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中药 I号方对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APP代谢的影响. 方法 将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中药Ⅰ号方低剂量组(0.6 g/kg)、中剂量组(1.2 g/kg)和高剂量组(2.4 g/kg),并以同窝阴性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wild-type, WT),每组16只,雌雄各半.给药小鼠每天灌胃一次,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双蒸水灌胃.给药四个月后,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其代谢产物和分解酶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给药组能显著降低APP分解酶(ADAM10和BACE1)(P<0.01)及APP的分解产物的量,如:β-CTF(C99)、α-CTF(C83)、 sAPPα、sAPPβ(P<0.01).结论 中药I号方通过影响APP的分解过程减少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Aβ)的生成,减少脑内老年斑的沉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的血液学指标的改变,并与人类患者血液学指标改变进行比较,为进一步探索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首先构建模型;进行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的症状观察和病理分析;血常规检测;检测大鼠、兔及患儿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TNF-α,白细胞表面标记分子CD3、CD4、CD8等,免疫球蛋白IgA,IgE,IgG及补体C3,C4的含量。结果模型大鼠和兔皮肤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皮肤,胃肠道,关节及肾脏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模型大鼠、兔及患者急性期血常规均有不同程度的白细胞(WBC)升高,淋巴细胞(LYM)及百分比(LYM%)下降,中性粒细胞(UEN)及百分比(UEN%)升高,血小板(TLP)正常;血清CD4+T细胞减少,CD4/CD8比值下降,IL-4及TNF-α水平升高;IgA升高,C3、C4减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但这些指标改变的程度不同,血清IL-2、IgG、IgE水平改变不完全一致。结论过敏性紫癜大鼠及兔模型大部分血液学指标改变与人类相似,可为深入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明确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合并异源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23年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病理科47 354例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患者的资料, 其中合并异源性肿瘤9例, 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 男性2例, 女性7例, 年龄51~72岁;实体肿瘤清扫淋巴结诊断淋巴组织恶性肿瘤6例, 淋巴管肌瘤病3例。淋巴组织恶性肿瘤表现为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完全破坏, 异型淋巴细胞呈弥漫或结节状浸润性破坏性生长;淋巴管肌瘤病表现为淋巴结内肌样梭形细胞片状增生形成的界限清楚的结节性病变。随访时间1~66个月, 其中2例死亡, 7例病情稳定。结论实体恶性肿瘤清扫淋巴结伴发异源性肿瘤少见, 多见于老年女性患者。伴发异源性肿瘤以淋巴瘤常见, 当淋巴结出现结构异常、异型淋巴细胞呈浸润性生长等组织学特点时, 病理医师应提高警惕, 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2006-07-2017-09期间收治并确诊的224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收集患者临床及病理学资料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组织中p53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寻找预后相关最佳CUT OFF值.结果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肠型腺癌(pulmonary enteric adenocarcinoma, PEA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收集5例PEAC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K7、TTF-1、Napsin A、Villin、CDX-2的表达;应用RT-PCR检测4例患者的突变基因,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PEAC患者年龄38~65岁,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4例于体检中发现。肿瘤细胞呈筛状或者腺样排列,可见坏死。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其中1例术后行化疗。免疫表型:5例PEAC表达Villin、CK7,4例表达CDX-2,3例表达CK20,1例表达TTF-1;5例均不表达Napsin A。RT-PCR检测4例均未发生基因突变。术后随访8~55个月,1例失访,其余4例均未见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均存活。结论 PEAC是肺浸润性腺癌中的罕见亚型,应与肺转移性结直肠腺癌鉴别,PEAC需根据临床病史、影像学表现、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EB病毒阳性皮肤黏膜溃疡(EBVMCU)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至2021年烟台毓璜顶医院确诊的3例EBVMCU,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染色和分子重排技术检测,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1例, 女性2例, 年龄分别为65、75和69岁。3例均为年龄相关性EBVMCU。病变局限于口腔黏膜2例、胃1例。1例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3例均无肝、脾、骨髓受累, 经保守治疗或化学药物治疗, 预后均良好。3例EBVMCU患者在形态学上表现混杂的炎性细胞背景中见中至大的异型细胞浸润, 部分形态似R-S细胞;异型细胞表达CD20、CD30、MUM1, Ki-67阳性指数高。3例病例原位杂交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均阳性, 免疫球蛋白分子重排结果均阴性。结论 EBVMCU少见, 发生在高龄、医源性免疫抑制和自身免疫缺陷人群, 口腔黏膜是好发部位。3例病例未出现免疫球蛋白克隆性分子重排。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