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80篇
耳鼻咽喉   32篇
儿科学   35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71篇
口腔科学   70篇
临床医学   649篇
内科学   504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81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785篇
综合类   1526篇
预防医学   571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552篇
  3篇
中国医学   505篇
肿瘤学   20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217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353篇
  2004年   281篇
  2003年   317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42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181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背景:儿童新型冠状(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免疫抑制状态儿童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定量分析研究较少。 目的:探讨新冠病毒Omicron株感染后免疫抑制和非免疫抑制儿童病毒清除的时间差别,为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精准疫情防控措施提供临床数据。 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 方法:以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住院患儿为队列人群,分为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免疫抑制分为绝对免疫抑制、相对免疫抑制和实施免疫抑制疗法,以免疫抑制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和新冠病毒感染的分型与非免疫抑制组行1∶3匹配。以鼻咽拭子新冠病毒PCR检测拷贝数阈(Ct)值≥35为队列终点。 主要结局指标:新冠病毒清除时间。 结果:2022年4月12日至2022年5月12日在上海市新冠病毒感染定点收治医院符合本文共同纳入和排除标准的连续病例728例。免疫抑制组33例,其中绝对免疫抑制8例,相对免疫抑制23例,接受免疫抑制疗法2例(不包括绝对和相对免疫抑制患儿)。非免疫抑制组匹配后99例。2组临床症状、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和疫苗接种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6.5±6.8)和(10.3±4.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和非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轻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4.0 ± 8.3)和(9.7 ± 3.1)d,普通型病例病毒清除时间分别为(18.3 ± 4.9)和(11.2 ± 5.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9~14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为0.005~0.039)。2组普通型病例单日病毒清除率在第10~15天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组新冠病毒感染2周后核酸检测再次呈阳性3例(9%),临床分型均较前轻,3例均未接种新冠疫苗。 结论:Omicron株感染的免疫抑制患儿病毒清除时间较非免疫抑制患儿显著延长,主要反映在第9~14天,免疫抑制患儿病毒复阳风险高,提示需要更长的隔离时间和转阴后严格的病毒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灶姑息放疗对未接受原发灶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选取126例未经原发灶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三维调强放射治疗,放疗范围只包括可见的大体肿瘤,不做淋巴引流区的预防照射.总剂量为45.0~50.4 Gy,单次剂量为1.8~2.0 Gy,并同时接受至少2个周期以上含铂的双药化疗.通过Kaplan-Meier法观察患者的生存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OS的相关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0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7.8%、37.3%、20.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分期、M分期、对初始化疗反应情况、体力状况(PS)评分、转移病灶个数、转移类型均可能是未接受原发灶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M分期、对初始化疗反应情况、转移类型均是未接受原发灶手术的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性胃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分层分析显示,在转移性胃癌中,寡转移患者的OS较多发弥漫性转移的患者明显延长(HR=15.028,95%CI:7.000~32.260,P=0.000).结论 对初始化疗反应良好且为寡转移的胃癌患者,通过原发灶姑息放疗,可获得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3.
4.
5.
6.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脑梗死患者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定中的价值。方法纳入172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对照者,脑梗死患者根据NIHSS评分分组,比较NLR、PLR和Lp-PLA2与梗死程度和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脑梗死早期诊断联合诊断公式并进行验证。结果从健康对照组到重度梗死组,3种标志物的血清学水平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显示3种标志物均与NIHSS评分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有基础疾病史(OR=1.018,95%CI:1.027~2.056,P=0.018)、Lp-PLA2(OR=2.843,95%CI:1.589~4.615,P=0.011)和PLR(OR=1.758,95%CI:1.048~3.783,P=0.043)是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值定义新的联合指标变量为X=1.045 lg(Lp-PLA2)+0.564 lg(PLR)+0.018A(A:有基础疾病时为1,否则为0)。联合指标的Kappa值、敏感度、特异性和诊断正确率分别为0.548、0.797、0.800和0.798,好于单一标志物的诊断效能。结论 NLR和Lp-PLA2是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可以对脑梗死的诊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不同血钾水平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方法: 入选原醛症患者359例,根据血钾水平分为正常血钾组和低血钾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关血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采用社区人群功能状态测定量表COOP/WONCA评估两组原醛症患者的健康状况。 结果: 低血钾组血浆醛固酮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1);两组间左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射血分数(LVEF)无显著差异(P>0.05);而低血钾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32);以LVMI为因变量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血浆醛固酮浓度、血钾对LVMI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COOP/WONCA功能状态测定量表分数显示, 低血钾组体能、日常活动、健康变化、整体健康的得分显著高于正常血钾组(P<0.01),而情绪、社交活动、疼痛得分与正常血钾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血钾原醛症患者整体健康状况低于正常血钾原醛症,需要重视对原醛症尤其伴低血钾患者早期积极药物及手术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在分娩镇痛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龙岩市中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足月妊娠初产妇6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对照组33例。试验组在阴道分娩过程中予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止痛,对照组给予传统的自然分娩方式。分别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的疼痛程度、产程时间、产后2h及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和出现的镇痛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后2h、产后24h的阴道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于整个产程中均未发现镇痛副作用。结论 王不留行籽穴位贴敷按摩可明显减轻产妇分娩疼痛,促进产程进展,减少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0.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标志性的事件[1]。评价肿瘤血管生成传统的影像学方法包括血管成像技术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 angiography,DSA)[2-3]等,然而其分辨率均不高。而同步辐射相位衬度成像(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