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描述社交媒体中负向情绪的表达,探讨其与浏览者自杀风险的关系。方法:选取抑郁症自杀者"走饭"遗言微博下的10582条留言,利用NVivo11 Pro软件,由1名资深社会工作者对留言进行理解,建立树状节点,根据留言所含情绪进行留言的编码分类,经由另1名社工进行复查,产生分歧的留言由心理咨询师进行裁定。利用N11软件词频分析功能,统计留言中高频出现的词语及其频率。结果:微博留言者中表述自己患有抑郁症者占9%;表达自杀意念者占14%;负向表达留言占77%。词频统计发现"想死"、"杀"、"死了"、"离开"、"自杀"为高频的自杀相关关键词。结论:高自杀风险者聚集在该微博留言区,大量表达负性情绪,可能通过情绪传染对浏览者自杀风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个性化、系统性、适宜的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在东部某省辖市选取失独家庭父母10名、相关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组织人员8名作为关键知情人进行深入访谈。主要访谈内容包括: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精神状况、服务需求、帮扶现状、养老意愿等。采用MAXQDA 12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合前期调研结果,构建出基于社会支持与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结果 访谈结果显示:失独家庭父母很少主动寻求帮助,区政府部门和社区相关机构人员依政策为其提供了一定帮扶;失独家庭父母的心理状态较差,固定、熟悉慰问者(如社区相关机构人员)的慰问效果较好;随着年龄增长,失独家庭父母的身体健康不容忽视;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自理能力及偏好不同,养老意愿存在差异;需要抚养第三代、疾病负担重的失独家庭父母,经济压力较大。在构建出的失独家庭父母医养结合型养老模式中,服务主体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社区相关机构、非政府机构、亲朋邻里等;服务内容包括健康照料、养生养老、经济支持、心理慰藉、参与社会等多个方面。结论 对于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帮扶,应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体系,满足其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为其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医养结合服务,从而实现从健康老龄化向积极老龄化、从生存性养老到发展性养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浪微博用户中自杀死亡与无自杀意念者行为和语言特征的差异。方法 经新浪微博认证用户提供的信息, 收集31名网络识别自杀死亡用户(自杀死亡组);邀请微博用户填写自杀意念相关筛查量表, 收集30名无自杀意念用户(对照组)。比较两组用户在10种微博行为和88种语言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 (1)行为特征中, 自杀死亡组的微博链接率(链接微博数与公开微博总数的比值)和微博互动率(平均每篇微博@其他用户的次数)均低于对照组[0.04(0.04) vs. 0.06(0.04), P=0.029;0.60(0.27) vs. 0.69(0.18), P=0.028], 自我关注程度(平均每篇公开微博使用的第一人称单数次数)高于对照组[0.47(0.25) vs. 0.30(0.10), P=0.010];(2)语言特征中, 自杀死亡组在数量单位词、工作词、省略号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 在代名词、特定人称代名词、第三人称单数、非特定人称代名词、社会历程词、焦虑词、排除词、性词、宗教词、第二人称单数、人类词、消极情绪词、愤怒词、悲伤词和死亡词的使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自杀死亡用户的微博互动更少, 更加关注自我, 更频繁地使用表达排除意义的词语, 从情感层面上有更多负性表达, 使用更多与死亡、宗教相关而更少与工作相关的表达。这些特点对开展针对网络用户的自杀学研究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5.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1].其表现的暴力行为可包括对他人(躯体和性)和对物体的攻击[2].精神分裂症患者是否比正常人更易出现暴力行为曾是颇有争议的话题[3].一些国外学者认为把此类疾病与暴力犯罪相联系将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受到不公正的社会待遇[3,4].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此类疾病患者暴力行为的发生率要高于常人2~6倍[5,6].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人口学特征与无精神疾病犯罪人群相似,大部分为青壮年男性,受教育程度较低,多为家庭经济贫困,并缺乏监管[7-1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残疾与伤害致残的关系, 以及我国两种残疾共患的多重残疾人群其残疾严重程度和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方法 利用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2009年残疾监测追踪调查数据, 提取精神残疾合并伤害致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 并加入权重使其结果推至全国。结果 我国2.7%的精神残疾共患因伤害导致的视、听、言语、肢体和/或智力残疾, 1.8%的伤害致残合并精神残疾, 高于普通人群伤害致残(0.94%)和精神残疾(0.63%)的现患率。>50%的共患残疾其严重程度为极重度, 46.32%共患残疾者的精神残疾和伤害致残为同年发生。需要精神科治疗的共患残疾中, 有56.25%未接受任何治疗。结论 精神疾病与伤害致残间可能存在密切关系。我国共患残疾者的治疗康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