内膜组织(B组) ,分别置于常氧(21% O2 )与低氧(1% O2 )培养箱中48 h ,测定葡萄糖消耗、乳酸及 ATP 的生成.结果 常氧下 ,两组细胞葡萄糖消耗、乳酸及 ATP 生成水平相似(P>0 .05).低氧下 ,A组细胞葡萄糖消耗和乳酸生成均高于B组[(14.58 ± 3.59) mmol · L-1 · 10-6 cell vs .(8.58 ± 5.54) mmol · L-1 · 10-6 cell和(0.99 ± 0.19) mmol · L-1 · 10-6 cell vs .(0.58 ± 0.29) mmol·L-1·10-6cell](P<0.05),而ATP生成水平相仿[(8.72±0.35)nmol×106cellvs.(8.70± 0.53)nmol×106cell)(P>0 .05)].结论 低氧可能提高EMs在位内膜的葡萄糖消耗及乳酸生成 ,从而可能有利于EM s的疾病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